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宏康 楊英豪
摘要介紹了菏澤市鄄城縣大黃莊村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情況,分析了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實施的效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實施效果;問題
中圖分類號S18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4-01155-01
作者簡介油宏康(1973-),男,山東菏澤人,農藝師,從事農業環境保護與監測研究。
菏澤市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棉、油、林、畜生產基地。近年來,在國家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菏澤市農產品產量穩步提高,農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生產管理模式粗放、資源消耗大、污染加劇問題依然突出[1-2]。為解決這一問題,菏澤市從2007年開始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至今已實施農業部示范村建設2處,省示范村4處,市示范村建設9處。
2012年,菏澤市鄄城縣大黃莊村被選定為農業部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大黃莊村位于鄄城縣城東南12 km,全村224戶總人口796人,132.8 hm2耕地,人均收入7 408元,村民主要從事農作物生產、養殖和外出務工。該項目以大黃莊村為單元,通過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田園清潔設施、家園清潔設施等,對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生產生活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配套推廣了節肥、節藥、節水等環境友好型生產技術,建立了農村物業服務站,構建起了農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長效運行機制。
1大黃莊村農村清潔工程建設情況
根據農業部的工作要求,圍繞大黃莊村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市、縣、鄉、村相關部門主要開展了如下工作。
1.1組織領導工作情況成立了以菏澤市農業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鄄城縣農業局、鄄城縣旅游局、鄄城縣規劃局、引馬鄉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建設領導小組,并由菏澤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具體組織實施。
1.2示范村的建設規劃規劃遵循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以新農村建設作為政策支撐,以生活清潔、排放達標為目標,以沼氣池/沉淀池建設、有機肥利用、生態種植等技術集成為主要手段,以實現“鄉風文明和諧、村容整潔規范、管理民主科學、生產可持續發展、生活寬裕富足”為目標。
1.3田園清潔技術推廣情況
1.3.1 推廣應用生態施肥技術。大黃莊村的耕地測土配方施肥率達到100%;大力推廣使用農家肥、生物菌肥、有機肥和生物秸稈反應堆技術,化肥使用量降低了35%。農戶全部建立了化肥使用臺帳記錄,記錄了使用日期、種類、用量以及作物類別等。
1.3.2 推廣應用病蟲草害生態控制技術。安裝頻振式殺蟲燈100個,實施了一噴三防統防統治模式,組建了40人專業化防治隊,推行“統防統治”,有效提高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水平和效率,減少了化學農藥投入量,減輕了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率達100%。示范村農藥使用量降低了42%,農戶全部建立了農藥使用臺帳記錄,記錄使用日期、種類、用量以及作物類別等。
1.3.3 推廣應用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農作物機械收割率達到95%、秸稈還田率達到83%;推廣秸稈青貯、秸稈還田、過腹還田等技術。該村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以上,杜絕了秸稈焚燒。部分農戶發展了“畜-沼-果”等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1.3.4 推廣農業投入品包裝物集中回收。在該村農田機耕路口按照每3.33 hm2/座的密度,建設了統一規格的廢棄物收集池,作為農業投入品包裝物收集點,集中回收處理包裝袋、農膜等,有專人進行收集,實現了投入品包裝袋(瓶)100%收集入池,杜絕了農業投入品包裝物隨意丟棄的現象。
1.3.5推廣應用養殖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該村所有養殖戶均采取了糞便集中處理,建設沼氣池236座,化糞池270個,所有養殖戶均修建了排污暗溝,污水經排污暗溝進入沼氣池或污水處理池。杜絕了人畜糞便露天堆放、污水露天排放的現象,人畜糞便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
1.4家園清潔情況鞏固并完善了“村村通”、“戶戶通”道路工程成果,繼續做好村內道路硬化工作;硬化村道路和院內地面、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庭院栽花植樹種草,美化戶居環境。
大力發展沼氣建設,已建戶用沼氣池236座,占全村總戶數的76%,人畜糞便、生活廢水流入沼氣池。
實行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配置1臺垃圾清運車,指派專人負責收集、處理。建立垃圾清運站一處,建設了發酵堆漚池5個,集中、分類、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1.5水源清潔情況加強了居民飲水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建設。全村飲用水全部使用自來水,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