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
【文章摘要】
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有著重大的影響。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企業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對企業文化相關理論文獻的回顧,以及對中國煙草行業企業文化建設現狀的實際情況,分析了當前江蘇省煙草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并結合行業背景和專業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煙草企業;文化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中國企業逐步地實現了自我突破。企業文化雖是管理學中的后起之秀卻倍受人們的關注,David H. Maister(2004)曾通過對15個國家15種行業的實證研究提出,企業文化與企業財務績效顯著相關,而企業文化是優秀企業成功的關鍵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新的文化建設要求:豐富文化產品,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等。可見,新世紀的企業競爭已成為企業文化的競爭。
1 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作為一種文化和經濟結合的產物,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由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首先提出的。作為組織文化的一種,企業文化與組織文化密切相關卻又有所區別。關于其內涵,國內外學者們則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了闡釋。早期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將企業文化看成是在工作團隊中逐步形成的組織規范(霍恩斯,1950),塔格尤爾·利溫特(1968)同樣將企業文化看做一種規范制度;隨著研究的發展,對企業文化的定義開始將其視之為一種無形的指導企業制定員工和顧客政策的宗旨(帕斯卡爾·赫阿爾斯,1981),Schein(1984)則提出,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適當處理外部環境和內部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所發展起來的基本假說,意即將企業文化看做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為企業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一切行為規范和思維模式的總和;后期的企業文化理論將企業文化升華為一種企業成員共享的價值觀,提出“企業文化就是傳統氣氛構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諸如進取、守勢或靈活等這些價值觀構成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規范” (威廉·大衛,1987) ,這一觀點得到了阿姆斯特朗(1990)和約翰·P·科特(1992)等人的贊同;直到著名管理學家斯蒂芬·P·羅賓斯通過對前人的總結將企業文化定義為“企業成員的共同的價值觀體系,它使企業獨具特色,區別于其他企業”,這一定義便開始廣泛為學術界所引用。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1992)通過對美國22個行業200多家公司長達11年的研究指出,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而關于企業文化的構成部分,同樣存在多種觀點。Schein(1984)曾提出企業文化由三個相互作用的層次組成:(1)物質層:可以觀察到的組織結構和組織過程等;(2)支持性價值觀:包括戰略、目標、質量意識、指導哲學等;(3)基本的潛意識假定:潛意識的、暗含的一些信仰、知覺、思想、感覺等。我國學者劉光明在總結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企業文化結構分為物質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精神層等,并可從這四個層面上來研究和評價企業文化。
2 我國煙草公司企業文化現狀與存在問題
作為世界上卷煙制品的最大消費國,中國的煙草制品使用人數高達三億多人,且仍在不斷上漲。煙草總消耗量更是占到了全球消耗總量的30%以上。中煙集團的成立規范了煙草行業的產供銷環節,《煙草專賣條例》的出臺則標志著國家煙草專賣制度的實行,這個稅收貢獻占據8%國家財政收入比例的行業受到了國家的重視。但是,與此同時,中國全年的卷煙出口量卻只占到全球的1%,究其根本,經濟的全球化引致了中國煙草市場的不斷開放,來自內部和全球的競爭壓力深深的沖擊著長期實行專營制度的煙草行業,使之無論從競爭力還是品牌優勢都表現的令人堪憂。《中國煙草企業文化建設綱要》的頒布以及煙草行業企業文化建設與核心競爭力研討大會的召開都表明國家已經意識到企業文化建設對于煙草行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助于煙草企業品牌競爭力的形成,行業效率的提高。因此,針對煙草企業進行的文化建設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2004年,中國煙草行業機構的大規模兼并重組為中國煙草行業的發展開啟了新局面,隨之而來的就是行業文化的整頓和融合。2007年頒行的《煙草行業文化架構體系》則進一步將這種文化整頓細化,成為了煙草企業文化建設中切實可行的標準。經過改革之后,我國的煙草行業形成了由共同價值觀、行為信條、行為準則、愿景、精神和使命六個部分構成的煙草行業文化架構體系。
作為中國煙草總公司省級子公司的江蘇省煙草公司,在2011年依據中國煙草行業文化建設要求,立足江蘇煙草實際情況,確立了以 “同心”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和服務品牌,囊括了文化載體推進、標示系統應用、服務品牌建設、行為規范落地、文明行業創建五大工程。“同心”出自《周易》,意即只要同心協力,就會結成強大的力量,克服困難,取得勝利。作為江蘇煙草行業企業的文化主題,“‘同心文化架構體系”是全系統多年發展的思想總結和精神提煉,要求系統企業全面貫徹“兩個至上”行業共同價值觀,確切落實“三大戰略”,為實現“全面建設現代煙草”的共同愿景而努力。然而,通過對各地煙草公司從企業服務、企業行為規范、企業制度建設、企業理念建設四個維度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到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企業服務理念缺失。由于煙草是專營,企業效益相對不錯,因而員工對企業服務理念的認同感較低。第二、企業行為規范形式單一。由于企業對溝通的理解停留于正式溝通水平,而沒有注重企業非正式組織以及非正式溝通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因而目前大多企業員工對現行規范存有不滿現象或對溝通交流的存在不滿。第三、企業制度刻板保守。煙草企業雖有工作考核與激勵機制,大多數員工也持認可態度,但由于企業制度與文化理念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少企業仍沉浸在濃重的計劃經濟氛圍,公司決策制度均采用單向溝通,并沒有形成學習型組織,員工參與感較差,這對于建設卓越的企業文化非常不利。第四、企業核心理念形式化。不少企業有明確的崗位職責要求,但多數員工對企業文化的內涵缺乏理解并持不認同態度,以至于與實際工作存在某種程度的脫節。
3 加強煙草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措施
3.1 行為規范落地化
遵循“同心”文化構架體系的行為準則,明確各崗位行為規范,從建設內部控制機制、加強權力防范監控措施等方面構建職業規范。企業應以價值觀為指導,針對不別不同崗位類別,制定相對具體和全面的、可執行的行為規范,以規范化的要求和明確的執行標準來指引不同崗位員工的行為。
3.2 強化服務品牌建設
煙草公司作為產業鏈上的流通環節的作用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決定了高質量的服務是其獲取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和關鍵。泰州市煙草公司為提升企業服務理念,需要創建以“同心”為核心的完整系統的服務品牌體系及品牌發展規劃。對上要做到積極掌握分析生廠商的需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力求雙贏;對下則要及時了解市場需求、消費者偏好以及售后客戶反饋制度的建立,從細節著手,打造品牌優勢。而對內要做到強化培訓和學習,貫徹企業文化精神,讓“同心”的企業文化不止停留于表面,而深入每個員工的內心。
3.3 推進文化載體建設
文化是偉大的精神力量,而文化的傳承則離不開科技的推動。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數字煙草等現代科技都極速發展的當代,企業對外應充分利用報紙、雜志、網絡、媒體等現代科技驅動企業品牌文化發展,擴大企業影響力,如導入以客戶為中心的信息系統,建立網絡銷售平臺等;對內則利用現代科技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強化宣傳企業制度規范和核心價值觀,例如建立企業網絡論壇,加強企業內部人員的溝通交流,建立網絡反饋制度,讓員工可以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對于公司發展的意見以及建議,從而促使企業不斷地保持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丁多:對我國煙草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點思考[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5).
[2]王勝海:地市級煙草公司核心競爭力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