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妍
【摘要】樂器的傳承離不開技法的研究,二胡作為一個古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價值,它的使用對中華民族樂器的發揚光大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文章力求在現有二胡的技法基礎上,結合分析古今名曲演奏的新舊技法,對影響音樂形象的技法要素等相關問題展開探討,以期為二胡技法的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二胡;技法;名曲欣賞;揉弦;運弓
一、揉弦技法在名曲的運用
在二胡的演奏中,左手最重要的技法是揉弦,它的熟練程度決定了一個曲目的成敗。理解揉弦在曲目的產生發展,掌握揉弦不同的藝術效果對把握二胡的技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揉弦技法決定了演奏的曲風,也體現了演奏者的個人藝術特色。揉弦技法在曲目中體現了作曲不同的藝術特點,它在曲目中表現出或歡快、或悲痛、或靜淡、或纏綿、或哭泣等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因人而異,也因二胡材質地域等風格不同產生各種細微的變化,要想準確表現作品風格,就要選擇相應對襯的技法處理。
(一)《燭影搖紅》的滾弦技法
演奏家劉天華的代表作《燭影搖紅》以喜景和哀景交替的旋律抒寫主人公的心情。曲子的第一部分曲調優美,第二部分曲調歡快,第三部分曲調慢下來,第四部分變奏,第四部分曲調仍保留歌唱的旋律,但是前兩部分的歡快節奏感已蕩然無存,深刻描繪了主人公的孤獨凄涼。《燭影搖紅》的技法采用滾揉、壓揉,在整曲悲傷的部分能更好地控制曲風,滾揉的長音使曲子達到優美、凄涼等多種抒情意境。
(二)古曲《陽關三疊》在二胡的揉弦技法
《陽關三疊》是一首響遍唐代大江南北的曲目,它取自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代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該曲在歷史上曾以各種舞蹈歌曲的形式廣為流傳,是我國古曲中的精品和代表作。它用內弦演奏,使用揉弦和同指滑音的技法對樂章的感情色彩進行了升華。右手的運弓配合左手的波弓,在樂曲的幽靜深遠樂段有著沖擊效果,體現了古人情感的淳厚、悠長的意境,表達了友人的深情厚誼和主人公對時境的無奈,體現了對朋友即將遠行千里的如泣如訴。
(三)《空山鳥語》揉弦技法的運用
《空山鳥語》也是演奏家劉天華的經典代表作之一,該曲表達了森林百鳥的歡快之情,曲子在揉弦運用方面表現得短促、干凈,把鳥兒的輕靈、調皮表現得非常鮮活,是當時時局難得的一個硬朗作品。曲中大段快段,高音音數較多,整個音樂形象熱鬧自然,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對作品源的“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做了很好的注解,聲腔采用了散慢中快的漸變規律,把該詩的意境美妙之處進行了創新。
二、運弓技法在名曲的運用
(一)《江河水》中運弓技法的運用
《江河水》是歷史悠久的曲牌,早在乾隆年間便收錄到《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它又名《江水兒》,1962年被著名作曲家黃海懷根據雙管曲演奏移植成二胡曲演奏。該曲大段旋律跌宕起伏,揉弦波弓的運用比較突出,弓子虛間交替的手法把社會現實和主人公的無奈不甘深刻地體現出來,頓弓的斷連表達了主人公哭泣的聲腔,顫弓的使用增強了樂感的律動,把主人公的悲忿與失控情緒演繹得淋漓盡致。該曲經過多位演奏家使用不同的壓揉滾揉等技法,體現了不同的音樂風格。
(二)嗩吶改編二胡曲《一枝花》的跳弓快弓技法
《一枝花》由嗩吶曲改編,曾是民間舞臺上受廣為群眾喜愛并熟知的曲目,它講述了舊社會環境下民間藝人的不幸和不屈抗爭以及中國解放后主人公的喜悅之情。該曲悲壯內斂,滑音與揉弦的技法洗練凝重。整個曲調時而粗獷有力,時而深切動人。長弓技法在整曲中出現的次數較多,以慢中快的幅動導入音符,運弓寬闊,體現了主人公的胸懷。跳弓和快弓在重疊段落中交錯使用。在慢板中用波弓表達了音樂的飽滿與顆粒性,對于整個樂曲起到了升華的作用。
(三)《賽馬》的噴弓與連頓弓技法運用
《賽馬》是黃海懷先生的經典曲目,根據內蒙古民歌創作,整曲有著明顯的地域風情,始終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是極富內蒙古特色的民族樂曲。它描繪了內蒙古人民在草原上騎馬比賽的熱鬧場面。這個樂曲節奏完整性較強,一氣呵成,演奏時用頓弓體現了駿馬奔跑的律動感,通過拔弦發聲模仿馬蹄聲。在賽馬的開頭曲目用噴弓的方式,演奏特點為右手腕瞬間完成。
三、二胡特殊技法在名曲的運用
(一)《戰馬奔騰》的雙弦奏法與駿馬嘶鳴法
《戰馬奔騰》是一種新技法的創舉,也是二胡特殊技法的曲目。該曲由作曲家陳耀星1976年創作,開創了軍事題材與二胡演奏相結合的先例。該曲氣勢磅礴,描繪了訓練場上戰士們奮勇直前的火熱場面,體現了軍威的豪壯與大氣。曲中大量的馬蹄聲與馬嘶鳴聲通過運弓完成。拋弓和大擊弓發出近似的馬蹄聲,體現了戰場嘶殺的場面。雙弦滑顫和內弦下滑模仿了馬群與馬的嘶鳴聲,技法運用純熟,惟妙惟肖。其中雙弦顫弓下滑把此起彼伏的吶喊聲推出了高潮。
(二)《第一二胡狂想曲》的敲擊弓運用
《第一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教授的代表之一,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它在二胡作曲中有著廣泛的影響性。樂曲的創作有著浪漫主義作曲的情懷,對同時代二胡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它突破了傳統的把位和指法,在節拍的處理上也富于層次交替,對于音樂形象和復雜的情緒表達得很有特點。它是一個難度較高的曲目,其中弓桿擊琴筒和拍擊琴筒兩種技法相互配合,勾畫出人們拍手跺腳的喜悅心情,在不斷加快加密的拔弦、拍擊中將樂曲推向了高潮。
四、結語
技法是音樂表現的載體,二胡是我國經典樂器之一,歷史中它曾作為主要樂器出現在戲劇里。在唐代的民間,二胡作為拉弦樂器不斷流傳。如今它從北到南不斷進化完善,二胡逐漸被演變成為許多名曲的重要部分。二胡演奏成功的要素不能單一的幾點概況,從二胡的材質到演奏者的個人水平都能影響作品的發揮。演奏者個人的技法是決定作品的關鍵,通過了解名曲在技法中的不同應用變化,對演奏者體現作品意境和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不管是古曲還是創新改編西洋曲,都需要作者不斷摸索與梳理,以便為塑造曲風創造良好的音樂形象。
參考文獻
[1]劉正維.音樂文化與地理空間——近三十年來的區域音樂文化研究[J].中國音樂,2009,(1).
[2]胡志平,劉天華.二胡曲樂音形態分析與探討(上)[J].黃鐘,2007,(2).
[3]鄭杰修.《一枝花》對當代傳統嗩吶作品創作的影響[J].音樂生活,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