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鳳
教師懲罰學生,或罰站,或抽打,或罰抄寫。這些對學生的暴力遭到了社會的譴責。但一些隱形的暴力卻不被人們所正視。相反,卻受到人們的稱贊。
一天早讀,我走進教室,被堆放在講臺上的作業驚呆了。什么作業如此之多?放眼一瞧,課時作業本,同步練習,啟東作業本,再翻翻還有抄寫本。我心中感嘆。這位教師真是瘋了,孩子真是受苦了,這星期天是休息呢,還是在作業的海洋里遨游?我看著孩子們疲憊的身影,為他們感到痛苦。因為,除了英語,還有數學、物理、語文、化學等。細想一下,如此多的作業壓得孩子們都喘不過氣來,怎能叫孩子們樂于學習呢。可是當我將這件事情向家長們反映時,許多家長卻不以為然,反而贊嘆有加,認為該教師認真負責。在學校領導的眼里,這位教師更是位好老師,因為我就聽到了學校領導多次表揚她。卻不知,她得來的比別人高的分數,花了孩子多少休息的時間,娛樂的時間和與自然接觸的時間。其實我說的不是個別情況。《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曾經幫她做過作業;《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曾因女兒過多的作業與學校的老師交涉過;我的同事曾經將答案放在女兒的面前,讓她抄好。我的兒子初三時,幾乎每天都是晚上12點睡覺,讓我心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高考結束后,學生們撕書的過激行為可以看出,學生們對學習有多怨恨。用過多的布置作業來追求單純的分數,對學生來說是不是一種隱性的暴力呢?
我還曾遇見過一位教師,考試之前與學生約定分數。有四位學生離他約定的分數還差1到2分,被老師罰抄了3遍。我看了一下,四個學生的成績已經很高了。學生為了早點完成任務,課上偷偷地抄,課下找時間抄。這位老師不是把學習變成學生喜歡做的事情,而是讓學生憎恨學習。這是不是對學生采取的隱形暴力呢?
還有一種暴力,就是學生犯錯誤教師找家長。看起來是家校聯系,共同教育學生。實際上是對學生一種變相的處罰。對于犯錯誤的孩子來說,最怕自己的家長知道。所以學生不愿意叫家長,被老師批評以后,將是家長的批評。因為傳統意義上被教師叫去學校,多半是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去學校,有不少的老師不尊重家長,把家長當成學生來訓斥,家長很尷尬,他們有時將這種情緒帶回家,孩子還將再次被訓斥。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不是一種變相的暴力呢?
其實對于孩子該做多少作業,該有多少時間來學習,國家有明確的規定。2009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試行)》規定家庭書面作業實行總量控制,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學生書面家庭作業總量分別控制在1小時、1.5小時、2小時以內。《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2009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規定,小學生每天在校集中學習時間不得超過六小時,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計控制在一小時以內;中小學校應當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可是什么原因導致學校和教師置國家的法律與規定不顧呢。這可能與我們國家教育的現狀有著很大的關系。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考核是看每一個學校的升學率,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是看考試分數。我所在的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就有明確的規定,教兩個班的主科,考試沒有倒數才能拿到一等獎。而且令教師更尷尬是不論大考和小考,學校都會公示每一個班級每一個教師的分數。在評定職稱細則中規定,班級考試成績第一、第二獲得的分數是1分、0.5分。這下分分分不僅是學生的命根根,也成了教師的命根根。評優,評先進更離不開分數。這也逼著教師搶奪學生課后的時間。
如何解決學校里存在的隱形暴力,最根本的可能是就是打破以一張試卷定終身的評價體系,真正做到從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去評價學生,去評價教師,去評價教育。中國的改革不知道涉及了多少方面,不知道遇到了多少困難,仍在頑強地進行著,難道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利益,涉及到我們最疼愛的孩子的事情,我們有借口推辭嗎?
(江蘇省揚州邗江區汊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