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蘋
摘 要: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指出,注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具有時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科學素養。傳統教學中學生只專注于課本上的問題,卻沒有考慮其他的問題,這正是缺乏問題意識的表現。新課改的要求是鼓勵學生跳出課本的束縛,勇于提問,對所學知識敢于質疑。在新課改的背景中,高中數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科目,對于其他理科科目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故此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問題意識;培養方式;解題意識
一、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問題意識,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缺乏問題意識在學習中往往只會跟著老師被動地學習。他們往往不會質疑錯誤,沒有探究知識的心態,學習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如今的高中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中不只是說教,更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對于所學產生興趣,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指導其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問題是教學的核心這一理念,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來了。這足以可見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就探討一下問題意識在高中數學中的作用和培養。
二、高中數學教學問題意識
根據教學經驗可以發現,現今的學生絕大部分都不會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只有少數學生在遇到問題會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數學是一門需要深思熟慮尋求規律的一門學科,它要求學生具有靈活的思維。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接受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提出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這樣有利于提高對知識的印象,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知識。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決定了其是否會學習,問題意識是活躍程度的重要表現,問題意識的欠缺,會使學生不會主動去解決問題,這樣就不會產生思維運動,更不會去主動和他們去研究探討。當然如此一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達不到一定的深度。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與自己充分的互動起來,調動學習氛圍,活躍思維,這樣學生就會容易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提出并主動去尋求答案,對問題窮追不舍,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數學問題的提出是培養學生問題意思的前提,但不能因此而降低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就失去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但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反而失去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讓學生不僅能提出數學問題而且還能解決數學問題。
三、解題意識的培養
問題是老師學習的重心,也是學生學習的重心所在。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不善于提問和學習被動的特點。由于學生在課堂上因怕提出問題被嘲笑或者被老師責罵而畏懼提問,問題意識的培養需要一個和諧的環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心態才會放松,才會去積極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相反,如果學生感覺不到心理安全,是很難產生問題意識的。傳統數學教育中,老師在課堂上會教授很多內容而不顧學生時候真正懂得知識,有時候甚至都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思考哪里不會,就更不會去提出問題了,只顧著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記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的機會就很少,這樣的教學也就不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教學中,由于老師的教學經驗很豐富,會把知識分析得非常透徹傳輸給學生,學生在沒有思考的同時知識機械地把知識記在了腦海。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從學生自身來講,他們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提出問題。老師要善于引導,在授課中,問題的情景設計要有啟發性,以此來引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以已知的知識去試著解決新知識。讓學生在這種認知沖突中感覺到有問題要解決,從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欲望。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乏味單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會激勵學生去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思考中提問,提問后能夠自主解決問題。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將心思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就會在學習中易于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引發學生開起思維的大門,逐步養成通過親身實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數學課堂上得到保護和激發,而在其他課堂上受到壓制和制約,也會阻礙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發展的步伐。力求真正實現新課程理念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眾雨.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新課程:教育學 術,2011.
[2]李勝忠.論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與解題意識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1.
[3]張天寶.主體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