楊涵
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
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
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前任總理溫家寶曾說:“地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資源能源礦產是國民經濟、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于我們而言,學習地學有機會飽覽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可以經常在戶外了解自然,謀求人類與地球和諧發展。可以說,學習地質學,認識地球、保護地球、與地球做朋友,是會讓你一生都感到愉快的事情。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校是教育部直屬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的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地學類學科在國內數一數二,有兩個一級學科排名位列第一,第一個是地質學專業,這是一個大專業,包括地質學、地質學基地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地球化學專業;另外一個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這也是一個大專業,涵蓋了地質工程、地球物理與動力實驗班、資源勘察工程及基地班、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球物理學、海洋科學、石油工程、土地資源管理、水文水資源、土木工程、勘察技術工程。
“地球科學精英班”于2012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精英班管理采取大學二年級分流補進,大學三、四年級只分流不再補進的舉措。入選精英班的學生,將在本科階段采取“雙導師制”和“2+1+1”人才培養模式,即大一、大二集中學習基礎課,大三分四個專業自主選擇學習,大四進入中科院和地科院相關研究所跟隨導師進行研究性學習。本科期間有機會參加由中科院、地科院相關專家開設的專題課程和講座。本科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者可獲得專項獎學金,并可獲得推薦保送攻讀中科院和地科院相關研究所及本校研究生的機會。
另外,學校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雙方互相承認學分,培養形式分別采取“2+2”“2+3”形式,屬公派自費留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學校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由教育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建設。
學校以地球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在國際地球科學界享有盛譽。學校在校際交流方面實行“七校聯合辦學”[由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七所湖北省的部屬院校共同建立的聯合辦學體制],學生在大一下半年,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跨校進行專業選擇,每所成員學校都會拿出一定的專業提供給另外六所院校的學生選擇。只要學生學有余力,他們畢業的時候都可以拿到兩所學校、兩個專業的學位證書。
珠寶專業也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專業,學校可被譽為“中國珠寶教學的搖籃”,是國內最早開辦這個專業的院校,也是為世界珠寶行業深深認可的院校。珠寶專業目前分為寶石材料工藝學和藝術類兩個方向。
學校的國際交流也非常多,目前和莫斯科國立大學、澳大利亞的國立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都有合作辦學項目,采用“2+2”模式[前兩年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進行本專業的學習,大學三年級可以提出申請,參加相關的外語水平考試,通過以上學校的面試以后,就可以到這些學校相應的專業繼續深造,在這些學校再讀兩年],通過四年學習,畢業的時候可以拿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及他們選修的國外大學這兩所學校的學位證書。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的地質類專業主要集中在地球科學學部,其前身是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
1951年根據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需要,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成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任校長。后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該校又經歷了更名為東北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長春科技大學三個發展階段。2000年,長春科技大學與吉林大學合并,原文管學院的國土資源系并入地球科學學院,保留地球科學學院設置及名稱。學院現與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俄羅斯、烏克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所大學、研究機構及地質調查部門在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
學校地質類專業旨在培養熱愛自然,具備地質學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研究型人才。該專業主要學習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演化的基本理論,地學研究的調查、測試方法和技術。是具有典型的探索性的基礎自然科學,在全球變化和人類生存發展的研究中作用愈顯重要。
學校設有地質學理科基地班,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發展潛力,實行“完全開放式”管理,再“優補劣汰”。基地班實行導師制,設立“科學研究基金”和“學生科研工作室”,實現了“雙開放”(教師科研項目和實驗室對學生開放),注重研究型學習。
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地質工程學科包含地質資源與環境勘察、勘察與基礎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前者屬資源地質及找礦方向,后者是地基與基礎方向,并與信息物理工程學院共建1個國家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有“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國土資源信息工程”等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國土資源信息工程”、“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等6個碩士點。
學校采用大類招生,學生在錄取時是沒有專業之分的,只分大類。學校第一年基礎課程都是相同的,一年后可以根據對專業的了解來選擇大類下涵蓋的所有專業。同時該校為每名學生(部分專業)指定了指導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專業、選擇專業,類似于研究生的模式。
學生畢業時,可以自己選擇就業方向。每個專業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比較多,也就是常說的專業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來選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研究方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長安大學
學校由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合并組建而成。
長安大學設有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是長安大學重點建設學院,由地質工程、應用地球物理、測繪工程和安全工程等四大學科群組成,設有4個系和1個實驗中心。學校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工程碩士授權點及7個本科專業;傳統優勢學科地質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特色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及測繪工程為陜西省特色專業,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已發展建設成為西部地區乃至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長安大學的環工學院、地測學院、資源學院都在雁塔校區,這個校區的前身是西安地質學院,1996年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2000年合并組建長安大學。而長安大學的前身——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地質方面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學院擁有西部礦產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巖土工程開放研究實驗室以及綜合物探實驗室、信息獲取與處理研究實驗室、測量與遙感實驗室、安全工程實驗室。學院以“211工程”建設為契機,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為平臺,購置了一批國內一流的實驗設施和檢測系統,搭建起了地學工程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平臺。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學校是世界著名的礦業高等學府,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由地處首都北京和徐州的兩個辦學實體組成。
單從學校名稱看,大家也許會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所有專業應該都和煤有關,事實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目前涵蓋八個學科門類。除采礦、安全等煤炭類主體專業屬國家級特色專業外,礦物加工、地質、化工、機器、力學、環境、測繪,甚至是會計學、材料、信息科學與技術等,也都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同時還是江蘇省的品牌專業。另外,數學、藝術、工業設計、工商管理等,也都是非常有實力的專業。
在培養方案設置和實際教學運行當中,學校實行3—8年彈性學制、輔修專業、學分制度管理、保送研究生政策、孫越崎學院等特殊人才培養制度,提供多次專業選擇機會,另有國外合作辦學供考生選擇,這些對考生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優質教育資源。
孫越崎學院雖然是以近代工礦泰斗、名譽校董孫越崎先生的名字命名,但學院的招生并不限于煤礦專業,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專業,也有少部分文科專業。學院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其中優秀者可以本、碩、博連讀或出國留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校創建于1953年,歷經北京石油學院、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大學三個重要發展階段。2000年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劃轉教育部,辦學體制由行業院校轉制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學校是一個石油特色非常鮮明的學校,有五個重點學科,從本科專業來講,有幾個特色比較鮮明的專業,比如地質工程、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這五個專業是在我國相關行業里面排名比較好的專業,石油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在全國排名都是第一的,地質工程在全國排名第二。
中國石油大學實行學分制,在校學生可以在第三年提前畢業,也可以在三年級考研究生,在一年級、二年級時可以轉專業。學校還設立了雙學位、雙學士學位、輔修專業等,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個性發展平臺。地質學的就業率在學校所有專業中排名十分靠前,依托石油大學的優勢,畢業后進油田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