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 朱海亮
摘要:生命科技產業作為引領未來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我國新一輪產業轉型中急需重點發展。文章通過系統分析國際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特點和歷程,深入研究發達國家生命科技產業成功的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借鑒,提出了我國生命科技產業未來快速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生命科技產業;國際發展分析;政策建議
一、 引言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命科技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四大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環保、農業、輕化工、食品等方面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生命科技產業正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成長,成為許多主要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我國政府也開始積極部署,推動生命科技產業快速發展。201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從戰略高度上強化了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性,并將生命科技產業列為一項重點發展產業。此外,國務院于2012年發布的《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生命科技產業至2015年的相關重大工程與配套政策,并明確了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劃和目標。當前我國生命科技產業在空間上已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大區域,主要集聚于珠三角、長江三角和環渤海3個生命科技產業帶內。在這一歷史時期,如何抓住技術和產業革命的契機,推動生命科技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本文旨在考察近年來全球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狀況,從而為決策提供參考。本文首先分析國際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特征并歸納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以色列等主要國家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情況,然后在國外推動該產業發展的戰略舉措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我國發展生命科技產業的建議。
二、 國際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狀況
1. 發展歷程。根據生物技術在生命科學產業領域的應用情況,國際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1917年,匈牙利工程師卡爾·弗雷克第一次提出了“生物技術”,然而當時的生物技術與現代意義上的生物技術不盡相同。直至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才奠定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基礎,并重新定義了生物技術,由此生物技術步入穩步發展階段。1978年,人類胰島素的合成,標志著生物技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預測,世界將于2020年全面跨入生命科技時代,此時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速度將達到信息技術產業的十倍,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近年來生命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0%~30%,在過去的二十幾年里,生命科技產業的市值增長了五十多倍。2006年~2010年間,世界范圍內生命科技產業呈現出較快發展態勢,但同樣出現了較大波動:2006年~2007年間,全球生物醫藥投入與需求增加,以及油價上漲所引發的生命科技產業領域的投資狂熱,推動生命科技產業快速成長;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對生命科技產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的市場需求也因油價的降低而有所下降;2009年~2010年,生命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要歸功于全球經濟復蘇、生命科技產品市場需求增長強勁,另一方面是由生物環保、生物制造等產業與技術不斷融合推動形成的。
2. 發展特征。
(1)發展動力:知識密集,創新驅動。近年來,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顯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生命科技領域研究再次獲得重大突破,基因治療、干細胞及體細胞克隆等新技術及產品不斷涌現,新興生命科技產業群迅猛發展。國內外每年評選出的十大科技成果中,生命科學領域占到40%~50%左右。生命科技產業正在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新產品不斷推出,新專利也不斷涌現。生命科技產業正以其無可限量的發展前景,日益吸引著眾多高級人才加入生命科技領域的研發及創新隊伍中來,不斷推動生命科技產業迅猛發展。
(2)發展模式:集群化趨勢明顯。近年來,生命科技產業呈現出明顯的集群化趨勢。如在美國51個大都市圈中,舊金山、波士頓、洛杉機、紐約、圣地亞哥、費城、西雅圖、羅利·達拉姆地區、華盛頓-巴爾的摩地區9個都市圈,集中了3/4以上的現代生物產業資源,其中舊金山、洛杉磯、圣地亞哥三個城市位于加州境內。歐洲也涌現出了許多典型的生命科技產業集群,如專注于研發的倫敦生命科學產業集群以及研發創新能力、產業化和服務水平都十分卓越的丹麥、瑞典的藥谷。產業集群內活躍的并購與創業活動,廣泛的人員流動以及優秀的產業生態環境,不斷改變著生命科技產業的競爭及合作形式。
(3)發展格局:發達國家主導,新興國家快速崛起。當前,世界生命科技產業呈現出集聚化發展態勢,主要分布在美、歐、日、印度、中國等國家,而發達國家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全球研發及創新資源不斷向新興國家流動,新興經濟體不斷加大對生命科技產業的投入。盡管目前生物醫藥市場仍然由發達國家主導,但未來幾年內亞洲、澳大利亞以及拉美地區的生物醫藥市場增速將會迅速趕超歐美等發達國家。從2010年全球主要生物醫藥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北美增長1.9%,歐洲增長1.4%,日本增長0.1%,而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增長已經達到14%。預計到2015年,美國和歐盟五國(英、德、法、意大利和西班牙)生物醫藥市場銷售額占全球的比例將下降到44%,而以中國、巴西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市場份額占全球的重將上升到28%。新興國家生命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正在深刻變革全球生命科技產業的競爭格局。
3. 世界主要國家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狀況。目前,世界生命科技產業呈現出集聚化發展態勢,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印度等地區,其中美國、歐洲、日本、以色列等發達國家占據著主導地位,美國和歐洲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作為現代生命科技產業的發源地,美國一直主導著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目前美國在轉基因作物、生物能源、生物醫藥等相關領域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作為僅次于美國的生命科技研發強國,英國在該研究領域已經獲得了30余項諾貝爾獎。近年來,英國在人類基因測序、克隆技術以及基因治療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德國專注于研發,發展勢頭強勁,但與美、英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日本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起步晚于歐美國家,但由于國內政策的大力推動,其生命科技產業后發優勢明顯,發展迅猛。以色列非常重視生命科技產業,目前產業綜合實力全球領先。
目前,新興國家由于缺乏資金,且技術水平相對薄弱,則重點專注少數關鍵產業領域,并有所突破。例如印度憑借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注重生命科技研發,并出臺了多種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的投資。目前,印度生物信息學世界領先,正逐步成為全球新藥臨床試驗外包中心。
三、 發達國家發展生命科技產業的戰略舉措
基于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以及引領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各主要國家都從戰略高度上對生命科技產業進行積極部署,制定發展規劃、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以推動生命科技產業發展。
1. 政府積極引導。綜觀全球,各主要國家都從戰略高度上強化了生命科技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引導、推動產業發展。
為了實現經濟復蘇,提高就業水平及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美國于2009年和2011年兩度推出《國家創新戰略》,其主要目的是構建研發及創新平臺,即以健康醫療、生命科技等為重點,催化國家生命科技領域的突破。此外,為了推動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美國還出臺了優化融資渠道、完善產業立法、加強組織領導等多項政策和措施。為了走出經濟衰退及增強國際競爭力,2010年3月歐盟出臺的《歐洲2020戰略》中確定了以消除貧困、提高就業水平為目標的包容性發展,基于知識和研發創新的智慧型發展,以發展綠色經濟、提升競爭力、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內容的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重點,并確立了新能源、信息技術、生命科技等優先發展領域。
日本提出了“生物技術立國”的戰略思想,強調把“科研重點轉向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并通過提高生命科技產業的研發創新水平、構建促進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的機制、優化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推動生命科技產業發展。以色列于1984年制定了《鼓勵工業研究和發展法》,鼓勵公司投資研發項目,政府同時分擔部分風險。2001年又對該項法律進行了修訂,增加了鼓勵外國投資部分。同時以色列工貿部、科技部、農業部和財政部均設有負責技術研發的專門機構。以色列政府還對部分生物技術項目采取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并堅持推動政府職能調整,不斷消除制約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問題。
印度等新興國家基于本國優勢和特殊資源稟賦,采取重點趕超戰略,加強政府引導,力爭在世界新興產業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印度很早就認識到生命科技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十分重視生命科技領域的研發創新;1993年,印度科技部發布了《新技術政策》,其中將生物技術列為一項關鍵性突破技術,并積極采取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其發展。近年來,印度進一步確立了“生命科技產業大國”的發展目標,力爭通過加速生命科技產業發展提升綜合國力,于2020年成為第四經濟大國。
2. 提升研發與創新能力。提升研發與創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強人才培養及政府資助研發創新等。美國一直重視培育與發展研發創新能力,在新推出的《國家創新戰略》中提出將GDP的3%以上用于支持國內的研發創新活動,并對研發創新活動推行永久化稅收減免政策,同時進一步提高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3家研發資助機構的預算水平。歐盟在出臺的《歐洲2020戰略》中提出將GDP的3%用于研發創新支出,以降低與美、日在研發投資上的明顯差距。
3. 擴大市場需求。擴大市場需求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加大立法支持、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為了擴大生物醫藥產品及服務的市場需求,美國政府積極改革醫療衛生制度,以推動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美國政府的醫療衛生制度為生物醫藥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情況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市場需求。英國政府對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投資減免20%的公司稅,以鼓勵風險投資。印度為了拓展國際市場,為國內外向型生命科技企業提供了允許企業向國外借款、允許外資企業全資控股、提供低息出口貸款、免除出口收入全部所得稅等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
4.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主要有改革監管制度、拓寬融資渠道、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等等。美國通過拜杜法案為生物醫藥研發的成果轉化提供了產權激勵,并提出將專利平均審批周期從35個月縮短至20個月。英國為了支持英國生物技術等高技術中小企業發展,組建了多個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風險資金。在德國,專利法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法律保護的時間長達20年;同時在專利的有效期內,第三方可以與專利的所有權人商議以許可證的形式使用其專利。為了加快生物藥審批,日本修訂了《藥品事務法》,允許制藥公司將制造外包給符合條件的制造商;此外,日本還修訂《日本商業法》以促進企業的并購活動。
四、 對我國的啟示與政策建議
作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和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命科技產業在我國新一輪產業轉型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生命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及一些主要國家采取的相關政策措施,對我國發展生命科技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準確定位,加大政府投入。生命科技產業對于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實力具有重大意義,并且已成為影響中國乃至全球發展的重大戰略技術和科技前沿問題,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將極大地促進社會進步及經濟增長,只有對生命科技產業進行準確定位,才能確定政府投入和支持力度,并指導及推動相關工作全面展開。我國要對生命科技產業進行準確定位,并樹立把握重大發展機遇的戰略意識,把發展生命科技產業作為引領未來經濟增長及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明確長期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推動生命科技產業快速發展。
2. 注重人才培養,提高創新能力。生命科技產業具有技術快速演進、知識高度密集的特征。積極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優秀人才是推動生命科技產業發展快速發展的關鍵,且目前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為此,一方面由于生命科技產業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因此要積極培養多學科基礎研發創新團隊、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把普通教育、繼續教育和其他相關教育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發展及創業,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和人才評價標準,從而營造有利于生命科技產業人才不斷涌現的有利環境。
3.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首先在研發創新階段需要充分的資金支持,更需要良好的產業化發展環境。為此,政府部門應積極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積極消除壟斷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各市場參與主體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其次,逐步加強制度創新,并積極放松相關方面的管制,以優化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空間,營造有利的產業發展環境。第三,要積極擴大生命科技產品的市場需求。基于國家重大創新藥物專項,促進自主創新藥物市場優先準入機制的形成;進一步擴大計劃免疫、醫療保險等覆蓋范圍,從而擴大生物醫藥產品需求。
4. 加深國際交流,取長補短。目前,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資源跨國流動加快且成本不斷下降,積極整合全球資源進行發展、創造,已經成為眾多國家發展生命科技產業的主要模式。我國要發展生命科技產業,應該積極整合全球要素資源,拓展國際合作渠道,走開放式發展道路。為此,可以鼓勵大型跨國公司、知名科研機構在國內設立研發機構,積極引進國外生命科技產業的相關重大產業項目,并支持有條件的生命科技企業通過國際合作、兼并、收購等形式,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生產基地等,提高國際競爭力。
五、 結語
生命科技產業正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且已成為許多主要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據預測,2020年世界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本文首先回顧了國際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對各國主要國家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總結。在借鑒國外推動該產業發展的戰略舉措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發展生命科技產業的政策建議。作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和引領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命科技產業在我國新一輪產業轉型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大力發展生命科技產業,有助于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占領國際制高點。因此,我國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促進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薛瀾,林澤梁,梁正等.世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的啟示.中國軟科學,2013,(5):18-26.
2. 程俊峰,徐志宏,林雄,黃潔容.國外生物產業發展成功經驗淺析.科技管理研究,2013,(9):113-115.
3. 中國生物產業報告2010-2011.http://wenku.baidu.com/.
4. 生蘇月,張大璐,關鎮和,劉先寶,敖翼.物技術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與培育策略.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1,31(1):109-111.
5. 陸怡,江洪波.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科學,2012,64(5):59-62.
6. 韓春清,王志章.全球生物產業發展趨勢分析.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8):104.
7. 徐國勝,陳飛虎.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與策略.實用肝臟病雜志,2012,15(5):478-480.
8.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地圖白皮書2011年4月. http://wenku.baidu.com/.
9. 曹蓓,胡煒,李海燕.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創新機制:推動廣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科技管理研究,2013,(9):48-52.
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號:BM2009855)。
作者簡介:朱海亮,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章立,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