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研教改項目《美國社區教育對骨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Y201102
【文章摘要】
美國社區學院校企合作依托項目,以服務地方為目的;企業在合作中處于主導地位;校企合作形式多樣、范圍廣泛等特點。在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的大背景下,借鑒美國經驗,推進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通過教育改革使地方經濟得到發展,在校企合作中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
校企合作;高職教育;社區學院
0引言
在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的大背景下,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依托行業、企業、校友三種社會力量,實施開放合作辦學,校企合作工作得到了大發展。組建了以學院為理事長單位的浙江省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同時依托浙江省建設行業產學研合作領導小組,與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各行業企業、科研院所之間繼續加強產學研合作,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等工作,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隨著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的深入,面臨的新形勢的挑戰,需要我們去完善和改革校企合作機制。
(1)校企合作的含義
校企合作指的是學校與企業合作,學校有針對性的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員,為該地區、本行業培養專業型人才。高職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重要舉措實現了與社會的接軌,提高了育才的質量,謀求了自身的發展。這種育才教育方式可以使學生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校企業資源共享、技術設備優勢互補,培養技術型人才,提高教育質量。
(2)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看,在校企合作的機制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工作者,在這種雙層角色的鍛煉下,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其次,從學校的視角出發,在校企合作機制下,學校為企業培養了大批技術型人才,可以進一步深化學校企業的合作,可以使學校企業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使學校育才育人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同時謀求了自身的發展。
最后,從地區行業、企業的視角看,儲備了大批技術型人才,提高了公司的效益。
1 美國社區學院校企合作概況
在美國的社區學院,學校是校企合作的主體。社區學院的多元化學習目的、學生年齡跨度大的廣泛性招生、學校的基礎能力建設、人才培養項目等情況無一不體現了學校是校企合作的主體。
1.1師資隊伍的構成
學院的教師被分成專職和兼職兩種,其中兼職教師占到教師總數的大部分。兼職教師多是聘用企業精英擔任,這些精英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有很強的應變能力,他們所傳授的應用性課程往往是專職教師不能勝任的,大量聘用兼職教師也大大節省了教學成本。
1.2校企雙方共同參與
校企雙方共同參與技術型人才培養計劃主要表現在:學生甚至是教師到企業實習;企業人員參與到學校管理層的工作當中,企業人員分享在企業規劃、管理中的經驗,針對學校管理問題適當給與建議等。
1.3學校建設
校企合作還會針對學校的建設問題,比如說企業為學校購買新設備、學校企業共同投建實驗樓,或者是針對于學校的辦學經費企業給與支持。
2 美國校企合作的特點
2.1 合作依托于項目、服務于地方
美國校企雙方的合作都是以項目為依托,以服務地方為目的。社區學院的辦學宗旨是發展社區經濟、服務于社會發展。社區學院課程設置服務于社區發展。生源以當地人為主,鼓勵學生就地就業,促進當地發展。
2.2 在合作中企業處于主導地位
校企合作中學校是主體,但是起主導地位的是企業。在合作中企業有決策權、話語權,成立的聯合會多由企業的高層擔任領導,校董的組成也有企業代表的參與。
2.3 合作形式多、范圍廣
社區學院采取開放式教學體系,大大拓寬了校企合作的范圍。合作有多種形式,比如說共同投建實驗樓、合作培養技術型人才、學生到企業實習等。
3 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存在的問題
3.1 校企合作方式少,范圍窄
我國校企合作多是指學生到企業實習。校企合作不夠頻繁緊密,合作方式過于單調,范圍不夠開闊,合作效果不理想。
3.2 校企合作制度、政策亟待完善
目前國家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是明確的,但缺乏與之相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規。已出臺的的法律法規,如《職業教育法》《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多是停留在宏觀層面上的政策性規定,且規定過于原則性和概括性。從而導致政策的執行力也不強,致使校企合作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得不到解決。因而無法使企業教育職能制度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處于民間活動狀態。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制訂了實施辦法,卻沒有銜接操作層的具體措施制度,如對校企合作協議文件的規范,對運行程序的規范,對校企合作的備案、認可、監督與協調等這些具體工作都無實質性的具體舉措。使得這一合作要求成了泛泛的號召,只是在少數“點”上見效,難以在“面”上踐行落實。
3.3 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
校企合作沒有統一標準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以此來全方位的評估校企合作。完善的評估體系可以使校企雙方合作的積極性得到激發、保護。
4 對我國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的啟示
4.1 構建開放式高職教育體系,擴大校企合作范圍
與美國社區學院相比,我國高職院校相對比較封閉,教育體系不夠開放,學校企業之間了解不夠、聯系不緊密,難以開展工作。學校應該構建開放式高職教育體系,使學校、企業互相了解、相互合作,培養技術型人才,促進當地的發展。
4.2 發揮企業在合作中的主導作用
在合作中重視企業的主導作用,讓企業充分發揮在實踐發面的優勢,加強雙方的溝通,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
4.3 通過教育變革發展經濟
校企合作,使雙方達到雙贏的目的。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技術型人才,儲備人才使企業贏得最高利益,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提高自身教學質量,最終發展當地經濟。
【參考文獻】
[1]黃鴻鴻,于愛紅.美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沿革與特點[J].教育評論,2003(5):101-104.
[2]劉存剛.美國校企合作極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借鑒意義[J].教育與職業,2007(8):67-68.
[3]于驚濤,武春友.美國校企合作案例及評價標準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5)89-96.
[4]張煉.國外產學研合作教育及其給我們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4(6):55-62.
[5}張鳳娟,陳龍根.美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方式與特點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8(16):84-87.
【作者簡介】
崔巍,女,1983年生,浙江杭州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