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龍
預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必要的環節,良好的預習效果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幫助學生提高預習的效果呢?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粗略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預習內容、時間的布置安排。在前一節課結束時,我會告訴學生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什么要求也會交代清楚。
預習的方法一般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迅速瀏覽新課。預習時,先把要預習的內容快速瀏覽—遍,使自己對新課心中有數,初步知道新課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第二遍。第二步,帶著問題細讀第二遍。閱讀第二遍時,重點針對有困惑的問題,一邊細讀,一邊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來反復思考,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做上標記,記下來帶到課堂上,與同學、老師進行分享并解決。
一、正確處理預習與課堂學習關系
1.預習不完全等于提前學習,它的直接目的是為高效率聽課作好鋪墊,因此,不必耗費大量精力時間徹底搞清一切,很多同學在試圖養成預習習慣的開始往往出現此類情況,以至不堪重負不能堅持多久就放棄了。
2.學習的主陣地是在課堂上聽講,萬不可因為課前預習對課上知識已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結果是舍本逐末,起不到好效果。
二、在預習中需注意的問題
1.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來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是課前預習;二是階段預習;三是學期預習。課前預習,就是在上新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章或多章的內容;學期預習,就是在假期中預習下學期的內容。這三種預習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每個學生應當在學習的空閑時間自覺地安排和分類預習。
2.預習的要求。①預習首先要掃清閱讀障礙,因此在預習時,閱讀要與查資料相結合。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對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生詞和內容,要立即查字詞典等工具書以及學科方面資料,力求在意思上弄明白。②獨立思考發現問題。預習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否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③預習功課要長期堅持,“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認為作業時間緊,就放棄預習,應讓預習成為學習的必要環節。
總之,不同學科應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時,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學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抓不同的要點。比如,預習理科時,要把重點放在數學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文科預習的重點放在排除生字、生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寫作風格上等。
(作者單位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中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