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設計師菊竹清訓的菊竹清訓自宅(Sky House,1958)已經成為了日本代謝派建筑的設計典范,但它更重大的意義在于它證明了即使是獨院住宅也可以展現出一種漸進策略的建筑意識形態。想要為這股潮流尋溯源頭,就必須要先檢視勒·柯布西耶組織創建的國際現代建筑協會(Congrès International dArchitecture Moderne,簡稱CIAM)
二戰結束后,CIAM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討論平臺,城市政策制定、城市化方向和最重要的重建工作,都在這里進行了大量辯論。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完成重建、整合和擴張,CIAM的話語權逐漸式微。CIAM的瓦解從CIAM8(1951)開始攀上高峰,并在CIAM10(1956)后正式解散。當時CIAM的主席,加泰羅尼亞建筑設計師Josep Lluís Sert,邀請了英國的現代建筑研究所為CIAM8制訂會議議程,主題是“城市的核心”。
有趣的是,這次會議是柯布西耶支持Team X和British Hi-Tech小組反叛CIAM城市化理念的開始,也是CIAM第一次對非歐洲的建筑設計師表現出同等的認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的丹下健三、前川國男和倉板準三。
丹下健三在CIAM8上展示了自己的第一個非西式建筑作品,廣島和平紀念公園(1955)。盡管如此,固有的偏見和傲慢還是損害了CIAM的根基。到了CIAM9,Team X的史密森夫婦提出了可以模塊化發展的“都市發展聚合體”概念,這徹底瓦解了功能主義者將城市區分解為工作、居住、娛樂和交通等獨立單元的理念,并最終導致了CIAM的分裂。
Team X推翻了建筑學界原有的秩序,不光確立了自己的地位,還讓與會的日本建筑設計師獲得了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他們受到Team X的鼓舞,決定回到日本以自己的理念和方案重建廣島和長崎,從而為代謝主義的出現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礎。在CIAM這個平臺上,討論的方向一直都是越來越傾向于國際主義,而代謝主義作為一種激進的烏托邦式建筑運動,成為了戰后日本對于城市化問題的回應。
黑川紀章、楨文彥、大高正人和菊竹清訓在1960年的東京世界設計大會上,發表了代謝主義宣言,宣言由4篇題為《Ocean City》《Space City》《Towards Group Form》和《Material and Man》的論文組成。代謝主義認為建筑和城市都是由獨立的部分組成,就像細胞組成生命體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成長、繁衍、衰老和死亡,如同細胞的新陳代謝,只需要保持建筑的主體骨架、交通線路和水電管路等結構保持不變,其他的部分都可以隨時替換、增加和刪減。
菊竹清訓參考生物學類比后創造了代謝主義這個名字,當然也可能受到了柯布西耶認為建筑是一架“活的機器”的理念的影響。盡管要在現實中應用代謝主義那充滿創造力和思想深度的理念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這群建筑設計師還是在日本煽動了一場討論,主題是建筑作為強有力的社會工具對社會重建和社會交流產生的影響。
而菊竹清訓則設計出了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代謝主義建筑,菊竹清訓自宅。這棟建筑是1958年設計建成的,是一次對可更換建筑單元的嘗試。菊竹清訓設計了里面的“主體空間”和“臨時空間”,“主體空間”是建筑的骨架,無需改建,“臨時空間”則允許進行再分割和改建。而這些分割出來的子空間決定了這棟建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關系。比如里面的兒童臥室、廚房和主臥室,都被設計成可以移動和在面積上擴張與縮減,以適應未來的需求改變。這種充滿彈性的可交替空間概念,可以說是CIAM推崇的標準化與Team X的模塊化的良性混血。
從外觀上來說,菊竹清訓自宅類似于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功能主義建筑,但在房頂、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和底層架空柱的設計上,菊竹清訓更親近柯布西耶。
菊竹清訓用西式屋頂架替代了傳統的日本架構,以防止在建筑過程中出現任何可能的風險。他認為西式屋頂架“在抵御突然襲來的猛烈風暴時更實用”,而且結構強度更好,跨度更大,用料也更少。不過西式屋頂架有一個問題,它的結構都是直來直往,無法適應代謝主義所需求的那種改建彈性。菊竹清訓給出的解決方案簡單又有效,他請來工匠,用日本的端拼和鉚接技術完成了西式房頂架的建造。屋頂拱座的延伸部分是從日本傳統的裝飾性結構衍生而來的,為屋頂提供了更好的平衡度和支撐力。
在柯布西耶的《建筑五要素》(1926)中,他認為好的住宅應該滿足以下特點:支撐結構或者說底層架空柱,提升底層空間;平型屋頂,滿足家庭生活的需要;立面墻和內墻應該獨立于建筑框架,為自由平面提供可能;最后,有足夠多的橫向長窗。在菊竹清訓自宅中,除了平型屋頂外,其他的幾個要點都得到了印證,并且朝現代主義原則的“批判性地域主義”更進一步。
羅賓·博依德認為“戰后一代的日本建筑設計師以柯布西耶為墊腳石,躍過了舊時的束縛,并避免了對過去無謂的模仿”。事實上,日本建筑時以柯布西耶為模板,并對其進行了改造以適應日本文化對建筑風格的特殊需求。不同之處在于,他們鼓動的意識形態框架,創造了一種不同的設計情感。作為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筑,菊竹清訓自宅建在一處100平米的斜面地基上,4根用以支撐建筑結構的架空柱與生活區形成了垂直直角,內部空間以一個中心內核為主,數個子空間環繞,為城市尺度的代謝主義提供了參考樣本。柯布西耶最先播下了一粒種子,代謝主義讓它發展壯大,而菊竹清訓自宅成為了它最初綻放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