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倡導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得到了自主學習的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其他問題,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問題。
關鍵詞:數學課改;問題;對策
一、學生的思想偏離了學習內容教師如何面對
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編寫的各種版本的教材中,教師總是想法設法去引導學生積極發言,通過學生的發言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在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其他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乏調皮搗蛋的,也不乏走神的,往往會出現討論不在點子上,話題偏離課堂教學內容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采取適當的教學技巧將學生進行引導,而不能批評。否則這些學生在課堂上越來越不積極發言,慢慢就成為教師唱“獨角戲”了。這樣的課堂不是新課改倡導的。
二、解答題的方法與格式要不要規范化
課堂活躍起來后,學生解證題目時,有的為了趕速度,有的為了早點得出答案,在老師和同學面前炫耀等,造成過程不完整或格式不規范。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又應該怎么辦呢?是否可以聽之任之、視而不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嚴謹的學科。學生學習數學關鍵是學習一種數學思維,而不是一種解題方式。所以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不應該程式化,不能要求學生統一解題方法。但是在解題步驟上還是應該嚴格要求的,一定要注意解題過程的嚴密性,即使解題方法不一,但是解題步驟一定要規范,這個沒得商量。只有規范解題步驟,題目才不容易因為各種各樣的粗心出錯。
三、對思維特別活躍又不遵守規則的學生如何對待
現代課堂要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活躍起來,可是不免會出現一些思維特別活躍又不遵守規則的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教師面對這些學生應該怎么辦呢?首先批評懲罰是不管用的。教師應該和學生處好關系。在課堂上是師生關系,在課外是朋友。只要學生找教師幫的忙,教師能幫上的就應該盡力解決,這樣在學生心中,教師就會變得崇高起來,也會更加信服教師的管教。這無疑對課堂秩序的維護起到很好的作用。對于思維活躍但又自制力比較差的學生,教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外都應更加留心。和他們處好關系,課堂秩序會好很多。同時,也不失課堂上活躍的思維出現,一舉兩得!
四、是不是所有的課都需要合作學習和討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合作學習,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課都應該加入這一環節?答案是否定的。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也就是道理明了沒必要進行思想交流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省去這一環節。因為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不好好討論,還會覺得問題簡單沒有必要討論也可得出結論,進而利用課堂時間,討論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話題。只有對于學生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或者需要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再進行合作探究,這樣的課堂才不是嘩眾取寵的,才不會只是一股熱鬧,熱鬧過后學生沒有任何收獲。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經過較長時間的探索后,我總結出了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小組合作學習,該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每堂課都要這樣學習,要依據學習的內容而定,要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討論的內容是有挑戰性的,其次學習內容有一定難度,并且需要依靠全體智慧解決的問題,最后是容易產生異議的問題。
這樣看來,小組合作的題目,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挑選,不能隨便拿來就進行小組學習。其次還要注意小組成員的安排,一定要將學生平均分配,各個層次的學生一起討論才會有思維火花迸出。
具體做法應該是:教師首先將學生分組,并且由小組成員推選出自己的組長;其次教師將討論題目為各個小組布置下去,要求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經過一段思考時間,由組長組織進行小組內成員思維的交流;經過大家交流思想,小組成員討論,最終確定正確答案,并將結果以書面的總結,交于組長;最后由各組組長發言。教師最終匯集不同討論結果,與學生匯總,并最終確定正確的討論結果。
五、是不是數學課本上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先學后教
數學教學無疑最好做到先學后教,但也不是一概而論的。對一些新授課的內容,當然是學生最好有一個好的課前預習,這樣在自己聽課時,會很有重點,對于自己很容易掌握的知識,教師 的講解可以一聽而過,而對于自己在預習過程中不容易理解的或者根本看不懂的知識點這就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在課本上做好標識,在教師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仔細聽講,并積極提出異議,這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因為教師習慣在講知識點結束時,習慣性地問學生一句:“聽懂了沒有”,這個時候,沒有聽懂的學生可以抓住契機勇于提問、討論。對于沒能當堂解決的問題,也不要急,可以在課后好好針對教師的講解,自己好好看看書。看能不能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讀懂;還是讀不懂的就去找同學或者找老師。
六、需不需要強調“通用或最優”的解題方法
教師應該倡導學生創新思維,一題多解。數學是學一種解題思想,至于學生用什么方法,這是沒有硬性規定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強行規定哪個是最優解題方案,只要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但是教師可以將所謂的“最優、通用”解題方法,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行進行比較。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獵的領域特別多,需要考慮的方面更是復雜而瑣碎,有待教師不斷地研究、學習。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程序化,而應該提倡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教學方法各有千秋,教會學生數學的思維,就是成功的數學教學。
作者簡介:董治中,男,漢族,1981年參加工作,長期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及班主任工作,中學高級教師。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龍亭中學)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