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睿
【摘要】國債發行是我國政府彌補財政收支差額、緩解財政壓力和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國債發行規模是否適度既直接影響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和效果,也關系到國民經濟健康有序運行及社會安定、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在研究影響國債規模的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建立有關計量經濟模型,運用1981~2005年的樣本數據,利用EViews 7.0軟件進行分析。最后對我國國債規模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國債規模 影響因素 實證分析
一、前言
(一)研究目的
國債是政府籌集資金緩解財政壓力和實施宏觀經濟調控與現代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關于國債規模以多大為好,是否存在一個較為客觀的合理界限,一直飽受爭議。我們從近現代中西方我國適度國債規模的研究的經驗性實證材料都可以得到一個基本判斷:國債政策的運用既可以產生積極影響,也可以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不管是理論界還是業界,都很關注如何確定一個合理的適度國債規模的問題。雖然目前對國債適度規模的界限至今還無法精確測定,但是這并不能否認國債適度規模的客觀存在。因此,本文將對國債規模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本文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首先對國債規模進行理論分析,其次通過建立計量模型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
二、我國國債規模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影響因素
本文忽略微觀因素,僅考慮宏觀因素。在宏觀上,一國發行國債的規模要受其經濟發展水平、國家財政收支水平、居民儲蓄水平、信貸規模等因素制約,具體表現為:
1.GDP對國債規模的影響。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對國債規模有重要影響。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運行中所需資金越多,國民經濟應債能力也越高,發行國債規模也相應提高,發行潛力增加。
2.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國債是國家彌補財政赤字赤字的重要手段,財政赤字越大即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差額越大,國家發行國債的壓力就越大。所以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也是影響國債規模的重要因素。
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城鄉居民是我國國債購買主體,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的規模代表了其實際購買力。存款越多,我國國債發行的空間和余地就越大。國債還本付息額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國家作為債務人,在國債到期后要還本付息,這是國家發行國債的代價。這種代價越高,國債發行收到的制約就越大。
4.國債余額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國債余額是國家將來要償還的債務,國債余額越高,國家債務負擔就越重,國家的還債能力是有限的,國債余額規模就影響國債發行規模。
5.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是國家已經償還的債務,還本付息額越高,說明國家債務負擔就越輕。
6.信貸規模對國債規模的影響。由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兩大主要工具,貨幣信貸規模直接影響到國債發行,兩者具有相互替代作用。
(二)模型建立
本文選取1981~2005年我國國債年度發行量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數據作為樣本數據,以NDS(national debt scale)表示國債發行規模,FB(financial balance) 表示國家財政收支差額,P(payment) 表示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DBS(debt balance scale)表示國債累計余額,S(savings) 表示居民儲蓄,LS(loan scale)表示信貸規模,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具體數據見表一。
(四)模型經濟意義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知,國債發行規模與居民儲蓄正相關,表明我國城鄉居民是國債購買的主體的事實,說明居民儲蓄為國債發行提供了空間;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積極型財政政策,導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存在較大的國家財政收支差額,而通過發行國債是政府彌補財政收支差額的重要手段;同時,由于長期實行積極型的國債政策,在大量增發長期國債的影響下,國債到期還本付息的支出也越來越大,我國長期處于舉新債還舊債的處境;GDP是衡量國家還債能力的重要指標,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越大,那么國債發行規模的潛力越大,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國債發行規模與當年GDP水平呈負相關關系。
三、建議
(一)改善財政收入狀況,適當降低赤字,控制國債發行規模
從回歸模型中可以看出,赤字對于國債規模的影響是很大的,其系數是所有影響國債規模的因素中最高的一個。超過一定限度的赤字財政政策必然會導致龐大的赤字和債務規模,給經濟造成危害。從長期看,我國財政政策的立足點和發展方向應該是財政收支平衡。在減少赤字的手段上,除了增加財政收入,合理有效的財政支出無疑是減少降低國債規模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我們要推進公共支出預算管理的制度約束,加強監督機制,防止財政資金流失,提高部門預算和決算的透明度,確保資金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要適當縮減對企事業單位的補貼和事業費支出,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將保證重點建設的資金需求。
(二)適當控制國債增長規模,實行穩健國債政策
綜觀上面的論述,我國國債規模已經相對過大,陷入通過向城鄉居民籌集資金來彌補國家財政收支差額和支付債務基本息的惡性循環,遠遠沒有充分發揮國債在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中的作用。今后應適當壓縮國債發行規模,實行穩健的國債政策,使國債發行規模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總體要求。
(三)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實力
國家經濟實力也是影響國債規模的重要因素。從回歸結果中看,國債規模與GDP是負相關關系。GDP越高,則國債規模就越小。從指標分析中也可以看出,GDP水平越高,國債負擔率、借債率和赤字率就越低。
(四)建立健全國債監督法規,堅持依法發行國債
完善的國債制度還要配以完善的法律規范,以保證政策的順利進行。所謂沒有規矩不方圓,建立健全國債法,從法律上規范國債運行,讓發行國債有法可依,防范國債風險。
參考文獻
[1]張軍.我國國債規模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2]張舸.我國國債適度規模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3]嚴亮.我國國債規模的實證分析[D].湖南大學,2007.
[4]高勇強,賀遠瓊.中國內部國債發行規模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管理科學.2003.
[5]紀鳳蘭,張巍.國債規模的實證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4.
[6]呂冰洋,崔興芳.影響國債發行規模的經濟因素分析.財經論叢.
[7]楊寶臣,李彪.國債發行規模的計量經濟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
[8]周四軍,謝騰云.我國國債發行規模的計量分析.經濟數學.2006.
[9]司吉紅.我國國債發行規模的影響因素及其實證研究.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
[10]Nigel A.Chalk.,2000.The sustainability of bond-financed deficits:An overlappinggenerations approach.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45,293-328.
[11]Alfred Greiner.,Willi Semmler.,2000.Endogenous growth,Government debt andbudgetary regimes.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2,363-384.
[12]Thadden,L.V.,2004.Active monetary policy,passive fiscal policy and the value of public debt:some further monetarist arithmetic.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6,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