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雯 李艷
本論文是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云南為例》下的一個子課題。本次調查以昆明、西雙版納、曲靖、大理和昭通等地的農村幼兒園家長為對象,基本涵蓋了云南發達、欠發達和落后的農村,采用了自行設計的問卷和半開放式的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村學前兒童的家庭環境、經濟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對幼兒家庭教育觀念、愿意為幼兒教育的投入和對幼兒園教育了解的程度等問題進行了了解。
自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來,云南農村的學前教育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有的農村地區把以前的學前班取消,改建全新的幼兒園,還有在有的鄉鎮實行建立中心幼兒園等有效的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政策和措施,隨著城鎮化的步伐,這樣的政策帶動了云南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發展。雖然現在云南農村幼兒園的毛入園率還不到50%,但相信隨著各方面條件的改善,這一比例一定會不斷上升。雖然有如此有利的歷史發展背景,但我們還是要正確認識我省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還比較落后的現狀,認真分析現有的問題,從而提出能正確引導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觀念,指導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實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對調查走訪到的昆明、西雙版納、曲靖、大理和昭通等地區的農村幼兒園的家長發放了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82份。在問卷中對家長所從事的工作的調查顯示,有27.5%的孩子父母是以務農為生。家長學歷高中及以上者僅有30.7%,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6.8%,還有15%的家長僅為小學水平。在家庭平均年收入問題上,有71.3%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內。在孩子入園的年齡上有29.4%的孩子到4歲才進入幼兒園,有6.0%的孩子2歲和7.8%的孩子5歲以后才進入幼兒園。有44.3%的家長認為送孩子到幼兒園(學前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在為“孩子在幼兒園每個月的花費”問題上有65.6%的受訪家長只愿意為孩子支付100到300元的費用。
二、對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現狀的分析
1. 兒童家長普遍受教育不高
從以上這些數據和通過訪談所整理的相關內容不難看出,農村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方面還存在著農村兒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這直接影響到兒童家長對幼兒家庭教育觀念。因此,農村兒童的入園年齡上兩極分化,由于家中無人照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2歲左右就被送到幼兒園;又或是由于家庭條件問題無力承擔孩子上幼兒園的費用,一直到孩子4、5歲才將其送到幼兒園(學前班)。
2. 教育觀念落后,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少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受其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很多農村少數民族地區漢化程度很低,許多農村少數民族家長都以務農為生,所以經濟收入非常微薄。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很多家長能夠承受和愿意為學前兒童的孩子的教育費用的投入就非常的有限。許多在城市開展的非常有效的家庭教育組織形式如:幼兒園家長開放日、專業的家教咨詢機構的團體親子游戲活動、各種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講座等,都很難在農村開展起來。其中有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費用問題。
3. 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知之甚少
在我們的調查和訪談中還了解到很多的父母其實對幼兒園教育主要應該包括什么具體內容而知之甚少,所以更談不上對幼兒園的教育效果做出評價,父母只關心孩子有專人看管,沒有人生安全隱患,可以基本保證基本飲食需要就很滿足了。因此,父母很少與幼兒園及老師進行溝通,更少參與到家——園合作的教育活動中,就更談不上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三、建議和措施
1. 采用多元化的傳播途徑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引導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有效指導家庭教育實踐
農村學前兒童的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質較差,但愛孩子的心和想要把孩子教育好的愿望是與天下所有父母一樣的。在與家長的訪談中我們欣喜地發現, 年輕家長思想開放, 對科學的教育觀念和知識有強烈的渴望, 科學的兒童觀和發展觀正在逐漸形成。我們的工作就應該建立在這樣的需求上,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及智能手機終端播放一些國內外先進的家庭教育范式。讓父母有途徑了解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并以農村幼兒園為基礎,充分利用幼兒園自身的資源,開展家長開放日、家長培訓、親自活動日、幼兒知識講座等活動,宣傳科學的幼兒家庭教育知識,通過家長間、家長與老師間的交流,引導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實踐。隨著城鎮化的進程,社區文化的營造也可以成為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因為社區中積極向上、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 有助于現代教育理念的熏陶, 從而最終形成幼兒園、家長、社區三維家庭教育網絡。
2. 優化教育生態系統,發揮教育的整體力量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生態系統,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漏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在農村,作為學前兒童教育生態系統的主要環節社會、幼兒園和家長,三者相比較最薄弱的就是家長這個環節。由于地處農村資訊不發達,再加之家長本身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往往是交托式的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托付給老師或者社會。但大家都知道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與孩子相處最久影響孩子最多的人。因此,要優化農村學前兒童教育的生態系統,就要從家長這個環節入手。有關當局或幼兒園應該為每一位家長提供一份家長“備忘錄”,先讓家長知道在孩子教育上應該做什么。其次是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將家長與幼兒園交流的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讓家長深入地了解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和孩子在這里的生活。同樣老師也要走訪學生家庭,去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同時幼兒園作為社會與家庭的中介,應該以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科學地制訂孩子的培養計劃。真正做到優化教育生態系統,發揮社會教育、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