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萍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一方面應該順應兒童的發展的特點,讓兒童在其自己的水平上主動地獲得發展;另一方面應該為兒童學習數學提供豐富的環境和必要的指導,以促進兒童的發展。我認為,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該明確以下幾個基本的觀點:
一、現實生活是學前兒童數學概念形成的源泉
數學既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現實生活是數學的來源。對于兒童來說,現實生活更是他們形成數學概念的源泉。現實生活對于兒童形成數學概念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現實生活為兒童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
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數學有關。例如,兩個兒童在分食品時,他們會自覺地考慮如何平分。這是幼兒就會自發的進行多少比較。再如,兒童都想玩拼圖玩具,他們在選擇玩具時就會考慮,一共有幾個拼圖玩具,有多少小朋友想玩,是玩具比人多,還是人比玩具多,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愿以償。這些實際上正是一種隱含的數學學習活動。類似的事情,在兒童的生活中會經常發生。兒童常常在不自覺之中,就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而這些經驗又為兒童學習數學知識提供了廣泛的基礎。
2.現實生活幫助兒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論
(1)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現實生活為兒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橋梁。舉例來說,有些兒童不能理解加減運算的抽象意義,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只不過沒有把這種“生活中的數學”和“課堂里的數學”聯系起來。如果教師不是“從概念到概念”地教育兒童,而是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借助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就完全能夠使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兒童熟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如上樓梯時和孩子一起數樓梯的階數;吃水果時一起數“一共5個蘋果,小明一個,當當一個,你一個,還剩幾個”等 。 讓兒童在游戲角中做商店買賣的游戲,甚至請家長帶兒童到商店去購物,給兒童自己計算錢物的機會,可以使兒童認識到抽象的加減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同時也幫助兒童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
(2)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數學概念。數學知識是一種邏輯知識。這種知識不是通過簡單的“教”傳遞給兒童的,而是通過兒童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起來的。兒童頭腦中的數概念既不是來自書本,也不是來自教師的解釋,而是來自兒童對其生活的現實進行邏輯數理化。兒童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兒童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兒童在對具體的事物進行抽象的同時,也鍛煉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師過于注重讓兒童獲得某種結果,而“教”給兒童很多知識,或者希望兒童能“記住”什么數學知識,實際上就剝奪了他們自己主動獲得發展的機會。事實上,無論是數學知識,還是思維能力,都不可能通過單方面的“教”得到發展,而必須依賴兒童自己的活動,老師只要提供豐富的環境和必要的指導。也就是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獲得。
二、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學數學,并以數學的方法讓孩子的思維敏捷
孩子不討厭的數學學習法
1.唱數字兒歌 如:“一個手指頭呀,像個毛毛蟲;二個手指頭呀,像只小白兔;三個手指頭呀,像個小飯叉”等有關的兒歌。
2. 隨興計數 上樓梯時和孩子一起數樓梯的階數;按電梯時讓孩子記下樓層數字;拍皮球的時候,一共5個皮球,你一個,我一個,他一個,還剩幾個等 。
3.喝水 水喝一點少一點,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來,類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與少的概念。
4.排隊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時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讓孩子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讓孩子理解遠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長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長度,客廳到臥室要走幾步,小朋友的衣服如果用媽媽的手來量有幾個手掌那么長,用小朋友的手來量呢?
6.堆積木 玩積木不僅可以通過數數學得基本的數字概念,還可以通過堆放積木感知尺寸、形狀、重量、體積、對稱、空間關系等基本概念。
7.區別粗細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說明太粗),還可以按小棒粗細來排列順序。也可以讓孩子比其他物品的粗細。
8.看日歷 準備一本日歷,學習每天翻看日歷,記下日期。媽媽提出問題,和孩子一起觀察得到答案。
兒童的活動過程就是和環境之間的主動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它既包括和物(學習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師、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擺弄、操作學習資料的過程,也包括內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兒童不斷吸收、同化新的經驗,同時不斷改變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完成新知識的建構過程。
三、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們在強調讓兒童自己建構數學概念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教學的作用。幼兒園的教學對于兒童數學概念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踐證明,教學為兒童提供了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經驗,便于兒童發現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并加以概括和抽象,最終形成初步的數學概念。教學環境還為兒童提供了濃厚的學習數學的氛圍,有助于兒童集中注意力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兒童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必要的啟發,能夠排除兒童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幫助兒童自行建構數學概念。這一切都說明了教學在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園的教學可以存在不同的形式,而不單單指“上課”,也不單單指教師的語言指導。除了直接的集體教學形式,教師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兒童提供有結構的操作材料、創設學習數學的環境等。
總之,興趣是幼兒求知的動力和基礎,數學知識的無窮性和數學推理對思維的挑戰性及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都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作為幼兒教師要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學在其中,玩在其中,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