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的心理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它具有主觀能動性。這會影響到個人對事物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反饋,畫家對色彩也同樣如此。不同的心理會影響一個人對色彩的感受,這表現在不同的藝術家面對同一物時,由于心理狀態、個性、人格等因素的不同而創作出不同的作品。本文以蒙克作品為例探求極端色彩與病態人格的關聯。
【關鍵詞】蒙克;色彩;抑郁
極端色彩:意為非和諧的,反常態的色彩表現。
病態人格:又稱變態人格,精神病態或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意志和情感活動障礙,他們的智力和思維活動并未見異常。它是由于某些不健全的先天素質特異,加上在后天的不良社會和文化環境因素的影響下造成的人格發展上的病態或人格結構的破壞,它不是真正的精神病。這里的人格, 就是個性差異, 個體獨有的和他人不同的特質。
色彩心理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不同的顏色會產生不同的色感、產生不同的心理活動。弗洛伊德認為,藝術作品的誕生是藝術家在欲望的控制下構造出的美好映射,它是欲望的升華。幻想與現實是相輔相成的,藝術家往往把非理性的直覺通過藝術手法轉化為現實,從而滿足本能的需要。藝術家的魅力所在,是通過獨特的視角觀察自然、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把自己的藝術靈魂融入到藝術作品中,在理智的操控下,從幻想的王國中走出一條通往現實的路,從而使藝術作品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研究表明,色彩對心理及生理活動會產生許多影響,它能讓兩者相互影響。《呂氏春秋》指出了顏色與人性的相互作用,色彩心理的形成源于對色彩的認知,但又會影響一個人對色彩的感受。這表現在藝術家創作作品時,即使是一群藝術家面對同一對象,由于不同心理狀態、人格、個性,也會產生不同的作品。
一、蒙克病態人格的成因
蒙克的一生都充滿著不幸。1863年,蒙克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世界卻沒有給他溫暖和希望。年僅5歲時,蒙克的母親羅拉就死于肺結核。隨后厄運接踵而來,家庭衰敗,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于是年幼的蒙克跟著患有精神病的父親生活,經常被父親以暴力對待。1877年,肺結核這一疾病再次光臨這個家庭,姐姐蘇菲因此離去。1889年,父親去世,就在同年,妹妹患上了精神分裂。1895年雙胞胎弟弟死亡,1902年感情受挫,長期生活在煩惱與不安中,又加之精神刺激,1908年蒙克因患精神分裂而在哥本哈根治療,1909年回到家鄉,1944年逝世。親人接二連三的離去,讓蒙克從小就處于恐懼中,讓他變得害怕死亡和疾病,變得抑郁、敏感、內省。各種打擊和壓力使蒙克在精神上飽受折磨,自閉、孤僻成為了蒙克內心最多的感受。盡管如此,蒙克依然沒有停止向命運反抗,他用畫筆記錄了這坎坷的一生,其一生共有兩萬多件作品。
對于蒙克的一生,我們可以說幸福從來沒有光顧過他,悲慘的一生使蒙克異常害怕死亡和疾病,使他極度悲觀和夸張地看待世界。他抑郁、多疑、敏感,精神時常陷入崩潰,他渴望尋求解脫,最終在藝術殿堂里尋求到了鑰匙,藝術成了上帝給他的最好饋贈。他在藝術世界里一次次自救,通過藝術宣泄著對死亡與愛恨情仇的情緒,若不是藝術他可能早早就變為另一個人或者早早就隨親人而去了。
二、蒙克藝術作品中極端色彩的表現
(一)《愛與痛》
愛與痛往往是蒙克的繪畫題材。蒙克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恐懼造就了《愛與痛》這張畫。由于這張畫的恐怖調子常常讓人聯想到吸血鬼,所以這張畫也被命名為《吸血鬼》。畫面描繪了一個紅頭發的女人抱著一名男子的肩膀,她用雙手摟著他的背部,頭靠在他的脖子上,男子無力地抱著她的腰,我們可以感覺到他的心特別累,又感覺他似乎很沮喪,好像是在哭。這張繪畫,采用了黑色和紅色,在《色彩的性格》一書中提到紅色和黑色在一起代表仇恨,黑色能使任何顏色正面的象征意義轉向反面,對色彩的否定正如從愛情中產生的仇恨一樣,黑色代表死亡、折磨、結束。女人的頭發是畫面上流動著的如鮮血般的紅色,讓人滿懷憧憬,又害怕恐懼,使人沉浸在一種恐怖、陰森的感覺之中。女性在蒙克心里如同女鬼般,她給予他愛情與生命,同時她又蠶食著他,這是蒙克潛意識里對愛情、對死亡的畏懼。作品只是對蒙克內心世界的一個再現,如同弗洛伊德所說藝術作品是人類心理的映射,人的幻想早已經形成,只是通過藝術家的魔力將它外化的一個結果。色彩在蒙克作品中呈現新的視角和感受。在蒙克的作品中,色彩似乎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涵義。整個畫面往往都充斥著紅色、黃色、黑色。蒙克把對愛情和激情的渴望幻化成了紅色;恐懼、黑暗、抑郁和對生活的絕望變成了黑色;而嫉妒、衰弱、虧損則由黃色表現。跳躍的色彩不斷在蒙克作品中出現,這一抹色彩是強烈的、不和諧的,猶如人突然間的抽搐,他的畫面都是讓人壓抑的,透不過氣的調子,絲毫看不見希望和溫暖。大量不和諧的色彩搭配代表了蒙克心中的痛苦和絕望,這些明亮的色彩在他的世界里成為了令人沮喪的代名詞。紅色、黑色、黃色是蒙克發泄情緒表達情感的重要色彩,這三個最簡單的色彩成為了他最獨特的情感象征。
(二)《吶喊》
在蒙克30歲那年,他創作了名作《吶喊》,他把自己的內心情感用強烈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體現了個人的現實境遇。整個畫面很明顯的被劃分成了三部分,血紅色的天空和漩渦急流占據主導。畫面的一半都用來作為背景,吞噬人的漩渦,瀕臨沉沒的船,主人公極度的痛苦和無邊的孤獨,給人們強烈的焦慮和恐懼的感覺,讓人覺得無限的絕望和抑郁。他捂住了耳朵震顫的尖叫,臉扭曲得像個骷髏,似乎是被什么嚇唬到了,怪異的外觀仿佛給我們傳達著瘋狂的消息,他和兩個簡影似的背景形成了對比,兩個背影往回走,仿佛伙伴已經忘了他的存在,雖然同站在一座橋上,卻仿佛站在不同世界,他像被世界給遺忘了,一種強烈的孤獨感襲來,在黃昏時分他如同看到了死亡。
蒙克曾談過這幅畫的創作背景。那一天,夕陽西下,他和朋友去散步。突然,紅色布滿天空,空氣中到處回蕩著憂傷,他獨自呆站在欄桿旁,疲憊和傷痛不斷襲來。深藍色的海灣和城市,變成了血與火的空間,他孤寂地站在那里,看見朋友慢慢走遠,莫名地感到恐怖和戰栗。他說他仿佛聽到了震撼的吶喊從大自然中傳來,于是他畫出了像血液一樣紅色的云朵,在整張畫中出現不斷咆哮的色彩。我們無法得知那天發生了什么,但是從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幻覺和幻聽疾病開始出現,正如他自己后來寫的評語一樣:“只有瘋狂的人可以繪制它。”紅色、黑色和藍色被蒙克成功運用于畫中并表現出畫中人物的驚慌、恐懼、彷徨以及失魂落魄。他拋棄自然主義,采取一個更精簡的方式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來表達,使畫面更有意義,更觸動觀眾的心靈。他努力去探索人們各種心理狀態,試圖透過表象,表達他對疾病、死亡、絕望、愛情的理解。在蒙克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精神氛圍。
蒙克的自我個性在繪畫中表現得如此突出,他的作品簡直就是他本人的一個自述,其實他的獨特個性中有許多病態人格傾向,我們從以上作品中不難看出他的病態人格始終貫穿于他的整個繪畫中,尤其是在色彩方面的表現,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我們發現紅、黑兩種色的濫用,以及單純的色調,單調和重復的色彩是強有力的手段,它如同莫名其妙重復給觀眾的耳光,使人難以忘卻和記憶猶新,而這單調的色彩恰恰是他抑郁、幽暗的病態人格所致。他從心靈最深處出發,以病態人格的角度揭示了其扭曲的情感世界,賦予了色彩聲音的力量,其震撼力是令人嘆為觀止。
注釋:
*基金項目:本論文作為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swu1309457)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德 愛娃.海勒著,吳彤譯 .色彩的性格[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2]王岳川.20世紀西方心理學美學的演進[J].廣東社會科學,2013(1).
[3]田曉菲.基于色彩心理學的動畫角色設計的應用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
[4]聶曉玲.表現內心世界以靈魂作畫--愛德華·蒙克的獨特藝術風格[J].社會科學論壇 ,2006(2).
【陳櫟陽,西南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