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仿
摘 要:體育與音樂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共同產物,它們都源于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因而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音樂可以陶冶心靈的情操,可以使人們有美的享受;音樂調節心理情緒,促進身心健康。音樂是以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等要素來表現的,而體育運動有較強的韻律感和藝術美感。實踐證明:體育鍛煉強身健體,音樂調節身心,盡管兩者有著運動形式上的差異,但是都對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體育與音樂;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調節情緒;強身健體
一、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發揮學生的節奏感與韻律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音樂有明顯的節奏感,它對人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有著一種奇特的作用。將音樂運用于體育教學中,讓學生積極、活潑、自由地發揮,給予充分的想象和表現空間,并力圖充分挖掘學生從姿態、形體、氣質等方面的個人潛能,達到愉悅精神,消除疲勞,調節學生的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協調發展。
2.調動學生的激情,提高練習的興趣
積極的情緒能激發人的上進心和斗志,調動人內在的潛能,提高活動效率。練習者的情緒被音樂的旋律直接牽動著,激發練習者的興趣,關系到活動的效率。將音樂應用于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情緒就會高漲,顯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如:在健美操教學中播放DJ舞曲就很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內在的激情調動起來了,能使學生處于一種激情興奮、心情自然愉悅的學習狀態,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3.促進學生能量的釋放,提高生理技能,推遲疲勞的出現
研究表明,人在運動時是借助于聽覺與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感覺的共同分析活動,來控制動作的節律和速率,感知準確的空間位置,保持身體平衡的。而音樂是一種具有優美旋律的聲波,當這種聲波作用于人的聽覺神經時,會使人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性,使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產生調節作用,新陳代謝也同時加強,從而引起肌肉舒張等一系列的變化。從生理角度來講,當人體接收到音樂的刺激時,大腦中樞神經緊張、集中并伴有心率加快、工作能力下降、肌肉緊張等狀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從而腦生物電的活性就會得到改變,心率緩慢,血壓下降心收縮力減弱,肌肉緊張程度得到緩解,使機體處于良性的循環狀,而且掌握動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音樂旋律的連貫性和節奏的彈性會影響人,使人的動作變得流暢協調。如:健美操中使用的音樂,無不體現其節奏。
二、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選擇
1.按照教學需要選擇音樂,增強教學的實用性
取擇音樂應具有教育性、藝術性、科學性、直觀性、時代性,以滿足創設教學情境之需要。因此,要求體育教師要準確地掌握音樂的屬性、分類和作用。為此我們廣大的體育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除了鉆研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地學習音樂知識、逐步學會分析音樂的結構和特點,提高我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2.選取音樂時要注意音樂風格與動作風格、內容相一致
選擇音樂時不僅要考慮時段的需要還應考慮授課內容、教材水平、學生水平和風格的協調統一,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無目標、無針對性地使用。
3.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音樂
在根據學生年齡段的實際情況選擇音樂時,要盡可能選擇學生熟悉的、健康的耳熟能詳的歌曲和樂曲,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共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由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多種多樣,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適用于配樂教學,有些項目本身就有很大的趣味性,如果硬要配上音樂,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從實際出發使體育課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三、配樂體育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選取音樂應具有教育性、藝術性、科學性和時代性,要注重音樂風格與動作、內容相一致,以滿足創設教學情境的需要。選擇音樂時不僅要考慮時段的需要,還應考慮與授課內容、學生水平的協調統一,決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由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多種多樣,技術復雜,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適用于配樂教學。
1.不宜在新授課中運用音樂教學
在課的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是運用音樂課堂教學最多的時候。根據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活動規律,認識事物總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外部表象到內在規律,再到逐步深入理解。我認為,在新授內容,由于學生對新技術、新動作、新概念的掌握和理解還比較模糊,如果在這個時候引用音樂,往往效果會很不好。所以在進行新授課時不宜把音樂應用于體育教學中來。
2.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適用于配樂教學
有些項目本身就有很大的興趣性,如果硬要配上音樂,有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進行配樂時我們要多動腦筋,從實際出發,讓體育課變得有聲有色。
3.音樂只是作為一種體育教學工具而不是體育課的目的
音樂伴奏的時間要把握好,不要在整個課堂中都使用音樂教學,要重點選擇那些有實際意義的樂曲,否則音樂的功能會失去其獨特的效果。
4.所選音樂的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可播放那些格調低下,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音樂。相反要選擇學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音樂。比如,可以播放一些民族樂曲、世界名曲或節奏感強的流行音樂。
5.在上課班級多的時候使用音樂效果不是很好
大多數學校上體育課的時間相對集中,多安排在上午三、四節課和下午五、六節課,這樣一來,有的學校最多時操場上有十幾個班同時上課,班與班之間活動場地非常接近。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班上課運用音樂,就很容易分散其他班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其他班正常的教學秩序,所以在上課班級多時不宜使用音樂。
6.不宜在課上經常使用音樂
體育教師在每次課上運用音樂教學前,一定要根據課的內容和對象精心選曲,精心組織編排,然而這樣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并且學生也同樣得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教師在課上不宜經常使用音樂,以免“喧賓奪主”。
四、結論與建議
將音樂應用于體育教學中,它可以發展學生的節奏感與韻律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可以調動學生的激情,提高練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能量的釋放,提高生理技能,推遲疲勞的出現;音樂節奏對運動負荷還有控制作用。這些作用都對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運用音樂體育教學的時候還需知道如何為體育課堂教學選擇適合的音樂,并且要注意選擇音樂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在體育教學中盲目地運用音樂教學或者選擇音樂體育教學時沒有注意配樂問題,那么,音樂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就可能會適得其反。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平時注意收集、整理,使用時才能有選擇的余地。在平時多注意對學生進行樂感和韻律的培養,這樣才能在上課時應用自如,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陳德云.淺論音樂與體育教學及訓練比賽的關系[J].山東體育科技報,2003(9):81-83.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銅羅中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