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健全,電子票據業務也迎來了發展良機。電子票據業務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我國統一票據市場的建立,并有效改善和提升金融生態環境。但目前電子票據業務的發展還存在一些法律問題,本文對此作了分析闡述,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電子票據 法律問題 建議
電子票據具有流轉效率高、操作便捷、安全性好、交易方式靈活和存續期限長等多個優點,代表了未來票據業務的發展趨勢。但與電子票據市場發展不相適應的是,目前我國電子票據的法律缺失,這既不利于電子票據市場的發展,也不利于保護票據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甚至有可能會給整個金融秩序造成混亂。
一、我國電子票據業務發展的現狀
電子票據在我國始于1996年,當時,從美國引進一臺支票驗印機,該機器的投入使用,使我國票據業務開始實現電子方式的自動儲存和驗印。2003年6月,我國開始運作統一的電子化票據市場服務平臺,該平臺實現了電子票據的報價、查詢等功能。2006年,某銀行推出了“票據通”業務,實現了票據業務與銀行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2007年6月25日,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借助支票截留技術,有條件地實現了支票的全國通用。2009年10月28日,人民銀行正式啟動電子票據系統作為票據業務的電子化交易平臺,標志著電子票據業務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二、電子票據發展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一)電子票據涉及到的票據法問題
我國《票據法》規范了票據的流轉、支付及簽章等一系列問題,但其未對電子票據的有關問題及概念進行界定,尤其是對“簽名”的概念,更是規定模糊,有關電子簽章的效力問題在法律適用上也存在較大的沖突。《電子簽名法》頒布實施后,雖然對“簽名”的界定突破了《票據法》的限制,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電子票據的法律效力問題,相關法律的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子票據業務的發展。
(二)電子票據交易與稅法的沖突問題
電子票據的發展與現有的稅收法制規定矛盾重重,最明顯的表現是關于印花稅的征收問題,印花稅的特點是在紙質憑證上粘貼稅票,但電子票據不可能有紙質憑證,更無法實現稅票粘貼。因此對電子票據征稅遇到的困境之一就是沒有法律上的支持和依據。電子票據的納稅人可以通過法律上空白,輕易實現逃稅和避稅。同時,由于法律缺失,導致稅收管理部門審計、稽核難度大大增加,如果管理不當,甚至給某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三)電子票據違法行為與刑法的沖突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部分金融網絡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由于電子票據業務具有無形性和虛擬化的特質,很容易被用來作為洗錢或者詐騙的手段,增加了金融業風險管理的難度。雖然我國現行刑法針對票據犯罪做出了一些規定,但是對利用電子票據進行犯罪的問題并無涉及。現行刑法規定已不能完全適應電子票據業務的發展。
三、關于電子票據業務法制建設的幾點建議
顯然,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已不適應電子票據業務的發展,為促進電子票據業務的健康良性發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予以規范。
(一)制定《電子支付法》
為了適應電子票據的電子化、網絡化及無形化,需要對在票據交易實踐中形成一些新概念進行規范和加以界定,比如電子簽章、數據電文、網絡發起者(接收者)等。這些概念在以前的法律法規中均沒有提及。現階段,如果單純對以前的部分法律(如票據法等)規定進行補充完善,恐難以適應當前電子票據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問題。只有制定一部完整的《電子支付法》,才能使電子票據業務實現規范化發展和有序發展。
(二)修訂《票據法》
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特別是面對電子票據這一新生事物時,《票據法》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雖然《電子簽名法》重新界定了書面形式的概念,對電子化簽章的規定也更加科學合理,但不可否認的是,其與《票據法》的相關規定仍有不少矛盾沖突。所以,現階段亟須確立電子票據的合法地位,對《票據法》的修訂不僅要體現在對票據流轉形式的重新定義,更重要的是應對電子票據的相關概念作出細致而明確的界定,以適應當前網絡金融發展的環境和趨勢。
(三)完善稅法
當前,全球范圍內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同樣對我國的稅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實踐中,必須要完善現行稅務法規,確保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使電子票據的稅收工作真正實現有法可依。修訂稅法,應堅持中性原則,本著既要促進網絡交易的發展,同時又能增加稅收,還能有效防止逃稅避稅行為的原則進行改革。
(四)修改刑法
盡管《電子簽名法》對部分電子犯罪做出了規定,但其遠未能涵蓋所有電子票據犯罪罪名和形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犯罪形式,電子票據犯罪具有較大的隱藏性和迷惑性,不僅給日常偵破工作帶來困難,更對立法工作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現階段,需要我們重新對電子票據的有關概念進行梳理和歸納,并積極探討業務創新和政策突破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且對電子票據業務發展有助推作用的新刑法。
參考文獻
[1]李愛君,弋璘.我國電子票據法律問題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5).
[2]湯標.論票據法相關理論與電子票據業務的沖突及其修改[J].湖北社會科學,2004(2).
[3]趙懿.對我國票據法案修正的探討[J].金融電子化,2010(4).
作者簡介:孫勇軍(1978-),男,漢族,山東禹城人,碩士研究生,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