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軍
科技發明制作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技制作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時代需求,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更好地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增強科技創新意識,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更多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新穎的科技制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儲備科技創新力量。唯有這樣才能不辜負國家和時代的期望,更好地為國家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一、在引導學生進行科技小制作時,要實現以下目標
1.提高學生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科學素養,促使學生理解科技制作的原理,學會觀察,學會探究,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2.積極營造科技創新氛圍,讓學生在特色和興趣中發揮特長,學會主動學習;感悟到探索和制作的樂趣,培養學習情趣和科技意識,提高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
二、一項優秀的小發明制作應當具備新穎性、先進性、實用性和科學性等特點
1.新穎性是小發明質量標準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發明的實質,只有先確認一個項目是否具有新穎性,才能確定它是不是一項小發明。小發明的新穎性指在提出這項小發明之前,或在申報專利以前,沒有出現過類似功能或技術的產品或制作方法。而且這項小發明并沒有以任何形式向公眾公開過,這就說明具備新穎性。
那么怎樣才算發明具有新穎性呢?第一,在時間上,只要發明者在提出這項發明前沒有出現過功能、構思、制作、技術相同的作品或制作方法,那這個小發明就具有新穎性。第二,如果在小發明之前滿足以下任意一條就算具有新穎性:尚未在國內外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公開使用,尚未作為商品銷售;沒有在國內及國外的報刊、書籍等公開,沒有在展覽會上展出;沒有人申請相關專利,并已經被批準授予專利權并且公開。凡是沒有以這些公開方式公開過的都算是新穎的。第三,這項小發明的主體部分與過去已有的產品或者工具進行比較,具有新的功能或者有新的使用方法就算發明具有新穎性。
我們應該通過什么方法使小發明具有實用性呢?
第一,滿足人們某些生活和生產的比較新的需求,發明就有可能具有新穎性;第二,對某項已有發明進行有成效的改造工作,這樣發明也具有新穎性;第三,使已有產品的功能進行擴大,變成別的領域里的新產品;第四,在沒有任何已有產品的借鑒下,完全憑個人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獨創,由此做出的首創發明就具有絕對的新穎性。例如,我國杰出的發明家周儀,經過多年鉆研,發明直接度量圓弧長度的工具——弧長儀,突破“曲線不可直接度量的“公理”,是一項絕對具有新穎性的首創發明。
2.先進性是對小發明的技術要求。小發明除了要新穎外,還對它的使用及技術有所要求。如使用起來是否方便省力,使用中是否提高工作效率,技術上是否比已有的東西先進等,因此,先進性是小發明的又一個重要質量標準。
那怎樣衡量一項小發明是否具有先進性呢?可以將自己的小發明作品與用途相似的、性能相同的已有產品進行比較分析,看一看發明的作品在技術上是否更先進。
3.實用性考察的是小發明的社會效益。實用性指這項小發明能制作成產品供人們和社會使用,使用起來方便,價值大。我們搞小發明的初衷是滿足社會各種需求。因此,一項優秀的小發明必須具備實用性。有些小發明結構新穎,技術很先進,但是不夠實用,制作難度大,甚至不能投入生產。或者生產出來,使用卻極不便。那么,這些作品就不具備足夠的社會效益,也就是不具備實用性。因此,在搞一項小發明之前,一定要認真思考,這項發明到底有沒有實用價值。
在衡量一項小發明是否具備實用性的時候,應考慮以下問題:(1)是不是使人們原來使用過的工具、用具,增加了新的功能;(2)是不是讓人們省了力,省了時間,節約了原材料;(3)這項小發明制作和生產起來,是不是簡單易行;(4)使用方法是不是簡便;(5)是不是容易推廣普及。通過這五個方面的衡量,如果它是符合的,那么就可以認為這項小發明具有實用性。
應該明確:實用性體現著小發明的社會效益。判斷一項小發明是不是實用,真正的、最高的權威不是發明者本人,而是使用這項發明成果的人。
4.科學性是決定一個小發明是否成功的決定因素。科學性指的是小發明的方法、原理、性能、構造等要有科學依據,不能違背科學原理,不犯科學性錯誤,不損害社會、環境的長遠、整體利益。
這“四性”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新穎性就不是創造發明;不先進,不可能促進科技進步,就沒有實際意義;沒有實用性,則不會被社會認可;沒有科學性,在原理上站不住腳,即使發明了也沒有使用價值,也沒有發明的必要性。因此,鑒定一項小發明要以“四性”綜合起來分析。同理,根據“四性”的要求選題、設計、構思、制作,這樣才有可能做出比較好的、實用的、被社會認可的發明制作出來。
開展小發明制作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發明創造的成果,對社會產生經濟效益,還在于讓學生及早接觸社會實踐,開發智力,擴大視野,培養創造能力及探索精神。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社會服務的重大改革課題。我們除了傳授學生知識之外,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通過小發明活動,觀察,選題,設計思考,制作,充分發揮創造的能動性,對培養學生觀察的敏銳性、思維的獨創性、操作的準確性等創造能力的基本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科技小制作對環境保護還有一定的作用,小制作材料普通,有利于環保。那些本要被丟棄的廢紙、彩色包裝盒、牙膏管……經過學生的巧手精工,像柜臺上的漂亮工藝品一樣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