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摘 要: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的對外交往、國際貿易、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時代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翻譯工作,充分了解文化語境,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要做好翻譯工作,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還要努力學習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方面,以及文學、歷史,地理、地方條件和風俗習慣方面的知識,從而不斷開闊我們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異,以便消除跨文化理解和交流障礙,提高外語運用能力。
關鍵詞: 文化語境 翻譯工作 語言運用
在英語學習和運用過程中,影響準確和熟練程度的元素是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的綜合。牢固掌握語音知識、詞匯和語法,有助于解碼文字信號。然而,在語言運用實踐中,由于對與之相關文化背景的了解不夠,沒有足夠的文化語境知識,導致無法理解篇章的深層涵義。
一、通過文化語境理解思維模式的差異
中西語言差異首先表現為思維模式的差異,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線性思維和間接思維。英語國家的人傾向于線性思維,他們直接表達思想,把句子的第一句作為主題句,然后提供素材支撐它;漢語思維傾向于間接思維,類似于體裁,習慣于首先描述外部環境,在最后才指出主題句,篇章意思以某種有序的、邏輯直線的方式連接。其次是思維習慣不同,英語強調邏輯思維,使用各種連接方法完成語法形式;而漢語強調辯證思維,語言表達形式受意思左右,句子是松散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差異,對翻譯工作影響很大,需要在文化語境中仔細領悟。
二、在文化語境中體會價值觀念的異同
不同文化有不同價值觀念。英漢之間存在許多不同的價值觀念,這些差異導致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模式、道德和行為標準。比如獨立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傳統和獨立精神影響著年輕一代。此外,教育模式、社會法則、學校和家庭也在各方面不斷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一般而言,他們在18~21歲時已趨向于自己解決經濟和情感上的難題,認為依賴父母是可恥的。交朋友、結婚和其他的個人事務是自己的事情,不需得到父母許可。同時,父母不干涉孩子的私事,包括婚姻、工作和愛好。而在中國,老一輩總是告訴年輕一代應做什么、不應做什么,在做決策前,年輕一代總是會問父母,依賴父母和親戚得到機會,比如找個好工作。
作為語言的基本要素,英語詞匯明顯地、廣泛地反映了文化差異。有些詞在母語里有對應的詞,所以在閱讀過程中,來自不同文化的讀者可能不會遇到與文化有關的障礙;然而,也有許多詞在另一種文化中找不到對應詞,這種現象就叫“詞匯空缺”。同時,雖然我們找到了對應詞,但是詞義聯想和文化意象的差異會導致語義不同,例如:peacock(孔雀)在中國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們認為孔雀開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peacock在英語中的意義基本上是否定的,表示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個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不強調孔雀美麗的一面,而強調驕傲的一面,有the young peacock(年輕狂妄的家伙)、proud as a peacock等用法。“麥當勞”(McDonalds)的漢堡包(Hamburger)、蘋果派(apple pie)在西方是“用來果腹的廉價快餐”,多為旅游者和下層人士所用,而在中國卻成了受孩子們歡迎的上等食品。要成功地閱讀任何段落,取決于語言知識、認知技能、經驗及世界知識的綜合運用,無論這些知識是經驗所得還是學到的,都極大地影響閱讀理解過程。成然,在閱讀理解過程中,讀者的語言因素很重要,只有借助文化知識的幫助,才能讀懂字里行間的意思,因為詞的意思是在一定文化環境下形成的。如果翻譯工作者不了解英語文化、歷史、價值、思維模式、風俗習慣、宗教和生活方式,就不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義。
三、關于地區文化差異對語言運用的影響
這是指由地區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形成的文化。英國是一個島國,由于受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英國常年吹溫暖潮濕的西風,因此英語中西風給人的感覺總是溫暖的、歡樂的。如:John Masefield 的“西風頌”:Its a warm west wind,full of birds cries ... and Aprils in west wind and daffofiles.一讀到這首詩就會想到鶯歌燕啼的春天。
四、重視社會文化知識的差異
語言的存在和發展受社會的影響,社會現象和歷史階段的詞匯,反映了社會歷史的客觀現實,這樣的詞匯會對讀者產生迷惑。如:The United States has set up a loneliness industry.其中,loneliness industry是指美國福利事業的一部分,由于越來越多的子女不與父母住在一起,美國社會出現了大量的孤獨老人,他們既無人照顧又生活困難,成為社會問題。因此,美國政府開辦了一種為孤獨老人服務的社會項目,名字叫loneliness industry。
五、尊重宗教文化
這是指由國家宗教信仰形成的文化,包含不同國家的禁忌文化。儒家哲學、道教和佛教是中國的三大教派,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民。而生活在歐洲的人卻深受基督教的影響,他們認為上帝創造人,并管理著這個世界。由于宗教文化的不同,有時會發現不同國家的話很難理解。
六、結語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對英語語言實踐能力形成的桎梏,我國的英語教學聚焦于語言形式(如語音、詞匯和語法),而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的作用。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文化知識是相當廣泛的。在翻譯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文化語境的學習,充分了解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這樣有利于對語言的準確理解和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林震.英語閱讀理解中的文化差異困境與對策.科技資訊,2007.
[2]段新和.文化角度下的英漢詞匯內涵對比及互譯研究.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
[3]馮勇.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前沿,2008.
[4]王愛支.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閱讀的影響.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