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博 唐青生 袁天昂
【摘要】2013年11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這是國家戰略層面的支持我省金融橋頭堡建設的重大舉措。在《總體方案》中,跨境金融合作已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本文重點分析了云南省沿邊金融開放中跨境金融合作的發展現狀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大力發展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沿邊開放 跨境金融合作 問題與對策
一、云南省金融開放中的跨境金融合作背景與意義
(一)云南省跨境金融合作背景
云南省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簡稱GMS)、南亞次區域經濟合作、泛珠流域區域合作的交匯點和結合部,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國與南亞各國的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云南省作為立足我國西南,面向東盟、南亞重要沿邊開放門戶,是中國在東盟,南亞進行區域經濟合作的橋頭堡。
近些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增長迅速,自2012年雙邊貿易額已達到4000.93億美元,中國已成為東盟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已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2013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為3589.5億美元,同比增長10.9%。①金融作為支持貿易的重要支撐部分,建立健全完善跨境金融合作機制是實現區域經濟合作,對外貿易合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云南作為我國最早與周邊國家開展跨境金融合作的省份,沿邊金融獨具特色,跨境金融潛力巨大,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迅速。2008年末,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開展人民幣結算試點。2010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銀函〔2010〕第85號原則同意建設昆明市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2011年5月,《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提出把昆明建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2011年8月,中國銀監會辦公廳發布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服務云南橋頭堡建設相關事宜的復函》,支持云南大力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橋頭堡建設提供金融支撐和服務保障。中國證監會、保監會以及金融機構總部都積極支持橋頭堡建設。2012年11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意見》正式發布。近年來,云南金融逐漸形成了以昆明為核心,河口、版納、瑞麗、騰沖等次區域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為支撐的發展態勢。2013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的《總體方案》中強調“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打造沿邊地區跨境金融合作交流的平臺。支持與周邊國家共同建立金融合作信息交流機制和會商機制,鼓勵雙邊人員互訪,開展貨幣管理模式、防偽技術與反假貨幣培訓等,加強對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宣傳。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金融監管協作和信息共享,完善金融管理當局的協商溝通機制,加強市場準入、審慎監管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等方面的協調與配合。”②
據統計,2014年1~7月,云南省累計實現人民幣跨境結算422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69%集中在昆明地區,達291.18億元。自2010年7月啟動跨境人民幣結算以來,已累計結算1729.83億元。人民幣跨境業務迅速發展,為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撐,為云南推動跨境金融合作、沿邊金融改革創新和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云南省跨境金融合作的意義
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需要加強金融的開放性、包容性、國際化和多層次的跨區域支持服務,積極開展跨境金融合作,就是充分發揮金融效用的重要體現,是金融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建立云南面向西南沿邊開放的金融橋頭堡的重要組成部分。
1.跨境金融合作有利于加快云南泛亞區域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尤其是昆明作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伴隨云南省在中國對東南亞,東盟,南亞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云南省將逐漸成為立足中國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東盟,南亞的經濟合作的關鍵。在這種發展的機遇下,跨境金融合作一方面作為云南進行國際貿易關鍵支撐,另一方面也為昆明成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2.跨境金融合作將進一步體現云南區位優勢。2010年7月,云南省成為第二批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2013年11月出臺《總體方案》將跨境金融合作列為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要的一項工作。這意味著云南的跨境金融合作將從邊境貿易擴大到一般貿易,地域不僅在以往的沿邊八個邊境地州的跨境金融合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昆明作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由之前的對緬甸、老撾、越南、泰國4國延伸至,云南對東盟10國以及東南亞、南亞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加強云南立足西南面向東盟、南亞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擴展到云南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增強云南的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的競爭力。
3.跨境金融合作有助于云南擴大對外貿易與投資規模。由于進一步加強了跨境金融合作,對外投資的成本降低和風險減小,對外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對外投資規模也逐年擴大,如圖1所示。2011年至2013年的云南省對外實際投資逐年增加③。跨境金融合作不僅有利于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而且有助于推進我國東部、中部面向東盟市場的外向型企業向云南省的梯度轉移,吸引外省企業到云南省注冊登記,促進云南的貿易和對外投資規模。以2014年1~8月為例,云南省進出口總額完成1098.6億元,同比增長42.9%(全國進出口169819.4億元,同比增長0.6%)。其中:出口完成617.5億元,同比增長49.5%(全國出口91068.9億元,同比增長2.1%);進口完成481.1億元,同比增長35.3%(全國進口78750.5億元,同比下降1.1%)。云南省進出口總額完成178.9億美元,同比增長45.2%。其中:出口完成100.5億美元,同比增長51.7%;進口完成78.4億美元,同比增長37.6%。④
4.跨境金融合作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跨境金融合作完善了昆明作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人民幣國際化實現需要建設沿邊性,區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作為依托,并逐步擴大和延伸。從我國的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來看。近些年來,我國先后與周邊國家開展跨境金融合作,簽署了邊境貿易本幣協定。但是由于受到雙方貿易規模、貿易結構以及國情的影響,經過多年實踐,我國北部、東北、西北方向的邊境貿易本幣結算成效并不顯著。人民幣向南的戰略應運而生,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人民幣在越南、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作為支付貨幣和結算貨幣獲得廣泛的接受。東盟各國是云南省最主要貿易伙伴和對外投資首要選擇地,它們相應地推動了跨境金融業務迅速的發展。經過多年實際運行,云南與周邊國家的跨境金融合作形成了特色模式,并開始向整個云南金融市場。因此發展跨境金融合作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跨境金融合作的在云南的開展,不僅讓云南人民幣邊境化與區域化的先行試驗,進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5.跨境金融合作有助于云南全方位金融市場形成,將全面提升云南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跨境金融合作將云南建設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跨境合作中心,形成云南全方位的金融市場。開展跨境金融合作,堅持云南省金融機構走出去的同時,吸引國內外金融融機構到云南發展,發展各類民間資本機構,繼而從貨幣市場擴展到信貸、資本、保險、外匯等市場。從而形成云南全方位的金融市場。推動與周邊國家的跨境金融合作就是要利用好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優惠政策,提升云南省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通過跨境金融合作,可以學習到國外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從而完善自身。
二、2000年以來云南省跨境金融發展現狀
云南省對外開放的潛力巨大,是我國最早開展跨境金融合作的省份之一,跨境金融合作尤以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核心,邊境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長期在90%以上,與周邊國家服務貿易中以人民幣作為支付結算貨幣的比例、跨境投資等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已經形成較大流通規模,為云南開展跨境金融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從上世界80年代云南邊境口岸開放,跨境金融合作的發展逐年壯大,以人民幣跨境為例,在跨境金融合作的帶動下,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逐年增加,如表1所示。2004年10月,國家在云南試行邊境貿易出口人民幣結算退稅政策,云南省跨境金融合作有了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多年來云南省積極展開跨境金融合作,2010年別列為全國第二批“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意味著云南跨境金融合作中人民幣結算范圍將從邊境貿易擴大到一般貿易,地域上從沿邊八個地州市擴至全省,由之前的對緬甸、老撾、越南、泰國4國擴大到東盟十國甚至更多國家和地區。
2011年,國務院正式下發《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云南的跨境金融合作邁出了關鍵的一步。2013年11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截至2013年年底云南省與東盟貿易實現進出口總額109億美元,較上年(下同)增長61%,再創歷史新高,高于全省外貿整體增速38.1個百分點,占全省外貿總額的比重達42%,東盟市場的貿易重心地位進一步凸現。其中,對東盟出口67.5億美元,增長83.5%;自東盟進口41.5億美元,增長34.3%。進出口均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貿易順差26億美元,同比擴大3.5倍。截至2013年底,云南省完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591億元,是2010年的7倍多,預計到2014年底云南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將達到800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地域范圍由2010年的9個國家擴大到實際涵蓋26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云南與東盟主要伙伴貿易均保持了較快增速,但國別集中度較高。與緬甸貿易額41.7億美元,增長83.6%,占與東盟貿易額38.2%的絕對比重;與馬來西亞貿易額15.2億美元,增長49.2%,占全省與東盟貿易額比重14%,成為全省東盟第二大貿易伙伴;與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分別實現貿易額13.3億美元和12.3億美元,分別增長27.4%和8.1%;與泰國、老撾貿易額相當,均達到10.5億美元,分別增長50%和202.2%;尤其與新加坡貿易額增幅顯著,達到3.9億美元,增長2.8倍。⑤云南省跨境金融合作主要是以跨境人民結算也為主,其中主要一通過境外企業在云南省內開立人民幣賬戶辦理為主。以跨境金融合作的為依托的行業主要一資源類和輕工業為主。云南省出口產品主要以機電產品、工程設備、農業機械為主。2013年機電產品繼續保持云南省對東盟出口的優勢地位,且呈現成倍增長態勢,出口額24.4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4倍,其中以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規模最大、增速最快,出口額22.2億美元,同比增長295.5%,占機電產品出口額的53%。全省對東盟出口農產品13.6億美元,增長23.9%;出口紡織品及服裝8.6億美元,增長102%;出口電力2.2億美元,增長27.9%;出口有色金屬8851萬美元,增長1.7倍。而化肥出口3.7億美元,下降6.6%。⑥從各金融機構業務情況來看,中行、農行、國開行、建行4家銀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較大。
云南省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與東南亞、南亞多國鄰近,具有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連接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市場的區位優勢。通過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入,為中越、中緬、中老邊境地區跨境金融合作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2005年,云南省就先行啟動了中越河口—老街、中緬瑞麗—木姐、中老磨憨—磨丁3個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相關工作,從省及州、市政府層面與合作國建立了初步的合作關系和機制。中國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中越雙方積極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全面建設,河口—老街口岸被定為GMS貿易投資便利化戰略行動框架下“一站式”通關試點口岸。以德宏州為例,2007年起,德宏州就開展了建立跨境金融合作的研究。2012年7月,國務院批復云南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跨境金融合作在基礎設施、人民幣結算及“境內關外”等對外合作方面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13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了《總體方案》,《總體方案》中跨境金融合作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強云南與周邊國家、地區的聯系,鞏固云南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與南亞各國的合作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昆明為核心,河口、西雙版納、瑞麗、騰沖等次區域的跨境金融合作中心為支撐的發展態勢。
銀行業是跨境金融合作的重要載體,從云南省銀行業來看,跨境金融合作各有特色。以中國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為例,其跨境金融合作業務主要以跨境人民幣業務輻射整個區域,并且大力拓展與周邊國家的跨境金融合作渠道,目前已成功搭建了云南省與周邊4個國家11家銀行的多方位的金融渠道,輻射東南亞和南亞周邊國家和地區,成為當地同業中搭建境外合作渠道輻射國家最廣、合作銀行最多的銀行。如與越南,該行對越南辦理了全國首筆一般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并現為當地同業中搭建對越境外合作銀行渠道最多的銀行;與緬甸,該行是國內首家與緬甸銀行建立人民幣清算渠道的銀行,并持續實現多項業務突破的領先優勢;與泰國,該行已完成泰銖掛牌,并打通對泰國的泰銖/人民幣雙向清算渠道;依托建行境內龐大的客戶群體和覆蓋全球的海外分支機構和代理行網絡,建行在跨境金融合作中占據了重要的市場地位,形成了品種齊全的跨境人民幣金融產品與業務。
三、目前云南省跨境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來,云南省積極與周邊國家相關地區進行跨境金融合作,分別與越南、老撾、緬甸建立了河口—越南老街、磨憨—老撾磨丁、瑞麗—緬甸木姐三個跨境經濟合作區,跨境金融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約跨境金融合作的因素。我們認為,跨境金融合作不僅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也需要國家層面及其他相關方面的共同推動。總的來說,當前云南省跨境金融合作還存在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一)溝通協調難度較大,跨境金融合作缺乏國家層面不同部門的聯動機制
在積極推動跨境金融合作上我們往往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橫向的聯系較少。地方政府、人民銀行、各類金融機構、海關、公安等缺乏較好的聯系機制。由此存在著各自為政的局面,溝通協調難度較大,部分業務無法正常推進。比如,“民間貨幣兌換”市場規范問題,人民幣現鈔跨境調運,個人攜帶人民幣出境限額的問題。
(二)合作機制亟待完善
云南與周邊國家的跨境金融合作中真正的貨幣結算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跨境人民結算業務,雖然由國有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在于資金雄厚、信用好,但是成本高,辦理程序復雜。就云南省與周邊國家的跨境金融合作特點來看,邊境貿易和旅游購物具有小額、快速、靈活的特點。而大型金融機構在注重盈利和安全的情況下,這些跨境金融無法形成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益。開展人民幣結算的動力不足,這就造成了“地下銀行”泛濫,人民幣交易量驚人,而且涉及走私、洗錢、賭博等違法行為。這都是云南與周邊國家的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機制缺失所造成的。
(三)貨幣結算體系缺失
云南與進行周邊國家跨境金融合作中,在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時,人民幣尚無法自由兌換。就目前來看人民幣尚無法與主要貨幣進行自由兌換。一方面東盟比較發達國家,如新加坡已經習慣于通過美元結算,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認可度比較狹窄。云南周邊國家的企業持有人民幣除了用于支付中國客戶,只能存放于銀行。人民幣在云南跨境金融合作中僅限于小規模的邊境貿易。另一方面人民幣結算的回流機制也還存在問題。這都是由于人民幣貨幣結算體系缺失造成的,從而影響到云南跨境金融深度合作。
(四)投資貿易成本較高
一方面是運輸成本高。目前云南與周邊國家的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陸上公路和內河水運,鐵路網絡還未形成,物流成本較高,導致在全國沿邊7個省區中云南進出口貨值規模較小。不少企業認為,跨境經濟合作區投資環境不好,主要問題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由于大部分一般貿易關稅取消,云南、廣西等沿邊地區原來依靠邊貿優惠政策得以大規模開展的邊境貿易優勢受到明顯削弱。另外,貿易通道便利化尤其是境外通道便利化仍是企業反映的重要問題之一。企業普遍反映目前的通關手續仍然繁雜,辦理緩慢。
(五)自身實力不足亦需加強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云南省經濟發展較慢,產業支撐力度不夠,一產不優、二產不強、三產不快,精深加工產品少、產業配套條件差,尤其是跨境經濟合作區內絕大多數入駐企業以物流、商貿等第三產業為主且規模效益不夠。云南邊境80%的進口貨物銷往省外,80%的出口貨物來自云南省外⑧,是典型的“過境貿易”,境內外多邊和雙邊貿易沒有體現云南產業優勢,跨境經濟合作缺乏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強力支撐。
四、云南省跨境金融合作對策與建議
云南省應將跨境金融合作同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項目作為依托,大幅度提升邊境貿易投資自由度、投資便利化。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完善跨境人民幣的兌換體系。同時,云南自身要在多方面積極努力,不斷進行產業優化,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建立國家層面的不同部門聯動機制,建立多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
從國家層面來看,應該以《總體方案》為契機,探索不同部門聯動機制,建立多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云南省政府,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海關,公安等多部門加強聯系,積極進行溝通。不斷推動跨境金融合作,在現有的跨境金融合作合作機制上,建立統籌協調不同機構,整合云南省省內的各方力量,并且積極向國家要政策,要優惠,在國內形成統一的指揮協調機構和機制,全面推進跨境金融合作,并最終推動云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
(二)進一步完善云南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合作機制
不斷完善云南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合作機制,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積極探索在經常項目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建立定期合作會晤機制,及時溝通信息、交流情況、增進互信,協商解決跨境金融合作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從地方層面,積極推動我國央行與周邊國家央行的合作機制。積極搭建交流平臺,不斷拓展跨境金融合作。以德宏州為例,德宏中支行在2014年3月5日牽頭組織開展了“中國瑞麗—緬甸木姐”銀行機構交流座談會,會議確立了中國瑞麗—緬甸木姐銀行機構合作交流定期會晤機制。
(三)建立與周邊國家跨境金融合作中的貨幣結算體系
探索貨幣結算體系,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與周邊國家簽訂人民幣代理結算協議并為其開立跨境單邊結算賬戶,實現云南與周邊國家貨物貿易人民幣劃轉結算。開展人民幣跨境調運,積極探索人民幣回流機制。擴大人民幣在大額邊境貿易的使用,建立完善的人民幣,小幣種清算體系。同時積極打擊洗錢等跨境金融犯罪。
(四)降低跨境金融合作中的投資貿易成本
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降低跨境金融合作運輸物流成本,形成高效的物流網絡體系。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具有云南省特色的政策法規體系,解決各類企業的退稅、融資擔保、人員和物資出入境、風險防范及安全保障等問題。簡政放權,賦予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內各州市更大限度的行政管理權,行政審批權。對于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內的進行跨境金融合作的企業在貸款、土地、工商管理、出入境管理等諸多方面試行實行更為靈活高效的政策。建立專用通道,實行簽證互免、互認免檢、司法合作等高效邊檢管理體系。
(五)加快云南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建設,積極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積極探索合作
金融發展必須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只有發達的經濟基礎和產業集群,才能更好地推動跨境金融合作。云南應立足實際,加快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換代,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市場培育環境,吸引國內外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各種生產要素在此聚集,將云南沿邊地區打造成我國金融開放的“新高地”和“試驗田”。
注釋
①來源于商務部2013年統計數據。
②選自《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
③數據來源:云南省商務廳歷年統計數據。
④數據來源:商務部駐昆明特派員辦事處2014年1月~8月統計數據。
⑤數據來源:根據云南省海關統計數據及相關報道收集、計算和整理。
⑥數據來源:根據云南省海關統計數據及相關報道收集、計算和整理。
⑦數據來源:根據《云南統計年鑒》及相關報道收集、計算和整理。
⑧2014年數據為預計數。
⑨數據來源:根據云南省商務廳資料整理。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滇桂沿邊金融開放中的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研究”〔批準號:14XMZ048〕和云南財經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云南省沿邊金融開放中的農村金融創新研究”(批準號:云財研創〔2014〕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宏博(1990-),男,天津人,云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唐青生(1964-),男,湖南人,云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袁天昂(1960-),男,昆明人,中國人民銀行昆明支行,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經濟金融、區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