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雯潔
【摘要】長笛在室內樂演奏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室內樂也是長笛作品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不同時期的室內樂作品里,長笛在音色上面應該做出怎樣的變化,文章根據理論和實踐,闡述了長笛與室內樂的關系,對于其中音色的變化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室內樂;長笛;演奏音色;音樂風格
音色可以是聲音的顏色,也是聲音的屬性,任何樂器都具有自己鮮明的聲音特點。管樂的音色更為多樣與豐富,長笛的音色是特別的,也是可以微調的,音色的改變可以為作品增加更多的色彩。作為一個長笛演奏者會接觸大量的獨奏作品,也會在管弦樂隊演奏交響作品,但是室內樂的演奏可以為獨奏和樂隊演奏提供更加豐富的經驗,如果演奏者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音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演奏,那么也會在專業領域和藝術造詣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長笛與室內樂的由來和發展概述
長笛(Flute)是笛類的總稱,Flute包括橫笛、豎笛和長笛的其他類似樂器。最早期的長笛是用喬木科植物的莖制成,豎著演奏。后來早期的長笛又改用木制材料制作,用一根長60cm無分節的木管制作,只有6個音孔,沒有按鍵,利用開閉音孔,調節管內空氣容量來控制音的高低,因此長笛屬于木管樂器。隨著工業化發展,在1847年,德國長笛演奏家、樂器制作家波姆(Teobald Boehm,1794~1881)成功地研制出了帶有新型指鍵系統的長笛——“波姆體系”長笛,這對于長笛都是歷史性的轉變。波姆早期其實是一個手藝精湛的首飾匠,并且學習過聲樂,所以經過多次反復試驗,研制出了帶有機械傳動裝置的新式長笛,它在音色、音準、音量以及音域上面都有著許多的變化,在1851年和1855年的世界博覽會上,波姆式長笛獲得最佳獎,并被世界公認,從而長笛的演奏也走向了更多元化的發展。至今,除了后來降B控制桿以外,長笛幾乎全部采用波姆的設計,只是在金屬材料上面有不用的種類,例如鎳、白銀、黃金、白金、合金等,為長笛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美妙的音色。
室內樂(Chamber music)是一種古典作品的題材,原意是指在房間內演奏的“家庭式”的音樂,后引申為在比較小的場所演奏的音樂。現在指由一件或幾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器樂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樂合奏曲,通常不含獨奏,區別于大型管弦樂,產生于16世界末的意大利。
16~18世紀初的音樂有教會音樂、戲劇音樂以及室內樂,室內樂大多是在家里表演的聲樂或者小型器樂樂曲,供貴族們娛樂和欣賞,貴族們也熱愛音樂并自幼學習各種樂器,所以也經常聚在一起演奏,就形成了很早的一些室內樂形式。為了取悅貴族,當時的作曲家也會根據貴族的喜好,創作他所喜好的類型的作品。在那個時代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室內樂作品。后來隨著音樂走向市民,表演地點也更加大眾化,室內樂也有在相對固定的演奏模式中衍生了更多的組合方式,人數也更多,成為了為大眾所喜愛的音樂表演形式。
二、長笛在室內樂中的組合形式以及演奏中的音色調整
長笛重奏無疑是長笛室內樂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組合,而且相同樂器的合作一向都是重奏最容易和常見的方式,一般常見的有長笛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等,還有就是長笛與短笛或者中低音長笛的組合方式,當然還有兩只長笛和鋼琴的組合。庫勞、多普勒、泰勒曼匡茲創作了非常多的優秀的長笛重奏作品。對于重奏來講,相同樂器的配合在音色上是最容易統一的方式,演出效果也會非常融合,所以音色上面尋找搭檔的互相貼近,注意音準的統一和換氣的配合,根據各個時期的風格在演奏的顫音以及音量上有所改變,減少因為個體演奏習慣不同的差異即可。長笛與其他管樂器的組合方式最常見的還屬木管五重奏,即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和圓號。五重奏大概形成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與弦樂四重奏的確是時間接近,但當時木管樂器的演奏受到很多局限,不如弦樂四重奏那般被重視和喜愛,所以并沒有許多經典優秀的作品,現在所演奏的那個時期的作品都是根據其他作品改編過來的。后來,隨之木管樂器的改制和發展,表現力和技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作曲家也越來越喜歡創作木管重奏和獨奏的作品,優秀的作品逐漸涌出,例如伊貝爾的為木管五重奏所做的三首小品。木管五重奏是室內樂重奏里最麻煩和困難的一種,和弦樂四重奏與銅管五重奏不同,木管五重奏中的五種樂器的材質、發音都各不相同,每種樂器都具有自己鮮明的音色特點和性格,要讓這五種音色完全不同,音高也不一樣的樂器在一起演奏,“和諧發聲”,難度極高。因此,甚至被專業人士稱為“不應存在的室內樂組合形式”。然而正因為其難度很大,如果每種樂器能夠很好地去配合其他樂器的需求,就會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反而使音樂層次多樣、色彩婀娜多姿。長笛在其他管樂的合作中應該在不同的部分做出一些調整:主題是長笛的部分,音色和音量就應該更加具有表現力,不要隱藏其中,而作為高音樂器在木管五重奏中也是需要把自己的高音亮出來。演奏與別的聲部相同主題或者作為伴奏旋律保持和聲狀態時,就應該格外注意自己在和聲中的位置,并且了解其他聲部成員容易不準的音域,盡量求同存異,用耳朵來演奏聲音,音色也盡量融入進去。一個重奏組合長時間磨合后就會有更多的默契,從而演奏得更加生動有趣。除了與管樂的組合以外,長笛還經常與弦樂組合演奏,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莫扎特的長笛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了,這種配置和弦樂四重奏很相似,只是在這些作品中長笛變成了第一小提琴,然后同樣的曲子如果讓完全的弦樂四重奏演奏會更加和諧,用長笛演奏更像是一個長笛獨奏提琴伴奏的作品。雖說長笛就是管樂中的小提琴,但是小提琴的發音方式和構造都與管樂完全不用,音色的統一很難做到。演奏這種類型的樂曲,長笛要在換氣的地方多下工夫。音準對于任何重奏都是最基礎的要求,音色上面表現出自己的優美特質即可,再完美再改變都不可能演奏出小提琴的音色,但是當有與弦樂的撥弦相同的演奏時,我們可以用更多的氣吐、更少的音量模仿弦樂,讓自己的和聲融入得更好,不會讓聽眾覺得突兀。小提琴的發音有點類似于聲樂,我們為了能夠與之在每一個起音點上更加和諧統一,就把音頭減弱,模仿聲樂的發音方式,舌頭不應在發音點時用力,而應該在發出之后往回收,腹部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和支撐,讓氣流輕松流暢起來,這樣的音色更容易與弦樂融合。而長笛與大提琴的組合,就像男人和女人的搭配一樣完美,各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相互補充對方的弱點,在早期長笛還是木質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長笛與古鋼琴、羽鍵琴的作品都會加上大提琴的補充,那時候的長笛由于管壁很厚,震動不好,很難演奏出厚實的低音,所以大提琴就像長笛的支撐一樣,讓音樂更加豐滿起來。長笛、大提琴的代表作當屬德國作曲家韋伯的長笛、大提琴、鋼琴三重奏Op63,與大提琴演奏時讓長笛的音色更具有女性化的特質,與大提琴就像對話一樣表現,就會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的美妙。另外,長笛與弦樂的顫音方式不同,長笛采用氣顫音,與聲樂一樣,而弦樂采用手腕的揉弦,所以在演奏中顫音的速度盡量自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去加顫音,盡量與弦樂相協調,不要產生雜亂的效果為好。除了以上的組合方式以外,長笛還可以和豎琴演奏,代表作有德彪西的長笛、中提琴和豎琴奏鳴曲。長笛與吉他的組合更是經典,尤為著名的是西班牙作曲家皮亞佐拉的《探戈的歷史》,他將探戈音樂從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樂提升為可以單獨在舞臺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藝術性,并能表達深刻哲理的純音樂形式,并由此創立了“新探戈音樂”(rrango Nuevo)樂派。而長笛在這樣的作品里面也有了音色更多的變化形式和節奏感,音色可以更加張揚,這樣就不僅需要漂亮干凈的音色,甚至粗糙的音色都成為一種特色,所以長笛音色的變化也要根據作品的時期和風格做出不同的調整,而越來越多的現代演奏方法也不斷出現,從而幫助我們完成各種音色的可能。長笛與聲樂也有一些不錯的作品。隨時代的不斷發展,長笛的組合形式也越來越多樣。
三、長笛音色的變化
音色其實就是聲音的藝術,長笛有著花腔女高音的美稱,作為一個與聲樂最接近的聲音,我們更需要像歌唱般演奏。長笛就是長笛,不可能代替其他樂器,其他樂器也發不了長笛的聲音。所以不論怎樣變化,首先要演奏出長笛音色最好的狀態,好的音色是演奏任何樂曲的基礎。但是如果只是音質好,音色單一,也很難做到演奏室內樂作品中不同時期或者與不同種類的樂器合作的要求,所以在演奏過程中可以根據上述說到的不同情況進行音色適當的調整。聲音的力度、音量的大小在音色的變化中體現得最為明顯,與不同樂器的配合的音量大小也是不同的,與弦樂合奏時音色相對比較柔和,所以需要更加干凈的音色,而與木管的演奏時則可以更多地表現出長笛本身的特質,與銅管演奏就更可以稍微大聲些演奏了。所以需要演奏者在平時訓練聲音更多的可能性,在演奏過程中耳朵聆聽其他聲部的演奏對于音色也有很大的幫助,比如當你演奏長音的時候,很多時候可能旋律在別的聲部,而長音音色并不是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只有當你隨其他聲部旋律起伏時作出音色的調整才會使長音更加優美和有內容。
彼得·盧卡斯·格拉夫出版的《長笛基礎練習》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幫助我們練習呼吸、音色、力度的教材。當聲音有了更多的變化之后,可以再繼續練習格拉夫出版的《長笛旋律基礎練習》一書,幫助你學會在長笛上歌唱。筆者認為這兩本書對于長笛演奏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學習。
四、長笛在不同時期音色的特質
長笛作為由木質的管樂發展到現在金屬制成的管樂,音色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當然如果有條件擁有幾只不同材質的長笛也會使演奏室內樂增加更多的選擇和多樣性。例如巴洛克時期的作品當然是木質長笛更具有溫婉柔美的音色,而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的長笛作品更適合用銀質的長笛演奏,聲音悠揚而清亮。印象派和現代作品的音色變化更為豐富,有神秘飄渺的音色,也有張揚與激情的音色,變化多端,更適合于金質長笛。特別是隨著大量優秀現代作品的涌出,長笛演奏技法上的花樣層出,例如氣吐音、泛音、滑音、花舌音、咂舌音,還有手指按照樂曲運動,口包住全部吹口大量吹氣發出的像風一般的呼嘯音奏法,都給長笛帶來了無限特殊的音色。然而大多數人只有一兩只長笛,所以我們更要學會在演奏那個時期樂曲的時候調整自己的音量、音質以及顫音的頻率,更好地與合作者配合詮釋作品。
綜上所述,長笛在室內樂中演奏的藝術魅力,不僅源自長笛演奏者與合作者的默契的合作,也需要演奏者放棄掉只關注于自己演奏的錯誤觀念,室內樂就像足球比賽一樣,個人再優秀,沒有團隊的整體合作,都不可能贏得比賽。當然重奏組合磨合的時間越久就越默契,就像老夫老妻一樣,無需多語,舉手抬足都明白對方所想。最后就是演奏者必須很好地了解每種樂器的屬性,理解每個時期作曲家風格的變化,并且在平時的練習中更多地關注于自身音色的變化以及音準的控制,才能體會到室內樂演奏的無窮魅力,演奏出更加精彩的室內樂作品。
參考文獻
[1][美]弗雷德里克·W.韋斯特法爾,董克.木管樂器演奏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2]陳建華.管樂器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