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林
【文章摘要】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使企業健康發展。企業文化建設只能緊緊圍繞這一中心,搞好生產經營和服務,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健康、穩步地持續發展。這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惟一使命。烏魯木齊水業集團自2011年成立以來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多措并舉,全力打造企業文化,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轉化于力”上下功夫,在增強活力、提高效率上下力氣,努力使企業文化建設成為推動企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和保障。
【關鍵詞】
企業文化;創新;供水安全
1 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統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近年來,伴隨著企業的不斷改制和發展,烏魯木齊水業集團一直就怎樣形成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如何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引導、教育和培養干部職工,在企業內部形成有利于企業經濟發展和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著力提高保障首府城市供水安全的能力等問題進行積極探索。2011年制定了企業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并初步確立以“服務民生、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市委、市政府戰略目標”為企業宗旨,以“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為企業使命,履行“保障城市水業運行安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雙重職責,統籌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
2011年,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開展機關文化建設,烏魯木齊水業集團黨委和高管層迅速達成共識,以全市機關文化建設和集團公司作為全市試點單位為契機,大力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水平,使企業文化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水業集團結合企業實際,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討論,已總結提煉出以企業品牌“品質水務,潤澤民生”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體系,明確了企業的奮斗方向、重要責任、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烏魯木齊水業集團作為公用事業型企業必須統籌二重屬性(資本追求利潤和保障水務安全)的協調發展。正因為如此,企業只有實現“保本微利”才能支持企業可持續服務和保障水務公共安全,追求經濟效益是條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確保水務公共安全,實現社會效益是目標,二重屬性的和諧統一,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烏魯木齊水業集團連續三年實現經營性虧損扭虧為盈,其原因就在于這一指導思想的正確性。事實證明,好高騖遠是會耽擱企業發展前程的。企業文化建設,很實際的目的就是要讓企業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強大。俗話說,有用就是真理。離開生存和發展,離開經濟效益,企業文化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
2 實施企業文化“落地工程”,為企業科學發展奠定基礎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為避免出現文化建設與企業經濟發展“兩張皮”現象,烏魯木齊水業集團遵從“知識是文化的基礎、制度是文化的核心,觀念是文化的靈魂”的原則,通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轉化于力”的“四化”措施,著力實施企業文化“落地工程”。
2.1 深入學習,使企業文化建設“內化于心”
為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烏魯木齊水業集團黨委結合“創先爭優”、“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等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了大學習、大討論活動。認真學習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烏魯木齊市委有關會議精神,市委機關文化建設培訓班所有教程以及國內外優秀企業的文化建設經典案例。三年來、結合企業實際,分別邀請香港聯成文化傳媒公司,市委黨校教授、咨詢公司專業老師為企業業務骨干、中層以上黨員干部集中輔導、培訓188課時,參加人員3800余人次。針對基層單位點多、面廣、線長的實際,集團公司將每次培訓內容刻錄成光碟,為全體職工播放;利用內部網絡“烏魯木齊水業集團辦公信息平臺”、手機短信平臺進行企業文化信息的互動、傳播、交流,累計發送信息3000余條。在學習中,各水庫管理站、各水廠將學習活動延伸到“三班倒”車間;各供水公司將學習覆蓋到調蓄水池;各子公司將學習深入到施工一線;三個服務中心充分利用午休或提前上班、推后下班時間對職工進行學習輔導;集團公司機關黨支部將學習覆蓋到離退休黨員干部。在此基礎上,烏魯木齊水業集團黨委成員還采取下基層講黨課、輔導講座、座談會等多種方式與職工廣泛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使員工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認識更加深入,理解更加到位,思想更加統一,職工投入企業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
2.2 塑造品牌,使企業文化建設“外化于行”
強化“品質水務”理念,以規范、有效的形式,把烏魯木齊水業集團企業文化理念和品牌標識體現在辦公、會議、營業、生產等場所,使“品質水務”理念深入人心。從行為規范、工作流程、崗位紀律、環境安全等方面入手,修訂和完善《員工手冊》;邀請中國移動公司培訓師,從日常行為、道德準則、崗位紀律、素質修養、儀表儀容、禮貌用語六個方面,專門為集團公司窗口服務單位、機關部門工作人員開展禮儀培訓,以服務人員的優質服務,塑造“品質水務”嶄新形象。
2.3 規范制度,使企業文化建設“固化于制”
要想使企業文化理念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始終,必須將理念精神融入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烏魯木齊水業集團通過管理文化建設,理清工作習慣、工作經驗與管理制度之間的關系,從制度建設入手,對現行的企業運行及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廢除、修訂了部分制度。2011年以來截至目前,已梳理各項規章制度102項,修改完善80項,新建制度37項,并對修訂和新建制度進行全員的宣傳和解讀,切實解決憑經驗辦事的習慣做法,提高了工作質量和企業效率。
按照“凈水先凈人,凈人先凈魂”的廉政理念,對現行廉潔從業制度進行完善,發揮制度約束功能。新建《集團公司“三重一大”民主決策實施意見》、《中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聯簽制度》、《控、參股公司經營管理民主決策機制》和《黨員領導干部廉政教育及廉潔從政考評制度》等五項管理制度,形成了“落實廉政教育,做到不想腐敗;完善廉政制度,做到不能腐敗;落實廉政警示,做到不敢腐敗”的廉政文化體系。
2.4 注重實效,實現企業文化建設“轉化于力”
文化建設取得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成果轉化上。烏魯木齊水業集團通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職工思想統一了,發展信心更足了,內部管理更加規范有序。在城市供水高峰時期,集團公司面臨繁重而艱巨的任務,集團公司黨委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引領和激勵功能,凝心聚力,形成統一意志,把“服務民生、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市委、市政府戰略目標”的企業宗旨理念融入到具體工作實踐中。按照企業屬性充分調動源水、生產、營銷、服務、輔業五個序列基層單位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其創造力。源水公司在灌區服務體系中,將綠化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進行合理調度;各供水公司通過開展“水務服務進社區,親情服務零距離”等活動,在服務民生的具體實踐中打造“品質水務、潤澤民生”的服務品牌;應急搶修中心通過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提升水務應急保障能力;排水公司注重把企業文化建設與提升服務品質結合起來,用實際行動踐行“臟了我一人,潔凈千萬家”的服務承諾;各輔業子公司在民生工程建設中通過開展“搶工期、保質量、創優質工程”活動,及時解決市民用水訴求,先后墊資伍千余萬元,承擔供排水民生工程104項。2011年3月,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調研水業集團公司提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采取水源開發,將調蓄水池建設作為頭等大事,確保夏季供水不緊張”。烏魯木齊水業集團迅速成立專項工作指揮部,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魁梧任總指揮,從2011年3月24日到6月30日短短的三個月內,完成了10個一萬立方調蓄水池建設及甘河子井群、西山水廠建設任務,新增日供水產能15萬立方,2012年搶抓時間,克服困難,100天如期完成500揚水工程。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從日供水能力74萬方,2013年已達110萬方,今年力爭日供水能力達到150萬方,有力地保障了城市高峰供水期的用水需求。
3 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著力推動企業經濟實現科學發展
為使企業科學、可持續地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融合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培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新形勢下通過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著力推動企業經濟實現科學發展
第一,企業領導者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企業文化從某種特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企業家”文化,因為企業是由領導者進行管理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企業領導者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企業文化必須得到企業全員的認同。要增強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使職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貫徹落實。通過在職培訓等形式,增強職工對企業文化系統的認識,讓職工人人參與在其中,從“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該這樣做”,才能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第四,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長期建設和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長期性,在于它伴隨著企業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要使文化理念化為職工的自覺行為,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業家和員工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去營造、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