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文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進行思想情感交流過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掌握這一交際工具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社會生活中,交際活動伴隨著人的一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能為他們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充分憑借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加強語文實踐并長期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把握訓練契機,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依托教材練口語交際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口語訓練內容豐富,訓練形式靈活,訓練方法有趣,訓練手段新穎。只要真正明確教材的編排意圖,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其口語訓練效果可想而知。如人教版《坐井觀天》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寓言故事,同時是一則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教材。課文最后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學生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可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口語訓練內容,讓學生順著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自由想一想,在小組內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后,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如果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些什么呢?又會說些什么呢?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用真摯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孩子心底流露。低年級學生富于想象,只要挖掘好教材,為孩子們創造寬松的口語環境,他們就會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二、聯系生活練口語交際
生活是口語交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交際情境的構思一定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交際,在交際中走向生活,這體現了語言教學實踐性要求。如教學《春天在哪里》,讓學生模擬小解說員,在班上介紹自己在生活中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圖片、資料;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創設校園美容計劃討論會,請學生模仿自己眼中的校園美容師,為美化校園出言獻策;教學《我該怎么辦》,請學生家長到課堂上,讓學生與家長互動,勸說家長同意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在模擬的生活中學習,而且讓他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習,充分體現了口語交際課的開放性,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巧設情境練口語交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勢,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教學中,應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和口語交際熱情,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正如李吉林老師所說:“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1.角色表演情境。對教材中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教學中讓學生充當故事的主人公,通過創設愉快的游戲情境,寓教于樂,學生便能主動地投入說話訓練中,語言也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如教學人教版《小壁虎借尾巴》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小壁虎、小魚、老黃牛、燕子、壁虎媽媽等,展開表演活動:“小魚姐姐,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在表演中,孩子們不僅懂得了請求別人幫助時態度要誠懇,說話要有禮貌,訓練了學生的交際語言,還掌握了不同動物的尾巴有著不同的功能,既訓練了說話,又掌握了知識。
2.語言描述情境。口語交際情境的創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當時當地的情況,采用適合的方法進行。通過語言描述創設交際情境是一種特別實用的方法。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再現當時的情境,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結合相關的情境積累,借助想象,豐富交際情境,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一教學《找春天》,我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伴隨著樂曲,用形象生動的描述把學生引入流水潺潺,綠草如茵,花紅柳綠,百鳥歡歌的春天美景中。整節課學生紛紛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引發學生口語交際的熱情,激發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3.觀察事物情境。克魯普斯卡婭語:“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小學生觀察事物比較粗略,在教低年級小學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如采用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教學“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時,把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白兔呈現于學生面前。學生個個眼前一亮,隨著老師的相機點撥,紛紛舉手發言,把看到的小白兔描述出來,氣氛非常熱烈。
四、多向互動練口語交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多項互動是口語交際有別于聽話說話的顯著特征,既要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主要內容,又要清楚完整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課堂中,我們應讓學生有交流、合作的互動條件和機會,讓學生明白目標,提出適當要求,做好示范,分小組演練,及時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評價,矯正存在的問題,提出不同的意見,在動態的多項互動中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應把交際訓練成果遷移應用到全班,延伸到課外,讓交際“動”起來、“活”起來,培養學生主動與家人、伙伴、親朋好友合作的積極態度。如在教學《請到我家來》一課時,安排三個交際內容:“孩子們,在班上找到你們的好朋友,熱情地請他到你家里做客吧。同學們的家真好玩,老師也想去你們家,誰來邀請我呢?我們學校的老師也想到你們家去看一看,你愿意與他們交個朋友,請他到你家里去嗎?拿上你的名片,熱情地邀請他們吧!”這樣,生生、師生、群體互動,課內課外多項互動,情感的交流、知識的滲透、能力的培養全部蘊涵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