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發展,人民幣區域化結算逐漸形成,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但是當前存在一些內外制約因素使人民幣尚不能成為國際結算貨幣。對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人民幣國際結算進程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 國際結算 區域化 國際化
一、人民幣國際結算的必要性
人民幣國際結算是指用人民幣收付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的行為,使人民幣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儲備及市場干預工具的經濟過程。人民幣國際化結算的實現對促進我國外貿發展、增強中國參與國際經貿金融事務的能力、改善國際收支和完善金融服務等有重要作用。
二、人民幣國際結算的現實條件
(一)人民幣國際結算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必然訴求
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需要以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作支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519,470.1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2,373.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35,161.9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1,934.48億元。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進出口貿易的增加,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2013年外匯儲備達38213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億美元。這為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奠定雄厚的經濟基礎。
(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與經常項目自由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現經常項目自由化等。這均為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提供了一定條件。
(三)人民幣成為區域化結算貨幣
隨著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成立,東盟對中國的貿易量不斷增加,人民幣國際結算的需求也在增加,人民幣實現了區域化結算。2013年6月19日,央行表示,開展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不需要使用美元作為媒介。這將有利于形成人民幣對英鎊直接匯率,加強兩國金融合作。這是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結算的又一步。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
人民幣國際化是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結算在目前條件下還面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它們相互影響互為制約,主要表現在:
(一)人民幣尚不能成為廣泛的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
主要原因為,國際上對人民幣所系的中國綜合經濟實力和金融管理制度并沒有廣泛而較好的認同。中國經濟增長尚未穩定下來,金融管制缺乏市場化。
(二)資本項下人民幣尚不能完全可兌換
中國由于宏觀調控能力較弱,同時缺乏有效的市場調節機制,當前處于向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過渡的階段,資本項下人民幣尚不能完全可兌換,阻礙了貨幣自由兌換。
(三)中國政治軍事力量尚無法與美國抗衡
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頻頻受到美國的阻礙。美國為了確保美元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決定重返亞太,破壞中國與周邊鄰國關系,擾亂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結算進程。而中國當前在世界上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無法與美國抗衡。因而這是阻礙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的有一大因素。
四、人民幣國際結算的實現途徑
(一)穩定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提高人民幣國際信用
進一步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穩定提升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積極進行宏觀調控,穩定匯率,提升人民幣國際信用。
(二)繼續通過人民幣區域化結算擴大人民幣流動范圍
開拓并深化中國與周邊鄰國、歐洲、“金磚五國”之間的貿易,實現人民幣與外幣的直接交易,避開美元的中介作用。為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提升金融管理水平。
(三)逐步實現資本項下人民幣的自由兌換
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是邁向人民幣國際結算的關鍵步驟。國家要加強人民幣匯率的研究,提升外匯管理能力,匹配運用利率等各種金融手段,應對國際資本流動所帶來的風險。
(四)增強國家軍事實力,提升國家政治力量
加大國家政治和軍事建設,樹立世界政治大國,軍事強國形象,為經濟穩定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結算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徐昕.人民幣國際化現實條件及路徑選擇分析研究[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1(5).
[2]汪田姣.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條件與途徑分析[J].學習月刊, 2010(5).
作者簡介:劉勁松(1993-),男,漢族,四川宜賓人,四川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