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監督作為會計基本職能之一,與會計核算相輔相成。然后目前由于會計監督弱化,導致假賬錯賬時有發生,會計信息質量下降,使企業、社會和國家利益嚴重受損,同時失實的會計信息擾亂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筆者就會計監督弱化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層剖析,提出強化會計監督的切實措施,以期達到加強會計監督職能,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會計監督 法律法規 會計人員
一、會計監督的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會計法規的規定,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會計監督具體內容包括:
第一,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準確、完整、合法,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的進行監督。
第二,保證財產、資金的安全完整與合理使用,對各種財產和資金進行監督。
第三,保證財務收支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
第四,保證經濟管理活動的科學、合理,對經濟合同、經濟計劃及其他重要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
第五,保證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對成本費用進行監督。
第六,保證按時上交稅金和進行利潤分配,對利潤的實現與分配進行監督等。
二、會計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虛設的單位內部監督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所處的地位決定了其很難行使會計監督職能。首先,會計人員受其企業的廠長經理領導,其命運完全掌握在領導者手中,如何讓一名被領導者去監督領導者?其次,法律法規要求會計人員對企業進行會計監督,最重要的是,會計部門不是執法部門,會計人員也不是執法人員。會計人員不具有執法力度,結果是把這種超現實的監督職能硬性強加于無職無權的會計人員身上,必然會導致會計監督的弱化,單位內部監督形同虛設。
(二)不力的社會監督
社會監督主要是由注冊會計師入其所在的會計事務所依法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鑒證的一種監督制度。而在如今市場條件下,擔當社會監督的會計師事務所實行有償服務,利潤最大化成為了會計師事務所經營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目標,而且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爭取更多的客戶會計師事務所往往不惜對委托方的需求進行曲意逢迎,喪失了社會監督的客觀公正性,使社會監督流于形式。
(三)局限的政府監督
政府監督形式上看是公正客觀的,但由于受到諸多限制,監督面有限。政府監督主要依靠政府相關部門(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部門的職責權限,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行為、會計資料所實行的監督檢查,同時履行對單位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再監督。但是,在目前環境下,由于受到各級的國家監督部門人員緊張、經費短缺的限制,對本級的會計單位實施全面的監督檢查都不能很好履行,何談對上級單位的監督檢查,只能以抽樣監督的形式局部檢查。加上落后的監督手段,沒有構建多部門的信息交流平臺,對于與工商、稅務、審計、銀監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無法實現,導致各監督部門各自為政,出現重復檢查甚至會計監督的空白。
三、強化會計監督的幾點措施
(一)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完善會計法法律體系
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會計監督能夠有效實施,國家有關部門應根據《會計法》中的相關規定,結合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與《會計法》相配套的法規制度,及時補修會計制度中存在模糊或遺漏的地方,提高財會和財政制定的可操作性,并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定,從而滿足企事業多元化經營的需求。
(二)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加強會計隊伍的建設
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一是要在國家會計法律體系下能真正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法制觀念;二是能有一定的行為規范來進行自我約束,保持良好的信譽,遵守公共道德,其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三是會計人員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的業務素質;四是會計人員還應具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應通過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競爭機制來培養、評價、選拔會計人才從而調動會計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會計專業的在職教育活動,同時也能更好的幫助會計從業人員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和開展會計誠信建設。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法規教育,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三)約束高管人員的行為,強化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高管人員尤其是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本單位會計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負責,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分清高管人員的職責,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關鍵所在。作為單位的負責人,應對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負責,不能指使、授意去強令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違法的辦理會計事項,應當保證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依法履行職責,這樣做不僅為會計人員明確地行使會計監督的職能提供了保障,而且還提高了單位負責人責任主體的地位。同時,財政部門要在《會計法》賦予的職權范圍內,加大對會計主管人員、單位負責人以及直接責任人的查處力度,將處理人與處理事相結合,以此改變以往對違法違規部門對事不對人,屢禁不止,屢查屢犯的局面。對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體上進行公開曝光,從而營造會計工作的法制氛圍。
(四)加強政府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的作用
加強政府監督應主要加強審計、財政、稅務機關對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加強社會審計監督應主要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加強發展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必要手段,是建立宏觀調控體系,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確保會計監督有效性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監督制度的同時,規定外部監督層次,并將群眾監督與專業監督結合起來,保持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的協調一致,從而促進會計監督更好的發展。
(五)完善會計監督機制
目前我們能夠實施監督檢查的范圍是很有限的,因為現實的檢查資源和能力仍存在。所以,政府監督機制應考慮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加強。除監督檢查之外,最重要的是將事前的日常監督監視工作和預警工作深入開發,同時事中的實時監督控制和事后監督檢查結果分析反饋相結合,做到全方位系統動態的監督,以有效的利用資源和提高會計監督效率。
另外可以建立應用與預警機制。由于財政部是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為防患于未然,在問題和損失沒有最終形成前從源頭解決問題。財政部門可以研究開發會計監督的預警系統,在日常稅務機關采集的信息基礎上,根據行業的行業平均水平以及不同特點,設定一些特定的價值信息,一旦出現及時作為問題預警,密切跟蹤,引起高度重視,使會計監督能夠發揮出其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云.《淺析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黑龍江科學,2014年5月.
[2]馬珩.《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加強與完善》.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8月.
[3]張云飛.《企業會計監督強化的原因及相應對策》.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9月.
[4]李娜.《新形勢下深入認識會計的內涵和職能》.理論觀察,2014年1月.
作者簡介:韓芳,女,注冊會計師,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