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岳琪 趙宗旭
【摘要】隨著世界各國對于“低碳經濟”問題的日益重視,基于低碳經濟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其次,深入探討了低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框架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低碳經濟 環境會計 會計信息披露 框架設計
一、前言
隨著社會各界日益重視“低碳經濟”問題,我國也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做了許多的努力和探討。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在2010年8月就啟動了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確定率先在一些省市試點開展低碳經濟,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消費模式和產業體系。國家財政部、審計署多次要求盡快開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基于低碳經濟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利于對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進行進一步規范。本文就基于低碳經濟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框架進行設計。
二、低碳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從目前來看,基于低碳經濟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在以下8 種方式中進行選擇:管理層討論、內部會議記錄、財務報告及附注、招股說明書、董事會報告、單獨的環境報告、重要事項、社會責任報告。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統一的量化低碳會計信息標準,也沒有對低碳會計報告的編制形成強制性要求或者統一的規定,這無疑很難對低碳經濟的實際運行狀況進行準確的反映,也很難讓信息使用者公正、客觀地評價上市公司行為。此外,由于我國還沒有出臺環境會計審計制度,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會讓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忽略了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這樣一來,完全不利于披露低碳會計信息。
三、低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框架設計
低碳會計信息主要包括低碳績效信息和低碳要素信息,低碳績效信息主要指那些不可作為財務報表的正式科目或者不能用貨幣計量的信息,但是與低碳因素有關,能夠通過其他方式來披露的會計信息;而低碳要素信息主要指那些可以用貨幣計量、也可以將其作為財務報表的正式科目的信息,如低碳負債、低碳資產。
實踐研究與理論研究表明,低碳會計信息的披露方式也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將低碳會計報告進行單獨編制,將其作為傳統財務報告的補充;另外一種類型是在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或者增加低碳項目。筆者認為,不同的披露方式適用于不同規模的企業,中大型企業應該盡量采用低碳會計報告單獨編制的方式來披露低碳會計信息;而中小型企業則可以按照在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或者增加低碳項目的方式來披露低碳會計信息。
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相關的低碳會計信息披露準則,還缺乏相應的理論來指導低碳會計實務,這樣一來,既會給相關準則的制定造成困難,也會不利于監管低碳會計信息披露。因此,本文試圖規范單獨編制的低碳會計報告格式。
(一)低碳要素信息
應該要采用單獨編制的低碳會計報告來真實地反映出低碳要素信息。“現金流量情況表”可基于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產生的與低碳因素有關的現金流量進行編制,以便能夠單獨反映企業由于破壞環境而受到的懲罰(支付的綠化費、排污費、資源稅、污染罰款、資源補償費、資源費、環境損害賠償金等現金流出),以及由于開展低碳經濟而得到的貢獻(環保撥款、低碳補助、國家低碳貢獻獎金、環保補貼等現金流入)等信息。
(二)低碳績效信息
無論是低碳情況報告表單獨編制,還是將低碳項目單列于傳統財務報告內,這都是展現低碳要素信息貨幣計量。值得注意的是,低碳會計信息會包括大量非指標化、非定量化的信息,筆者建議可以通過文字敘述的方式來進行展現。對于輕度污染企業和中度污染企業,披露方式可以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展現,但是重度污染企業則必須要編制嚴謹、正規的低碳情況說明書,這樣才能夠使低碳會計信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低碳情況說明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低碳環境管理績效,包括所獲得的低碳環境保護榮譽、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執行低碳環境法規的情況、開發引進低碳技術的情況等;同時還應該要詳細闡述資源效用降級情況、賠償環境損害的法律要求、環境損害事項、由于污染而造成的社會成本等。(2)與低碳成本、低碳負債等有關的計量基礎及計量政策。(3)企業所執行的低碳環境方針政策,以及特征污染物、常規污染物達標排放的情況。如果存在著超標排放的情況,那么應該詳細說明超標原因、排放標準、排放濃度,以及環保整改措施。(4)企業是否依據國家相關規定來對排污費進行依法繳納。(5)企業下屬各分公司、子公司完成低碳減排任務的情況,重點要說明低碳減排指標完成情況和實施進度,若沒有及時地達到低碳總量任務,那么務必要在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說明原因,并且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6)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信息,包括碳排放權市場價格、碳排放權的貨幣價值、碳排放權的價格確認方法、碳排放權的購買目的等情況。(7)其他低碳績效信息,包括單位原料或者單位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廢水產生量等,以及為了逐步開展低碳經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植樹造林、低碳環保培訓等公益環境項目。
參考文獻
[1]王小紅,高民芳,宋玉.低碳經濟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以陜西省上市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11,31(20):111-114.
[2]周志方,肖序.國際碳會計的最新發展及啟示[J].經濟與管理.2009,26(11):156-160.
[3]張雪英,李巖.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管的博弈分析[J].綠色財會.2012,36(09):133-135.
[4]徐荔.完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思考[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2,45(05):145-148.
[5]李新海.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1(26):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