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創作的思路多種多樣,不同作者又有不同的構思,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創作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有的人在創作上就忽視了這些,使得作品最后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所以,我們為了在美術創作上少走彎路,在這里探討創作時最基本的要求。列舉了生活中幾個實際事例來放在一起分折,得出美術作品的創作思路雖是靈活多變,但也有最基本的要求所在。提倡要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創作。
關鍵詞:創作 別忘 基本 要求 價值 取材
“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美術創作的思路多種多樣,不同作者又有不同的構思,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創作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有的人在創作上就忽視了這些,使得作品最后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美術創作要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直接關系到創作的成功與否。最基本的要求有許多方面,下面僅列舉幾例。比如創作時要先考慮到,美術作品的價值是什么、要以什么作取材對象、要想創作書法應從哪里先學起等。這都是創作時先要考慮的問題。
一、美術作品的價值是什么
有些人為了追求風格的創新,花樣百出,結果弄巧成拙。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因為創新者忘記了所創作的作品是屬于什么、創新為了什么、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價值是什么。
美術,顧名思義要有美的存在,凡是美術作品如果沒有美的存在就失去了創新、創作的意義,價值也自然隨之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例子。
有一次進入一家舊書店,架上放著很多二手書,看起來都是新的,封面還簽著XX先生雅正、留念之類的字。從作者所簽的日期可看出是近日剛剛送出,可是為什么才幾天就被受贈者轉手賣成舊書了呢?這引起我的好奇。于是把這幾本書取下來,但剛翻幾頁就沒興趣繼續看下去,原來這些畫冊里面全是所謂的國畫創新作品。從效果上看,這些作品不管題材、技法、造型以及色彩搭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看起來很不舒服。其中所取題材很不健康,技法上連一點筆墨功底也沒有。可以說這樣的畫不需要用到中國的毛筆、宣紙以及墨汁和筆墨功底。連造形也看不出什么。這樣的冊子還能銷售?得到的人只能受到誤導,難怪剛送出立即就被賣了。
由此可見,風格的創新并不是隨隨便便的新奇。沒有在美的基礎上去創新必會適得其反,不管怎么創新也有最基本的要求所在,美術作品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須會產生美,價值在于給人美的享受。
二、要以什么作取材對象
繪畫創作要深入生活。為什么要深入生活?沒有深入生活容易脫離實際。“寫作要寫身邊熟悉的事物”,“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繪畫的取材也不例外。有的人不把熟識的事物當作取材對象,偏偏喜歡描繪不了解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筆者曾在展覽會、畫冊中看到一些脫離實際的列子。
有一幅花鳥畫是以百靈鳥為主題,描繪幾只百靈停在樹枝上,還筑了巢。這看起來好像并沒什么不妥的地方,該畫面從藝術角度看筆墨功底也十分深厚,可就因為對描繪的對象沒有了解而導致美中不足。據《實用養鳥大全》說:“野生百靈生活于荒漠草原從不棲息于樹上……常營巢于草下坑凹內或露天地面凹陷處,由雜草筑成。”按該書的說法,可看出這幅花鳥畫的錯誤出在對百靈的生活習性不了解,而造成了搭配錯誤。
有一件作品歌頌上海浦東發展日新月異,而畫面上出現了巴黎鐵塔,按浦東的景物看應是東方明珠才對,這又是美中不足的繪畫作品。原因在于把建筑物的所屬地域搭配錯了,也是欠缺了解的表現。
還有一件作品主題是描繪秋天景象,而畫面卻著重描繪人物觀賞桃花盛開的場面。桃花盛開的季節在春天,可作者把季節的景象選錯了。由此可見,作品脫離實際的原因在于作者沒有深入生活,對所描繪的對象缺乏了解。
為了避免不實際的創作,作者應深入生活多加了解,才能知道創作對象的生活習性、所屬地域、不同季節各植物的生長狀況,繪畫創作中凡是不了解的事物是不可取的,因此提倡取材要取自已熟識的對象。
三、書法創作要先從哪里學起
有許多學書法的人一開始就喜歡“創作”書法,而沒耐心臨摹字帖和學書法理論,結果因對書法的法度并不了解,雖練習過不少的數量,但還在書法的門外。那么學書法要從哪里學起呢?
自古以來的大書家學書都有一共同點,就是先認真地臨著名法帖。下面來談談古代的書法家們一開始是怎樣學書法的。宋代的米芾,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書家,為宋四家之一。米芾六七歲時開始學習書法,遍臨名跡,他的臨摹功夫很深,可以假亂真。他向別人借古帖臨摹,然后把臨摹本和真本一起還人,讓其挑選,許多借給他字帖的人常分不清真本臨本,而錯拿臨本,連當時的鑒賞名家薛紹彭都搞錯過。元代的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在對晉唐名家的學習上下過大功夫。他臨摹“二王”書法難以計數,僅王獻之的《洛神賦》就臨過不下百遍,對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愛不擇手,研究甚深。趙孟頫一次在由湖州去北京的途中,見到王羲之的《定武蘭亭》佳本,他十分喜愛,天天展閱,并有感而發地在后面連續題寫了十三通跋語。趙孟頫對唐代名家的書作也臨寫得特別熟練。一次,一位老朋友留宿在他的書房里,趙孟頫和他談論書法之余,還背臨了顏真卿、柳公權、徐浩的作品,臨完后,他叫人拿來原帖,一字字對照,不僅形似而且神似,有些地方還超過原帖真跡。古人學書法就是這么注重臨帖,但現代有的人連字帖都沒臨過就直接學創作了。學了多年連最基本的書法常識都不知道,結果不管是字的筆劃、結體,還是章法與氣韻等,都沒有符合書法的基本要求。任何一個學書法的人一生都可分為兩大階段,上一階段是入帖階段,下一階段是出帖階段,而書法創作是出帖階段之后的事。
因此,學書法如果沒腳踏實地地練好基本功就很難創作。沒有入帖的書法,談不上入門。沒有入帖階段自然也沒有了出帖階段,更談不上書法創作。想要創作書法,應先從臨帖學起。
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美術作品的創作思路雖是靈活多變的,但也有最基本的要求所在。我們應該提倡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創作。
參考文獻:
[1] 張立波.實用養鳥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2] 張恒成.新編師范生字帖——書法常識[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
[3] 路振平.顏真卿楷書習字帖[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4]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Gsp39zd3Oiav2-nSEBeKBTpcQgge8nCwFSE3BM9Cb0D1ZdKnwqUsiaKDmf08s5_
作者簡介:
黃宏嘉,畢業廣東省汕頭工藝美術學校。研究方向:國畫書法理論與實踐、美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