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和金融服務“三農”的工作部署,發揮支付結算職能作用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于加快農村地區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農村經濟金融和諧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0年以來,在人民銀行總行的統一部署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統籌規劃,著力提升農村支付服務水平,使海南省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關鍵詞】支付結算 農村支付 支付工具
一、海南省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概況
(一)綜合情況
截至2013年末,海南共有縣級行政區16個,鄉級行政區222個,村級行政區2232個,有217個鄉級行政區有銀行網點,村級行政區無銀行網點,農村地區共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8.19萬戶,個人銀行結算賬戶1128.43萬戶,共發行借記卡646.53萬張,信用卡74.51萬張,人均持卡量為1.1張。
(二)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情況
2013年,海南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總量為19487.50萬筆,20968.42億元。其中,銀行卡和匯兌使用量較大,票據、委托收款、托收承付業務使用量較小。
(三)銀行卡受理市場情況
截至2013年末,海南農村地區共有銀行卡特約商戶1.62萬戶,布放POS機2.21萬臺,布放ATM機1543臺。
(四)支付清算系統接入情況
截至2013年末,海南農村地區共有銀行網點863個,其中289個位于縣城,其余分布在鄉鎮。已接入人民銀行跨行支付系統的網點有635個。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0年以來,在人民銀行總行的統一部署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統籌規劃,著力提升農村支付服務水平,使海南省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主要做法
1.構建強有力的農村支付結算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人民銀行的協調作用,積極尋求地方政府支持,加強與銀行機構、農村企業、農戶之間的溝通協調,推動形成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組織保障機制,有效地保障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工作的開展。海南省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建設試點縣市成立了由縣領導掛帥,縣政府、財政局、電信局、人民銀行、銀監辦和各家金融機構組成的農村支付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了詳細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和量化考核辦法,明確責任,確保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例如,海南澄邁縣政府提出“城鄉金融服務均等化”的理念,從每年新增財政收入劃出一部分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改善金融服務均等化,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協調和政策扶持優勢,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流向急需資金的農村地區,逐步改變農村單一的金融收付模式,縮小城鄉金融服務差距,農民在鄉鎮(村)、農場就可以享受到與城市一樣的金融服務,減輕農民因現金結算發生的費用支出,保證農民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在生產和生活方面。瓊中縣政府在成立縣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還指定每個鄉鎮的分管副鎮長親自抓好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工作,即鎮長負責村長的工作,銀行網點主任負責業務工作介紹,做到層層抓,層層落實,形成政府和金融機構聯手抓鄉村支付結算工作的機制;同時,還制定量化考核辦法,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支付結算工作進行考核,激勵先進,鞭策落后。
2.制定多樣化的農村支付結算服務模式。根據農村地區多層面、多結構的支付服務需求,組織涉農金融機構在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特別是在非現金支付工具和電子支付的功能、品種、渠道、營銷、服務等方面深入挖掘,推動農村受理市場建設,最大限度的滿足農村主體多元性、特異性、層次性的支付需求,促進農村地區不同經濟主體支付的快捷、安全、便利。海南省農村信用社為海南文昌昌灑農副產品貿易市場瓜菜收購商從農副產品的收購到資金歸集推出了一款量身定做的創新型非現金支付工具——自助轉賬終端,通過轉賬實現收款和付款支付功能,切實解決瓜菜收購商提取大量現金向農戶支付瓜菜款及以現金方式購買肥料、支付人工費等問題,實現交易結算的安全、快捷和高效。針對農民貸款難現狀和支付需求,海南省農信社在瓊中縣著力推廣“大海卡+小額貸款”循環授信模式,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海南省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的發放,重點推出了“惠民一卡通+小額信貸”循環授信貸款,“一卡通”補貼對象可快捷、方便、無抵押取得2000~10000元的小額貸款。同時將便民服務終端和自助轉賬終端進村入戶,實現瓊中農民在家中即可辦理查詢、繳費、還貸、轉賬等業務,切實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提供優質、高效、實用的金融服務。
3.打造有特色的農村支付結算服務品牌。組織涉農金融機構前往偏遠農場開展實地調研活動,與農場的農民群眾進行交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最終,提出由海南省農村信用社在偏遠鄉村和農場等金融服務空白地,布放電話自助轉賬終端,通過發展特約商戶代理農村小額現金支付業務,方便農民進行銀行卡賬戶查詢、支付、轉賬、繳費、小額現金存取款等操作,拓寬銀行卡業務開展的領域和發展空間;同時將“惠農卡”與農民的低保、醫保、各種補貼、扶貧貸款發放進行歸集整合,實現“一卡多用”、“一卡多能”提升服務層次。目前,在已經布放電話自助轉賬終端的農村或農場,農民群眾可以到村委會或村小賣部的便民服務點輕松繳納手機話費和家庭電話話費,也可以通過電話自助轉賬終端辦理銀聯手機錢包,在手機上就可以給自己的手機繳費;農民群眾日常買賣、勞務性等小額收入也可以通過電話自助轉賬終端的代理存款功能,直接存入個人的銀行卡賬戶;農民群眾還可以通過電話自助終端查詢各種惠農補貼、農村基本養老金、農村教師工資等是否到賬,并通過電話自助轉賬終端的代理取款功能從代理點取出小額的現金。通過非現金結算機具的安裝使用,讓部分農民群眾認識到非現金結算的好處,為進一步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工作打好基礎。
4.營造良好的農村支付結算社會氛圍。社會認知和群眾的認可是支付結算產品在農村市場推廣的基礎和關鍵,為改變農民群眾傳統的現金結算觀念,提升農村地區對非現金支付方式的認知度,營造良好的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工作的社會氛圍,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加大宣傳力度。各示范縣通過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工作成員單位聯合組成了宣傳隊將銀行卡宣傳和小額貸款發放工作相結合,開展金融知識、誠信知識下鄉宣傳活動,在鄉鎮(村)、農場的自助轉賬終端服務點粘貼支付結算服務宣傳海報、擺放受理標識,擴大農村支付服務的影響。
(二)成效
自2010年人民銀行開展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海南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農村支取支付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一是銀行賬戶數量增長迅速。2010年至2013年,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數量增長了98.46%,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數量增長了69.11%。借記卡發卡數量增長了32.84%,信用卡發卡數量增長了32.02%,人均持卡量從0.83張增長到1.1張。二是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更為普遍。筆數增長了62.30%,金額增長了121.56%。三是銀行卡受理環境極大改善。農村地區的特約商戶、POS機、ATM機數量分別增長了202.72%、123.62%、193.335。四是跨行清算系統更為普及。農村地區銀行網點的接入人民銀行跨行支付系統的覆蓋率從67.63%上升到73.58%。
三、仍然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金融支付服務網點較少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進行,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建立,商業化運作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減少費用開支、節約成本,防范經營風險大力壓縮和撤并營業網點,尤其是撤并農村基層營業網點,導致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相對單一,嚴重阻礙了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的發展。目前,鄉鎮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網點基本形成了以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為主,其他各金融機構并存的農村支付服務組織體系。但是,由于農村信用社普遍存在電算化、網絡化程度低,硬件設備、環境配備不到位的問題,且基層農村信用社人員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支付結算業務知識的培訓,農村支付結算服務相對弱化。
(二)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率較低
經調查發現,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農村地區個體工商戶和農民辦理結算業務多數仍采用存取現金方式,支付結算習慣難以改變。絕大部分農村居民仍持有比較保守的觀念,他們不相信非現金結算方式,更愿意使用現金,日常的收入和支出都以現金方式進行結算,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少量的居民不愿把錢存到儲蓄所。只有外出務工、教育程度較高、收入較高的農民比較接受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使得農村地區現金結算交易量過大、非現金結算交易量過小。同時,由于結算渠道不暢,迫使農村地區的企業和個人提高了庫存或手持現金的比例及現金結算的比例,加大了開戶企業的資金運營成本,以及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成本和現金調運風險,降低了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此外,金融機構在支付結算宣傳上也較為單一,有的僅在縣城進行簡單的如宣傳欄、宣傳標語等形式的宣傳,并沒有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效果很難落到實處,嚴重影響了農村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的使用。
(三)銀行卡受理環境較不完善
近年來,各金融機構為了搶占銀行卡市場,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將銀行卡發行數量作為重要的業務考核指標,與員工收入掛鉤,導致各行銀行卡發行量大幅上升,但是銀行卡受理環境較差。首先,銀行卡的配套設施很少,面向農村的金融機構網點大部分沒有安裝ATM機等設施,生活消費領域的特約商戶也很少。其次,金融機構宣傳組織力度不大,農民用卡意識不強,健康、安全的消費習慣仍未能深入人心。第三,使用成本高,影響了農民用卡的積極性。除農村信用社外開辦的銀行卡外,其他銀行卡均收取一定的年費,省外銀行卡異地取款收取手續費,兩項費用相加,加大了農民的用卡成本,使農民感到使用銀行卡不劃算。最后,社會征信體系的缺失、社會治安方面的復雜性和農村現實的文明程度難以為信用卡產業提供基本的業務發展環境,銀行卡產業面臨的風險隱患和可能支出的風險成本投入較大。
四、進一步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協調溝通,促進農村支付服務工作順利開展
良好的協調溝通有利于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要繼續加強與政府和相關單位的協調溝通,推動政府部門在出臺有關政策和對“三農”進行扶持時,積極推行現代化支付方式,以引導和培育廣大農戶非現金結算的意識。同時,我們還要積極爭取優惠產業政策,推動政府部門對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布放ATM、POS機具、自助轉賬終端給予補貼,以有效提高金融機構對硬件設備投入的積極性,支持非現金支付業務快速發展。
(二)加強基礎建設,有效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硬件設施
良好的硬件設施是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的前提。因此,我們要繼續督導涉農金融機構合理布局網點、合理布放機具,增加ATM自助設備、POS機、信付通、商付通、自助轉賬終端在鄉鎮的布放,擴大在農村糧食、蔬菜、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各類專業市場特約商戶隊伍,積極開發培育農村市場。同時,我們還要及時幫助各銀行機構解決業務開展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業務順暢開展。
(三)強化示范引導,全面開展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工作
以點帶面是開展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工作的關鍵,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推動工作的有效做法,在海南省下一步的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工作中,要注意發揮好先進的帶頭和示范作用,對示范縣好的工作經驗要進行總結推廣,如財政補貼惠民一卡通改革、自助轉賬終端等要結合各縣的經濟特點整體推進,從而推動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工作全面鋪開。
(四)加強業務宣傳,提高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工作認識
繼續加強宣傳引導,積極推動轄區各金融機構在交易較為活躍的農貿市場、街區開展支付結算宣傳推廣活動,堅持集中宣傳和各種形式的分散宣傳相結合,通過通俗易懂、農民看得懂、記得住的口號、標語和宣傳畫冊,廣泛宣傳,建立提高農民支付結算知識的長效機制,擴大農民對非現金支付的認知度,培養農民的非現金支付習慣。
基金項目:本文為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2014年度重點研究課題。
作者簡介:張璟霖(1981-),女,漢族,河南鄭州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研究生畢業,現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