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摘要】近年來,我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異常繁榮,潛在洗錢風險不斷增加。本文通過總結藝術品拍賣洗錢手法,分析我國藝術品拍賣領域由于藝術品特性、拍賣規則設計、市場經營環境及監管真空等誘因導致的洗錢風險,并借鑒國際反洗錢監管實踐經驗,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
【關鍵詞】藝術品 拍賣 洗錢風險 反洗錢
沃爾夫斯堡集團反洗錢聲明指出“藝術品及古董交易商與拍賣行具有較高潛在洗錢風險”。自2007年金融機構全面履行反洗錢義務后,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異常繁榮。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數據顯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占比由7.3%突增至41.3%,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品拍賣市場,并連續四年穩居首位。相伴而生的是我國藝術品商人卷入百億元國際洗錢案件及諸多腐敗案件中藝術品洗錢行為的曝露。
一、我國藝術品拍賣洗錢主要手法
藝術品拍賣洗錢手法靈活多樣,隱蔽性較強。根據已有案例和行業內部曝露,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法。
一是自買自賣,是初始較為簡單的拍賣洗錢手法,委托者A將低價藝術品或藝術品贗品送拍,聯合拍賣行哄抬成交價格,由A的關聯人將藝術品高價拍回,以現金形式支付拍賣行拍款,拍賣行扣除商定低額傭金,將非法收入以拍賣收益形式轉入A的賬戶,完成資金清洗。
二是行賄式拍賣,是最為常見的拍賣洗錢手法,其將行賄與洗錢通過同一過程完成。B向A行賄,以A名義送拍一件低價藝術品或藝術品贗品,然后B以高價買回,A變相收受賄賂。或者,B意圖行賄A一件高價藝術品,事先與拍賣行合謀將高價拍品以瑕疵為由以較低價起拍,或拍賣行專門組織合謀賣家,不予加價。由A以較低價格購得后,重新鑒定價值,A以撿漏形式獲得高價藝術品。
三是貪污式拍賣。競拍者A可以操控較多公有資產,A與B聯手做局,由B將藝術品送拍,隨后A聯合拍賣行哄抬成交價格,將B送拍的藝術品炒至百倍高價購回,將差價部分化公為私,由A和B協商分享。
四是操縱市場,是較為隱蔽的洗錢方式,A提前大量買進藝術家B的作品,把犯罪收益變成藝術品,然后將藝術品送拍,利用拍賣形式在不同的拍賣場安排不同的人用幾十到上百倍的高價拍走,炒出一波上漲行情,確定其較高的市場價值,接下來A可以隨時在拍賣場或畫廊出售B的作品、在典當行抵押B的作品、在銀行質押B的作品等多途徑變現獲得資金,將黑錢洗白。
五是網絡拍賣,一般用于相對低價藝術品洗錢,A與拍賣公司合謀,編造虛假標的進行網絡拍賣,組織多人注冊競買者進行網絡拍賣,完成資金清洗。
在藝術品投資交易目的掩蓋下,哄抬成交價、拍假、假拍等成為我國主流洗錢操作行為,藝術品拍賣行業洗錢風險高企,導致拍賣市場短期內迅速膨脹、泡沫嚴重。
二、藝術品拍賣洗錢風險誘因分析
(一)藝術品特性
1.藝術品估值難。藝術品是非標準化商品,價格確定更多的取決于供求市場的買方偏好,操縱性強,無限增值特點為洗錢時藝術品價格變化的巨大空間埋下伏筆,可以有效掩飾非法收入的來源。
2.藝術品變現性強。藝術品金融化特征日益顯著,出現藝術品銀行、期權、信托、投資基金、份額化交易、典當等融資形式。通過拍賣形式藝術品被賦予公開市場估值,以此為基礎可以進行形式多樣的藝術品價值快速變現。
3.藝術品跨區域流動性強。藝術品種類繁多,較多品種均具有價值高、便于攜帶的特點,基本屬于現金等價物并且過境轉移不易被發現,跨國進行拍賣會交易時,更容易隱蔽客戶身份、資金來源去向。
(二)拍賣規則設計
1.保密原則。我國《拍賣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委托人、買受人要求對其身份保密的,拍賣人應當為其保密。”,客戶信息公開性差,使得使洗錢分子免于身份曝露于社會監督監管之中。
2.免責條款。我國現行《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這將為拍假或低成本拍品獲得高額利差空間進行洗錢獲得掩飾理由。
3.資金交割方式。拍賣公司在資金交割時,普遍允許買方以現金、銀行轉賬、支票等多種形式支付拍款,且不限制資金來源,導致我國拍賣行業現金密集,在支付資金環節上易于產生洗錢行為。
4.公開競價方式。對單個拍品來說,公開競價方式屬于一供多求關系,有利于抬高拍品價格,同時競價過程凸顯洗錢公正合法交易形式。
5.業務創新。藝術品拍賣與電子商務相結合,非面對面交易較傳統拍賣交易隱蔽性更強,尤其是平臺式拍賣網站,委托人、競拍人身份、資金、藝術品來源等都處于監管薄弱狀態,更易于為洗錢犯罪所利用。
(三)拍賣市場機制不健全
首先我國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缺失,藝術品價格由極少數炒家操縱,導致脫離拍品價值的天價拍賣出現,造成市場虛假繁榮的同時,洗錢行為難以被警覺和發現,拍假、假拍、虛高成交價因而成為我國藝術品拍賣洗錢的主流操作行為。其次,惡性競爭及利益驅動促使拍賣行業洗錢風險不斷增加。我國拍賣企業已超過5000余家,由于市場集中度差、業務同質性強等原因導致降低傭金、行賄公關、托市炒作、惡意串標行為普遍。尤其藝術品拍賣利潤率是拍賣行業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利益驅動更為顯著。
(四)反洗錢監管真空
目前我國法律未將拍賣行列入反洗錢監管范疇。加之,藝術品拍賣現金支付方式的大量存在,拍賣資金游離于金融監控體系邊緣,金融機構無法完整重現資金交易鏈條,導致藝術品拍賣領域反洗錢監測形成盲區,使藝術品拍賣洗錢暢行無阻。
綜合以上因素,藝術品拍賣領域洗錢風險高企,而我國更因拍賣市場機制不健全,外部監管不足,導致洗錢風險遠高于國際水平。
三、反洗錢對策建議
(一)立足國情根本,構建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
我國拍賣市場由于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缺失,導致使用拍假、虛抬成交價格手段洗錢時具有較強的掩飾性,以此為基礎的洗錢行為泛濫,藝術品拍賣交易額放大,形成虛假繁榮。遏制拍假、虛抬價格行為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一個有效的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緩解交易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現象,避免藝術品的價格由極少數炒家甚至是幾個炒家操控,從而使洗錢行為的異常性凸顯,易于被監管機構發現。
(二)借鑒國際反洗錢監管經驗,完善拍賣行業反洗錢規則設計
基于歐美藝術品拍賣市場藝術品評估體系較為完善,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對貴重物品交易商的客戶盡職調查要求僅限于客戶從事規定金額及以上的現金交易。其反洗錢關注重點并非虛抬成交價格方式的洗錢手法,而是大額資金轉移行為的監控與重現。主要的反洗錢措施有以下幾種:(1)備案制,歐盟的《反洗錢法案》對超過規定金額的藝術品交易進行備案。(2)限制支付方式,設定現金交易限額,超出限額就必須用支票、信用卡等支付。(3)杜絕第三方付款,辦理競拍號牌和付款者必須是同一個人,不允許第三人代為付款。(4)懲罰措施,可處罰金及暫停拍賣行交易活動、拍賣師執業等。以上措施杜絕大額現金通過付款環節進入拍賣領域進行資金清洗,并對大額交易加強關注,通過銀行交易體系明確交易雙方身份和追蹤重現資金交易鏈條,杜絕了第三方以交易為掩護,進行大額資金轉移。
以此為借鑒,首先,我國應將拍賣行業納入反洗錢監管框架之下,明確監管權責及拍賣行反洗錢責任與義務。其次,推進拍賣行業資金支付方式改進,限制或監控大額現金交易及競拍人之外的第三方付款行為。再次,針對大額交易進行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便于事后調查。此外通過銀行體系加強對拍賣行業洗錢風險監測,將藝術品拍賣公司賬戶中大額資金的對象列入風險客戶,進行深入的客戶身份盡職調查與資金監控。
(三)加強反洗錢宣傳,培育拍賣行業反洗錢風險意識
藝術品拍賣是洗錢高風險領域,拍賣公司及拍賣師易于卷入洗錢事件,卻嚴重缺乏洗錢風險防范意識。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洗錢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通過虛構交易、虛假擔保、虛報收入等方式,協助將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轉換為“合法”財物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此,反洗錢監管部門應加大對拍賣行業洗錢風險、法律責任、舉報義務的反洗錢宣傳力度,通過法律遏制拍假、拍假、虛抬價格等洗錢高風險行為,避免拍賣機構及人員卷入洗錢案件,并而降低行業洗錢風險。
(四)充分發揮反洗錢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協調增強對拍賣行業監管
以反洗錢部際聯席會議為橋梁,發揮與商務部、稅務等機構的反洗錢協作機制。通過商務部加強拍賣公司的市場準入審查,將關注重點由資本金額度身審查同時到兼顧資金來源真實合法性審查,防范洗錢者混入。其次通過稅收監管效調控藝術品拍賣行業洗錢風險,一是加大查稅頻度。2012查稅門嚴重沖擊了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導致市場規模縮水50%,說明其對假拍、虛抬成交價行為遏制作用明顯。二是通過稅收政策增加洗錢成本,探索建立藝術品拍賣收益的超額累進稅收政策,以遏制藝術品拍賣價格虛高,預防洗錢行為。
參考文獻
[1]金姬.藝術品洗錢路線圖[J].人民文摘,2013,(05):21-24.
[2]胡靜,昝勝鋒.論藝術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投資策略[J].現代經濟探討,2008,(02):61-65.
[3]西沐.金融化:中國藝術品投資的突破口[J].藝術市場2009,(0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