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琳麗
體育教學“課課練”是體育教師為達成體育教學目的,以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練習為主要目的的練習形式。課改初期,這種教學模式在高度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和運動興趣的背景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近年來,由于青少年身體素質呈逐年下滑趨勢,為扭轉這一局面,“課課練”再次被廣大體育教師所青睞。新課程背景下,“課課練”以多元化的姿態融入我們的體育課堂,如何巧用“課課練”,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研究的主要目標。
一、回歸的必然性
體育“課課練”是《體育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體育教學內容,我們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和各個地方的情況以及季節的變化,還要針對學生的年齡、性別等進行科學安排。隨著體育課程的改革,“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的出現,“課課練”漸漸地淡出了我們的體育課堂。現在,重新提出“課課練“這個話題是很有必要的。
(1)學生體質的下降。青少年體質持續下滑,體能素質下降,肥胖率上升,近視率居高不下這樣的身體素質令人擔憂。在體育中合理地安排“課課練”,這樣能不斷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具有針對性強、效果佳的特點。要從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內容、方法、手段上下功夫,重拾體育課中的“課課練”。何謂“課課練”?是指在每堂體育課中安排的合理的訓練項目,它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
(2)“體育課課練”的再發展。《體育教學大綱》中規定的“課課練”是只重視體育技能的教學和體能的訓練,沒有趣味性。上課時,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重復練習,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甚至覺得枯燥乏味。而在新課程的改革下,“課課練”能在興趣與技能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樣既能讓學生喜歡上“課課練”,也能在練習中身體素質得到提升。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礎,學生體質的增強,反過來又能提高我們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二、新舊“課課練”教學模式對比
(1)認識上改觀。關于“課課練”的概念,過去的觀念就是身體素質練習,認為是在一定的主教材完成后再進行的補充性練習。反映在體育課上,大多是獨立于主教材的身體素質練習,過于教條化。新課改后,這種不利于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課課練”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人們重新審視了有效提升學生體質的體育教學“課課練”,從多角度將其與新課程相結合融入我們的體育課堂。
(2)內容上突破。以前的“課課練”內容總以田徑輔助項目為主,枯燥無味,內容單一。例如,原地高抬腿跑、仰臥起坐等。一般這種練習都是強迫性的,學生顯得很無奈,但又不得不執行。缺乏趣味性、組織形式單一。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可以將練習內容揉合現代元素進行創新和改進。例如,把軟式呼啦圈放于地上,結合踩圈進行高抬腿練習,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樂學、樂練,從而達到鍛煉身體之目的。又如,練習學生腿部力量和協調性時,可以把民間體育游戲“木頭人”“斗雞”等帶入課堂。要提高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可以做“老鷹捉小雞”游戲的各種改進版,如“小雞斗老鷹”等。要讓“課課練”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就需要對內容進行改造和創新,趣味多樣的“課課練”內容可以更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身體。
(3)時間上重視。以往的體育教學“課課練”采取“先學后教”的形式,存在練習時間上的局限。熱身活動后再加上“課課練”,增加了組織調度的無效時間,與核心教學內容無關的練習也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影響教學的整體質量。新課程背景下“課課練”的時間安排靈活、機動,在課前可以安排輔助性練習,如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中,合理安排學生模仿老師做動作和輔助性練習,逐步體會和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課堂教學中,可以對某一技術動作進行專項技術練習,如挺身式跳遠教學中,可以對踏板或挺身動作進行專項的技術動作練習。如果學習內容技術難度對學生來說不是很大,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在課的后半部分穿插一些與學習內容相結合的競賽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三、“課課練”應該如何練
(1)體育游戲替代法。體育游戲是我們每個學生都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如果我們把枯燥的課課練轉化成游戲教學,采用游戲教學的形式進行課課練練習,這樣它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得到鍛煉。例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在隊列隊形調動中采用“小兔子跳跳”代替跑、走集合。在投擲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輕物代替壘球擲遠。以跳背來代替山羊分腿騰越的練習,用跳橡皮筋來代替練習跨越式跳高的過桿技術,可以增加練習次數,掌握好運動技能,并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在進行練習時應注意加強組織紀律性,只有良好的紀律才是練習次數和質量的保障。
(2)比賽激勵法。它可以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活動中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競爭意識,又培養了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可以讓平淡的內容變得富有激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以其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加以不同的刺激,自始至終抓住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如“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主學習、小組比賽課、小組游戲課”等,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3)分層鍛煉法。體育教學面臨的是不同特性和身體素質的學生,“課課練”的內容是以身體素質練習為主,書本上的教學內容從體育教學效果來看并不理想。所以,我們在進行“課課”練時要具有針對性、選擇性,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體育的需求,讓所有學生在自己所承受的學習范圍內學完所學內容。我們要減輕學生思想負擔,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因人而異的原則。
總之,體育教學“課課練” 既促進學生身體健康,也是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合理地利用科學方法,認真仔細地研究教學內容,優化體育課堂的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在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要建立良好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江蘇省金壇市洮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