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主題的提出背景
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之一。地球上有近3/4的面積覆蓋著水,似乎取之不盡,但97%都是不可食用的海水。人類目前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這部分水儲量很少,僅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相當于全球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可見水多么珍貴。
作為一名高中生,你了解身邊的水資源狀況嗎?你的一日生活中需要多少水呢?是否做到了合理利用呢?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水資源問題呢?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現有水資源呢?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通過對水資源的調查,思考和感悟人類與水資源之間的關系,了解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現象,不僅加劇水資源的危機,而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我們身邊的水》的研究活動,基于對水資源現狀的認識和好奇心,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主題,培養學生從自己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小組合作運用所學知識、查閱資料、調查、實驗、走訪等方式解決提出的問題;學生在查找資料、觀察并記錄實驗數據、制作凈化裝置實驗等環節中,主動獲取知識與信息,通過親身參與獲得實踐過程中的體驗和經驗;學會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走入社區、走入社會,獲取水資源信息,激發自我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責任感,增強團隊精神;宣傳教育民眾節約水資源,為社區、為社會盡自己的責任。
三、具體規劃
本活動主要適用于高一年級學生,其指導教師團隊有石玉鳳(負責人)、胡啟慧(地理老師)、張永珍(地理老師)等。
1.確定選題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保護每一滴水”??梢哉f我們每一天都離不開水,大家可以圍繞主題廣泛討論,收集問題,并從中確定選題。
出示選題方向可供學生參考,但不干涉學生,堅持學生自愿選題的原則。
基本確定選題后,興趣相同、選題相似的學生組成新的研究小組,并民主推選一名組長。然后,通過網上查詢、圖書館查閱、找相關報紙等方式,收集該課題的背景資料,了解研究現狀,并在所學知識方面起到延伸作用。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各小組與指導老師共同討論分析,然后學生撰寫開題報告、制訂初步研究計劃等。小組研究計劃包含以下內容:研究課題名稱、選題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活動步驟、人員分工、物品準備、預期成果等。
2.具體實施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選題方向進行研究,老師適當進行方法指導,也要參與其中,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要有開題論證、中期交流、成果展示等環節。
在研究過程中,形式可以多樣,如問卷調查、訪談、座談等,也可以實地走訪一些家庭或工廠,了解實際情況。
如在問卷調查中,需注意:①問卷內容要準確、全面,充分反映調查意圖。②問卷項目應簡潔、明了、客觀,便于被調查者回答。③問題要單一,不要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合在一起。④為保證調查的客觀性,問卷應隨機發放,并由被調查者當場填寫。⑤及時收回問卷,保證一定的收回率。
整個實施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并說明理由。
四、課程設計
本活動分三個階段,共用時6周完成。
1.準備階段
1周:確定活動主題,編定活動方案,小組分工。
2.實施階段
3周:①學生查找資料、制定問卷調查表等。②中期交流,資料交流,發現問題,歸納問題,商討在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為實地考察、采訪做前期準備。③學生實地考察、采訪我市某些家庭或工廠,了解水資源的利用狀況。
3.總結交流階段
2周: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或專題小論文,學生匯報研究成果。
五、預期成果
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預期取得以下成果:
1.教師團隊指導各小組整理歸納自己的研究成果,討論展現方式,對各小組進行不同的指導,召開成果展示會。
2.學生可以通過PPT陳述形式、結題報告、走入社區、走入社會,進行節約水資源公益宣傳活動,發放節水廣告語等方式,展示各個小組的研究成果,并進行評比。
3.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更注重老師與學生獲得的心得體會,同時可以展現學生對問題的闡述能力。通過自評、互評方式完善最終研究成果。學生在評價他人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為以后活動積累經驗。
4.學生自發地宣傳教育民眾節約水資源,為社區、社會盡自己的責任,綜合實踐活動實現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