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和國家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小學課堂不僅僅只有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主要的課程,在培養全能人才的要求下,小學生也要對音樂、美術、手工等課程進行學習。在這些興趣課程中,小學音樂欣賞課程對學生的情感開發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任務;精神內在
一、什么是情感開發
小學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情感開發和所謂成年人之間的情感有本質的區別。我們所說的情感開發是指:利用音樂的美感對小學生進行熏陶并潛移默化地對他們形成良好的影響,讓小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可以學到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豐富,得到升華。
二、如何進行情感開發
小學音樂課不是簡單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就可以了,重點是利用音樂欣賞對孩子進行教育,只有得當的情感教育方能體現小學音樂欣賞的價值。例如,《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傳唱度頗高,難道老師只要在課堂上教會孩子們唱歌就可以了嗎?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從歌詞方面我們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情感開發,就以上文提到的歌詞為例,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家長多多進行交流,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增加孩子對國家歷史的認識,體現孝道與愛國精神。再如,《粉刷匠》,這首歌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旋律簡單易懂,歌詞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能力強。”老師就可以運用這一句歌詞開發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三、情感開發的意義
小學是小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階段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也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品性。毫無疑問,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校,學習知識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高尚的品德。音樂是陶冶人類情操的最佳選擇,所以在小學開設音樂欣賞課程,開發孩子的情感,極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總的來說,音樂欣賞的內涵有時可能連專業人員也難以理解,但是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有公認的精神內在,這公認的精神內在是被大眾所接受的一種具有積極向上的能夠體現音樂作者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感情。讓小學生懂得音樂深層次的表達顯然是不實際的,也是不科學的,但是,能夠在小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開發出孩子們樂觀、積極、友愛這些寶貴的情感,則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參考文獻:
張瑞.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成功:教育,2011(2).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遷安市五重安鄉旭陽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