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妍
創造力是潛伏在人心理和生理層面的一種特質,創造力不能像知識那樣教,更無法像技能那樣訓練,而只能培養。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創新人才是教育的歷史使命,是每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舊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往往將學生的思維模式化了,教育讓學生記住、揣摩別人的思考,而不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乖孩子。漸漸地,就可能磨滅了學生的個性,將學生想象力的翅膀折斷。
我們的學生是幸運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全新的教材使他們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技能,同時培養創造力。當下席卷大江南北的生本教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保持思維的主動性,老師盡量營造積極的思維環境,激發學生積極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新的理念下建立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力。
在實踐中我主要用了以下幾種方法:1.用“一題多解”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盡量想出與眾不同的方法來,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2.用變式的訓練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如:給出幾個信息,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按不同的分數標準分類等等。3.用實踐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力。小學生的思維是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思維內容,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做一做等操作過程,讓學生通過實踐而思索,也就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發揮出來的創造力加以高度評價,現時鼓勵學生不怕失敗,要敢于發現創造。
總之,我們要給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空間,要捍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能海闊天空地自由翱翔,要把新的理念落實到每節課。相信有一天我們的學生中也會出現又一個愛迪生或愛因斯坦。
(作者單位 四川省劍閣縣龍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