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玥
【摘要】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人民似乎越來越關注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人民幣升值壓力逐漸增大,其國際化的要求也被提上日程。但人民幣在國際化進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可以參照已有國際化貨幣的國際化路徑,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使人民幣走上一條平穩的、成功的國際化之路。本文分析了成功的馬克和“不成功”的日元的國際化的原因,從中總結經驗并提出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
【關鍵詞】馬克 日元 人民幣 國際化
貨幣國際化是指貨幣在國際經濟交易中充當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貯藏貨幣的功能。國際化的貨幣有美元、歐元、馬克、日元等。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相互匯兌就頻繁的發生變化,由2008年1月的1:7.29到2014年10月的1:6.251,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開始更多的去關注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但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依然崎嶇且布滿荊棘,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可以從上個世紀馬克和日元的國際化路程中總結經驗,開辟一條成功的人民幣國際化道路。
一、馬克、日元國際化的因素分析
二戰結束后,戰敗的德國和日本迅速發展本國經濟,與美國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強勁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外貿水平,使得其在國際市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美元危機中,馬克與日元受的波動較小,這兩種貨幣的優異、堅挺的表現,被公眾認可,成為當時的硬通貨。
(一)馬克國際化因素分析
馬克的國際化之路是較為平坦的,也被公認為成功的受馬歇爾計劃的影響,德國經濟迅速復蘇,進而崛起并快速發展,GDP以5%的平均增長率增長,很快的躋身于資本主義國家前列。德國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和日益雄厚的經濟實力,成為了馬克國際化的堅實后盾。而德國政府面對危機實施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資本市場的開放和金融市場的擴大,更為馬克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長期穩定的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健全的金融投資體系、較強的外貿自主權以及積極的區域經濟合作,使得馬克成為了及美元之后的第二大國際貨幣。
(二)日元國際化因素分析
相對于馬克的國際化,日元國際化的道路異常坎坷,其國際化進程有比較明顯的階段性特點。日本在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以及日本政府的態度造成了這一特點。二戰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日本國內經濟是以美元計價的,直到1964年,日本成為IMF的第八條款國后,日元才被用于國際市場交易中,在經常項目下實現了不受阻礙的自由兌換。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員徐奇淵認為,日本二戰后貿易收支的順差是在1965年左右出現的,那時日元開始呈現出十分強勢的姿態。根本原因是由于貿易順差的持續大幅度增長,以及明顯加大的長期的資本輸出。雖然日元的國際化路程比較曲折,政府的態度也是由消極到相對積極到積極主動,但是外貿規模的不斷擴大,長期積累的貿易順差,金融機構外匯資本的自由交易,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以及日本泡沫經濟后的區域金融合作和國內金融市場的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推進了日元的國際化進程。
二、馬克、日元國際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
回顧德國、日本貨幣國際化的發展歷程,馬克的國際化道路較日元平坦許多。李繼民在其發表的文章中談到日元國際化受阻原因時表明,日元的國際化現狀并不是很順利的,多數學者愿意用“受阻”、“困境”、“失敗”等這消極性的詞語來總結與描述,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日元不應該列入國際貨幣之中。成功的馬克國際化和“不成功”的日元國際化道路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如下經驗:
(一)以區域化帶動國際化
廈門大學黃梅波、胡建梅認為,馬克的國際化走的是區域化先行帶動國際化的道路。通過區域內部的合作帶動整體區域,最終實現國際化。目前的國際市場貨幣形式是美元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其他硬通貨小比重并存的一種局面,所以要想使本國貨幣實現國際化,不能只靠自己的經濟實力,應該聯合周邊的國家形成區域聯盟。中國應積極參與推進東亞貨幣合作,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協議》,加快CAFTA框架下的人民幣區域結算,從而推進人民幣境外金融市場的借貸活動,使得人民幣成為東盟地區甚至是東亞地區的硬通貨,深入發展人民幣區域化,并由此帶動其國際化。
(二)完善國內金融體系,穩定國內金融秩序
從日元國際化的曲折路程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國穩定的國內金融秩序和完善的金融體系對其本幣的國際化意義重大作用明顯。國內學者陳虹在2004年談論日元國際化的問題時指出,由于日本不健全的國內金融體系和本國相對閉塞的經濟并沒有達到日元國際化的要求,所以日本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規模和當時日元國際化效果并不匹配。所以,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應將完善國內金融體系和穩定國內金融秩序作為首要任務,在發展穩步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正確處理來自外部的經濟壓力,逐漸使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三)大力發展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
日元國際化的另一功臣就是日本在1986年建立了離岸金融市場。這使得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金融市場得到迅速發展,促進了日元的國際化。同理可言,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將對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央銀行已經開始在全球推行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計劃,并且與一些國家之間簽署了人民幣相關的協議。我國應以此為契機,發展更多的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目標的實現。
總之,受國內外總體經濟形勢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注定不平坦,摩擦與沖突將是人民幣在其國際化發展路程中面臨的長期問題,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們應該要順勢而為,從實際出發,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準確分析國內和國際的形式及其發展變化,立足當下,準確定位,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注釋
{1}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來源:中國銀行官方網站http://www.boc.cn/index.html.
參考文獻
[1]徐奇淵.日元國際化的經驗及其對人民幣的啟示[J].金融評論,2010(2).
[2]黃梅波,胡建梅.德國馬克的國際化路徑研究——兼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J].創新,2010(4).
[3]陳虹.日元國際化之路[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5).
[4]李繼民.日元國際化歷程及受阻原因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1).
[5]安冉,冷德穆.德國馬克國際化進程及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