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娟
摘 要:從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一節探究性實驗教學公開課出發,結合教學實踐,討論了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意義、課題的選擇和實驗的有效性等內容,分析了影響實驗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改進策略。
關鍵詞:探究性;有效性;實驗教學
筆者聽了一節初中生物學市級公開課《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實驗過程中學生會提出一些問題,如: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有影響嗎?唾液的濃度對唾液淀粉酶有影響嗎?酸或堿對唾液淀粉酶有影響嗎?食鹽對唾液淀粉酶有影響嗎?等等。教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根據學生的提問確定研究的內容:對唾液淀粉酶有影響嗎?將全班學生分組,了解每個小組的實驗方案;準備實驗材料,等等。課上教師簡單詢問了一下學生的探究主題,然后留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實驗,每個小組都在很積極地操作:收集唾液、滴加淀粉糊、水浴加熱、滴加碘液、設計對照試驗、觀察……有的小組得到了預期的實驗結果,有的小組不斷重復實驗,有的小組請教師指導。由于時間問題,教師留給學生分析結果、表達交流的時間較短。從全班實驗來看,只有少數小組體驗到實驗成功的快樂,絕大多數小組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從實驗中獲得問題的答案。結合這節課和教學實踐,筆者對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重視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意義
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余能大膽地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如,這節課中一位學生想要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他設計的對照實驗一組是37 ℃,一組是39 ℃,實驗結果不理想,于是他重新設計一組實驗,把溫度提高到了70 ℃,結果很明顯,從他匯報時的自信與興奮中可以看出他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選擇難易適度的探究性課題
探究性生物實驗開展的阻力是探究性課題的難度與探究時的過于開放,使探究過程難以控制,學生失誤較多,延時耗時。本節探究課內容比較開放,學生自主選擇想要探究的課題,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講難度較大,需要課前討論并修改方案。對于教師來說,課堂上要面對十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的情況教師很難掌握和進行全面指導,學生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缺乏分析和應變能力,導致很多小組在不明白哪里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重復無效的實驗。由于給了學生充足的實驗時間,最后對于實驗結果的分析就顯得很倉促,還需要繼續利用課時完成結果分析,解決學生的疑問,所以整個探究過程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三、教師主導的有效性是提高探究性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教師主導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進行,起著組織和管理者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的設計者,如何選擇最優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來解決有限的教學時間影響探究性實驗教學高質量的開展這個難題,是提高探究性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如果教師的教學策略改為“進行實驗—分析結果—改進實驗方案—再次實驗—分析結果”,探究的有效性就會大大提高。
四、在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突出
探究性實驗是模擬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過程。如果每節探究性實驗課都將每個環節深入下去,教學時間肯定不夠。因此,教師在一堂課上應該有側重地選擇某個探究環節進行訓練。例如,這節課上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實驗操作,缺乏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學生的收獲相對較少。如果將教學重點改為訓練學生設計實驗、分析結果的能力,學生的收獲可能會更多。
五、學生生物實驗操作技能的規范化和程序化亟待提高
在這個實驗中,學生操作不規范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震蕩不充分、水浴加熱時溫度控制不準確、唾液收集方法不合理,都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這也給廣大初中生物教師提了個醒,實驗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實驗基本操作的指導和訓練,這也是探究性實驗有效完成的一個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