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無論什么課程,何種課例,都離不開課堂提問。科學的提問內容、藝術的組織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保證教學目的的實現。
關鍵詞:課堂提問;提問時機;提問對象
隨著教改的深入,新理念深入人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課堂上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有效的課堂提問因此顯得更為重要。
一、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模式,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學的要求、學生的情況等選擇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方式。那么,什么樣的提問可以歸于有效的課堂提問呢?一般來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創
造力
2.有效的課堂提問可檢查前一階段的學習成果,鞏固所學知識
3.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4.有效的課堂提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5.有效的課堂提問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6.有效的課堂提問可加強師生的溝通交流,密切師生關系
二、當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促進教學工作,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影響課堂提問效果的問題,使得提問的作用大打折扣。比較普遍的問題有:
1.低效膚淺的提問較多
提問學生一些基本不需要進行思維活動的問題,如:部分教師習慣于經常以“是不是這樣?”“想起來了沒有?”“對不對?”這類問題問學生。
2.不合理的問題較多
有的提問偏離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在邊邊角角上無謂地浪費了教師和學生的精力;有的提問沒有貼近學生這一課堂主體的思維方式和接受能力,導致“啟而不發”;有的提問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等等。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教師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沒有對照課程標準、教學目標進行精心的課堂設計,導致課堂上隨心所欲地進行提問,效果不佳。
3.提問時機把握不好
提問應該是成系統的,有節奏的,跟著課堂進度走的。但是,有的教師整節課一直在進行“狂轟濫炸”式的提問,問題一個接一個,學生疲于應付。有的教師在提問前沒有做好鋪墊和有關問題情境的創設就進行提問,學生反應不熱烈,導致提問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4.提問對象界定不準
課堂教學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不該集體回答的提問變成了集體回答,長此以往,很多學生不再獨立思考,“隨大流”現象嚴重;面向優等生的提問較多而面向一般學生的偏少,差生得到的表現機會更少等等。
5.不能及時、準確、到位地評價學生的回答
有的教師不重視提問后的反饋引導,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出彩的地方沒有加以褒獎,錯誤的地方糾正不夠深入細致,不全面的地方沒有指出,起不到應有的鼓勵、點撥作用。
三、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課堂提問
1.精心進行教學設計
課堂提問屬于教學設計的一環,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有效手段。課堂提問需要教師具備淵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需要教師摸清教情、學情,認真領會教學理論,深刻認識教學規律。隨心所欲的提問不僅于教學無補,而且浪費時間、分散精力、降低學習效果。要想達到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師要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圍繞重點難點,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循序漸進、邏輯清楚、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此才能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把握好提問時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和節奏。通常來說,課堂開始、中間、結束時都可以進行提問,但提問的目的和形式不同。課堂開始之初,一般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課題引入,能夠快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堂中間的提問則有多種形式,可以是復習以前內容的回顧性問題,還可以是實際應用層面的問題。可以個別提問,也可以集體討論回答。課堂結束時的提問,一般在課堂小結時進行,考查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或者作為對本節課的引申和下一節課的提點,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思考和預習。
教師還應把握提問的節奏,提問頻率不能過高或過低。頻率過高,學生沒有充足的聽講和思考時間,疲于奔命;頻率過低,課堂氣氛容易暮氣沉沉,不能培養學生主動思維。
3.區分好提問對象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果。教師提問應該區分課堂情況分別采取集體回答和個體回答的形式,兩者穿插進行。在個體回答時,教師要注意區別學生自身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能力、思維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難度、不同內容、不同發問方式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4.注重提問后的反饋
無論是從學習知識的角度還是從保護學生積極性的角度,課堂提問后都必須有反饋。學生回答得很好,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和贊許;學生回答的不完全或者偏題,教師就要進行引導;學生回答的錯誤,教師就要敏感發現問題出在哪個環節,進行糾正。總之,教師必須心中有教學目標、有策略,才能在開放式教學提問時把控全局,培養學生,保證教學質量。值得注意的是,有時會有一些“異想天開”的學生,教師不要一棒子打死,須知“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培養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質。
(作者單位 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士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