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
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完善、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的心靈在語文這片蔚藍的天空中更加快樂地飛翔,以慰藉自己那顆永不停息的心……
關鍵詞:教學心得;活動空間;學習氛圍
聽著時鐘“嘀嗒”的響聲,望著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龐,當初自己躊躇滿志、走上三尺講臺時的情景歷歷在目。“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審視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我發現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化底蘊,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的心靈在課堂中放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這一點呢?結合這幾年的教育實踐,淺談一些教育心得。
一、給孩子輕松寬闊的活動空間
語文學習要靠學生自身的認識和積累,而不是靠他人灌輸來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因此,教學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孩子輕松寬闊的活動空間,使其在活動中主動學習。
1.讓學生主持教學活動的某一個環節
上課前可以給學生一分鐘的自由發言時間,讓學生對校內外發生的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大膽發表觀點的能力,增強主人翁意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2.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課中由合作小組集體討論,形成合作意識;然后小組代表釋疑,教師點撥;最后全體參與評價。這樣一來,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3.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真正“動”起來
語文學習活動的目的性要明確,語文活動要面向全體,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要細致,評價要及時、準確,活動后的交流、總結要充分。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還可以利用課外實踐活動時間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陶冶情操,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
二、給孩子激情四溢的情感課堂
孩子們在課堂上度過的時光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與教師有密切的關系,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情感的課堂。
1.課堂上老師要展現給孩子一個充滿激情的自我
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把自己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點感悟、每一種情感,用語言、眼神、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自我!
2.尊重孩子的需要,注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營造“我要學”“我想學”的氛圍。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我在網上查閱并下載了大量的有關九寨溝的影音資料,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感悟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從而進一步感悟、理解“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了。
3.活動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
在教學中,應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者、傾聽者,而新課程改革則倡導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讓學生在生生對話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給孩子開放自主的學習氛圍
1.讓孩子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
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我上課前,學生經常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了許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極大地豐富了知識儲備。
2.注重引領孩子自己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教師利用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增強。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知識。
3.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覺得語文離他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廣告牌上……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
作為教師,我們要把自己的心與學生的心在文本的平臺上進行生命的對話,努力讓課堂成為孩子們情趣紛飛的精神家園,使他們能夠沉浸在墨韻書香之中,讓他們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時至今日,徜徉于這神圣的語文教學殿堂中,我仍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生怕自己的行動不雅致,生怕自己的言語不得體,生怕自己的思想不融通……為此,我時常告誡自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兢兢業業,時常反思自己、總結自己,使自己的語文專業能力能夠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州市青島百盛希望小學)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