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社
當今國際化交往愈來愈頻繁,英語作為世界的通用語言,其重要性就更加突出。為此,國家對英語的教育和培養也越來越重視,起初是中學開始學習英語課,如今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小學三年級就要開設英語課。雖然發展形勢很利于英語教育,但從多年小學和初中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體驗中,我發現在實際生活中學習英語的困難和阻力出乎人們的想象。
一、學校英語教育步伐遲緩,影響了英語教育的效果
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英語的最佳學習年齡為6~13歲,而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正剛剛開始基礎英語,只是學習一些簡單的單詞和日常用語,而且要求寫得更少,一旦到了中學難度開始加大,再加上科目負擔加重,很多學生從開始就有些吃不消、跟不上,在實際教學中錯過了最佳的學習年齡因而給后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嚴重的隱患,致使一部分學生最終放棄了學習英語的念頭。在如今的中學生看來,在所有的科目中英語是最難學的,學生普遍對英語不感興趣。從學習規律方面考慮,我們中學生錯過了最佳的英語學習時間。當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想學習英語的時候,又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初學英語的時候,我們一定牢牢地為將來打好基礎,這是學好英語的必要前提。
二、身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給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造成眾多的障礙
雖然各地大多數小學都開設了英語課,但英語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從客觀上看,尤其在邊疆的偏遠農村,小學英語課的開設流于形式,根本就沒專業老師上課,有的只是讓非專業老師填補空缺。越遠離繁華的大城市,學校的師資就越短缺。農村的教育資源和信息資源相對滯后,造成這里的中學生不重視英語,認為學習英語無用,又不出國,還是現實點,將時間都用到了別的學科上,再加上大多家長文化層次低下、視野局限性很大,對孩子學習英語的主觀意識淡漠,平時不關心、不搭理,更是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當然,現如今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學生容易出現厭學、逃學,不思進取,滿足現狀者甚多,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學英語,覺得學英語很枯燥乏味,學了之后很難有用武之地,個別英語學習者的行為表現,很容易遭到不學英語學生的嘲笑和歧視。對于學生自身來說,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就是他們自身的主觀認知和對外界的誘惑缺乏理性的思考。現如今各地學校都出現了學生上網狂潮和玩手機風暴,而且是屢禁不止。有幾次路過網吧,不經意就發現出入頻頻的,多是我們的中小學生。在我身邊就曾發生過家長因為自己孩子曠課逃學泡網吧,被通知來學校,家長一氣之下將其孩子的一個腳趾剁掉,就這樣該孩子還是死不回頭,就像是著了魔一樣。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存在給我們中學生學習英語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障礙。
三、英語發音不準,讀英語結巴挫傷了更多的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英語和漢語雖然同是語言,但英語畢竟與漢語有著嚴格的區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習俗習慣迥乎不同,這也是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之處。對于英語的讀法和寫法,再加上眾多的語法讓中學生感到更多的不便,很多學生總是用漢語思維來說寫英語,導致英語學習一塌糊涂。還有很多學生英語朗讀總是癟嘴結巴,說不準讀不順很容易被旁人譏諷和嘲笑,從而造成中學生不愛讀英語單詞,更不愛去朗讀了,久而久之對英語就慢慢地放松了,最終也就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中學生要更好地學習英語,就要自覺抵御身邊的不利因素,增強英語學習的意識,堅持每天都學習,這才是學好英語的關鍵。還有就是提高自身對英語學習的信心,不拋棄,不放棄,堅持不懈,要有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勇氣和毅力,相信付出就有回報,放棄只會一敗涂地。
(作者單位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第二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