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彪
小學數學能力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探索,實踐,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問題經過發現、思考、探索,最后解答,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保證數學學習活動順利進行。探索中的發現問題會使學生對數學愈發感興趣,積極主動地攀登數學高峰,從而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小學數學能力的結構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小學數學能力結構的認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豐富了數學能力結構的“原件”。
課程標準在重視數學傳統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的同時,也補充了新的成分并加以強調突出。主要有:要把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作為數學能力核心納入小學數學新的教學目標體系;要重視學生獲取信息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要在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要求學生能用統計的思想觀察、思考、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2.淡化能力分類,強調能力綜合。
數學教育目的的本身是使學生能夠用創新的數學方法,在實踐探索中,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的這種綜合能力比較弱,所以強調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必然趨勢。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要求結合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統計能力、空間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并沒有對這些能力進行明確、細致的分類。它突出了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實這本身就是注重數學能力綜合性的體現。
3.重視學生在數學情感態度和意志的培養。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它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學習情感是學生對學習環境是否滿足自身求知欲望需要的一種積極態度的體驗。健康向上的學習情感對學生的學習會形成一種向前的推力,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會產生一種推動作用,使學生快速進步。情感也是有感染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引起積極情緒的共鳴。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這種作用尤為顯著。學生對教師的熱愛、尊敬,也常常會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學習意志是直接支配和調節學生的學習活動,事先預定學習目標的心理過程。愛迪生曾說:“偉大人物的最明顯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不管到環境變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最終會克服障礙達到期望目的。”
對小學生來說,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是一項艱苦枯燥的腦力勞動。如果缺乏堅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情趣,在學習過程中就容易動搖、毛躁、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體驗,還要重視對學生意志力,即堅定、果斷、自制等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幾大能力的培養
1.計算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計算的過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智力活動,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是認真審題的習慣。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于應用題,還能認真審題,而對于計算題卻提筆就算,缺乏審題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好關,堅持嚴格訓練,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其次是驗算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讓他們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等書寫清楚規范,草稿紙上的豎式要清晰完整,以便于自己檢查,便于驗算。另外,訂正的習慣。對作業中暴露出的錯誤,要養成及時糾正、及時補救的習慣,從而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最后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要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簡便合理的方法優化自己的思維,從而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2.探索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主要包括:直覺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主要表現為求異性和多樣性、獨創性。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堅持不懈地進行培養。
(1)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所謂逆向思維是指改變一般的思維程序,遇到事物從結果的方向展開思路,分析問題得出新觀點,尋得解決問題的新途徑,逆向思維在科學發明、發現中是十分有用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是要發掘教材中有關逆向思維的典型例子,二是要利用練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2)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更偏向于發散思維,當發散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質變時,發散思維就變成了創造性思維。
(3)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數學應用意識的體現之一是當學生面臨生活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尋求解決辦法。教學中,教師要創造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如組織學生開展調查、小課題研究等活動,向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生活問題數學化,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勇于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教學的首要任務。任何教育都是長期的過程,培養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需要教師反復滲透,不斷鞏固,強化培養的。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最終才能使其養成良好的聯系實際思考的習慣,并且變被動解題為主動探索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