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洲
《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明確傳達出考試性質、考試范圍及要求、能力要求、參考樣題等重要信息。領會《考試說明》的精神,明確考試改革方向,順應高考復習趨勢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只有把握《考試說明》的變化趨勢,立足歷史學科知識,才能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結合近幾年福建省歷史高考試卷特點和發展趨勢,從高考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考查角度談談如何解讀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以調整歷史復習策略,提高歷史復習效率。
一、了解福建省近幾年高考歷史試卷的特點和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具體要求。
從2009年福建省高考實行自主命題以來,歷史高考命題呈現平穩推進、穩中有新的發展趨勢。試題特點:第一,反映歷史思維的特征,即對歷史事物和歷史現象進行具有時代意義的認識和思考。第二,以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體系為依托,以考核能力要求為指導,以試題提供的材料為情境組織考試的內容。從試題選材來看,試卷遵守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總原則,按照以史為鑒的角度從時政熱點、地方特色、重大歷史事件等方面選擇歷史素材。第三,試題設計符合史學特點,既尊重歷史事實的確定性,又注重歷史認識的多元性。第四,試卷材料呈現形式以文字陳述為主,輔之圖、表和其他方式對歷史概念和主干知識進行考查。近幾年來,福建歷史高考不斷呈現出注重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對歷史理性的認識,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的發展趨勢。
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明確規定歷史高考命題要實現對歷史學科主干知識、學科能力和思想素養相統一的考核目標,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歷史高考命題將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不拘泥于歷史教科書的具體表述,古今貫通、中外關聯,重視“新材料”的運用與“新情境”的創設。在試卷創設的新情境中,考查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歷史學科素養。
二、依據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對考生歷史素養的考查要求,對歷史復習策略進行調整,提高歷史復習效率。
結合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從“史實、史觀、史識、史述”四個角度對考生歷史素養的具體要求,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調整復習策略。
1.史實。也就是《考試說明》中提出的歷史高考的考試范圍及要求。歷史的主干知識包括史實性知識和結論性知識。史實性知識是歷史現象的記錄,結論性知識包括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評價。考生系統掌握歷史主干知識是體現歷史學科素養的基礎。針對歷史主干知識的復習策略對歷史主干基礎知識進行“清點聯網”式復習。“清點”就是對重要主干知識點、重要歷史概念內涵的把握。以課標和《考試說明》為依據梳理考點,全面把握教材主干知識,特別注意理解教材結論和歷史概念。“聯網”,就是按照一定邏輯線索從不同角度構建歷史知識網絡。近年來福建高考非選擇題都是在一個鮮明主題下整合古今中外史實的綜合性題目。因此,考生要按通史的形式整合所學知識,做到“貫通古今、關聯中外”。《考試說明》按古代、近代和現代的順序編排歷史知識范圍,這就要求我們按通史體例整合教材,重新構建知識體系,把握階段特征,形成歷史知識結構體系。這里,尤其強調的是雖然在復習過程中,注重按照通史體例構建知識網絡,但在實踐教學中還要組織選擇具體的小專題內容進行復習。通過小專題復習方式把握歷史概念之間的聯系。
2.史觀。即觀察、分析歷史事物基本理論和新觀念。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的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幾年來在史學界廣泛流行的文明史觀、近代史觀、整體史觀、生態史觀等新觀念在福建歷史高考試題中都有反映。總之,注重歷史基本理論在認識歷史問題過程中作用的考查,已成為福建高考歷史試卷命題的基本走向。針對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對歷史史學觀念的考查,我們的復習策略是首先培養學生的史觀意識,關注史學研究新動勢,對不同史觀的概念內涵進行準確理解;其次,運用新史觀整合歷史主干知識。近幾年福建歷史高考試卷大多以文明史范式指導歷史試題的設計和命制。在復習過程中,我們以文明史范式重構歷史知識。以文明的縱向發展歷程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及文明的橫向組成部分物質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的視角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理解歷史概念,理清歷史線索。最后,注重對考生運用不同史觀的概念內涵解析歷史概念的思維方法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如要求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學會以多種史觀認識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1)從革命史觀看,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從現代化史觀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革命。(3)從文明史觀看,辛亥革命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引進西方工業文明,促使中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文明發展。(4)從社會史觀看,辛亥革命推動了社會習俗和社會風尚的變革,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化。(5)從整體史觀看,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在這一復習實踐中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優化,思維能力逐步提高。
3.史識。就是運用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結合歷史史實分析、闡釋歷史事物獲得的歷史認識。《考試說明》通過考核目標與要求的分析形式闡述了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體現是史論結合的方法、史論結合的思考模式、史論結合的表達方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學習、表述歷史的根本方法與途徑。依據學生史識素養的培養目標調整歷史復習策略,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從歷史認識論角度教會考生歷史學科的基本方法,如歷史分析法、計量史學法、人物事件評價法、觀點材料論證法等。其次,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的示例選擇題表明,2015年高考選擇題將突出考查材料的閱讀與理解、歷史學習與研究方法等學科素養,同時凸顯人文素養的歷史學科價值,將以新材料、新情景出現,試題設計將會在以往基礎上有所創新。這就要求我們依據考試說明的新動向選擇經典、形式多樣和能力全面的材料解析題進行針對性訓練。最后,引導考生及時反思,對試題題型種類的反思和對自身答題過程思維的反思。考生通過揣摩體會材料與設問的關系,自己答案與評分標準之間的差距,找出適合自身水平的歷史學科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
4.史述。史述就是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對歷史主觀試題的表述和文字呈現方式。福建省2014年歷史《考試說明》中的歷史典型試題的參考答案與評分方法的闡述明確了歷史主觀題的科學表述方式。歷史學科屬于文科性質的學科,注重對考生歷史闡述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考查,考生要想在有限時間內取得好成績,必須探索出一套適合的答題方法和表述方式。針對這一歷史學科素養的特性,考生一方面在復習過程中要按高考時間進行限時、定量強化訓練,加強史料練習,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提高主觀題練習力度和效率。在復習備考過程中,考生要參照《考試說明》中的典型例題設問中的行為動詞的具體指向進行針對性訓練。另一方面由于高考是網上閱卷,考生要有科學答題的習慣和規范書寫,真正做到歷史主觀題的表述既有要點化、序號化和層次性的規范,又能關鍵詞突出,簡潔明了。
總而言之,2014年歷史高考復習已經進入最后階段,我們從歷史學科素養角度解讀《考試說明》,調整歷史復習策略才能適應歷史高考的新變化趨勢,提高復習效率,真正引領考生在當年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