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桂
摘 要:在教學中,許多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遠遠不如學習其他學科。要改善這種情況,必須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師生共同努力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關鍵詞:地理教學;學生;興趣
興趣是成功之母,一個人一旦有了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就會形成一種求知、學習、研究的動力。根據(jù)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教師應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把死課本變成“活”課堂,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那么該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精心設計導語并設置懸念,誘發(fā)學生興趣
導語雖不是課的正文,但卻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處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課的導語,可以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產(chǎn)生探究事物的沖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地理教師應注重新課導語的藝術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學,巧妙地選擇地理知識的結合點,用生動的事例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的求知欲望狀態(tài)。地理學科在導入新課時如果能夠利用導語吸引學生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引起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從主觀意識上去自覺進行學習。因此,巧妙的導入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啟發(fā)思維。
二、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增加趣味性,助長學生興趣
地理是一門富于趣味的學科,它包羅萬象,知識面廣,生動有趣,能使學生精神振奮,從而感召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利用課堂教學,增加與學生相關生活和社會地理問題的講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對他們確實有用。
三、合理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興趣
地理學科知識面廣,空間概念強,很多問題比較抽象,所以學生學起來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地理教學,則可從光、像、影、色、動等多個角度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極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其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
四、營造和諧課堂環(huán)境,維持學生興趣
課堂的心理氣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遍布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和諧的集體心理氣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養(yǎng)師生間的真摯情感,縮小師生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通過培養(yǎng)思維能力,鞏固興趣
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fā)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設疑激思,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課,積極思考。思維被啟動了,興趣也就得以鞏固。
總之,興趣不僅使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fā)學生內(nèi)在潛力的作用。通過教師激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只有潛移默化地把它運用到教學中去,時間一長,學生才能在上地理課時感到輕松愉快,覺得既能學到知識,又是一種享受,從而形成愛好地理的良好學習風氣。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回族女子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