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勤
【摘 要】通過對水墨畫課程進行繪畫黑白提煉與形式法則構成的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訓練,促進學生掌握黑白語言形式的概念,鍛煉他們自覺運用黑白灰歸納水墨畫創作的思維習慣,水墨畫傳統的技法理論不一定能從根本上解決畫面形式的多種問題,但可以從形式語言等方式來分析水墨教學中的黑白歸納的問題。
【關鍵詞】 黑白;形式;歸納;水墨畫;教學
在水墨畫藝術語言與形式構成的處理上,黑白與水墨畫具有較為緊密的關系。本文試從運用原理和運用方法兩方面來探討黑白形式在水墨畫形態教學中的運用問題,以探究水墨畫形式教學和創作中運用黑白形態進行再創造的一些方法。目前,我國高校繪畫專業的水墨畫技法教學主要采用課堂寫生與創作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法多樣,很值得介入不同的元素對其進行分析探究。
黑白語言形式屬于繪畫語言學研究的一種,在繪畫的創作與形式審美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應受到畫家和理論家的相應重視。黑白語言形式與藝術的內在聯系及其與藝術家個人風格的關系,可以有點、線、形及其塊面黑白的組合、黑白的分布、層次、銜接、黑白的多樣統一與均衡協調關系、節奏與旋律等。黑白語言形式對水墨畫創作較為重要的一點在于黑白藝術語言的形式構成問題,重視相關的問題,也相應地解決了水墨畫的容易孱弱、視覺沖擊力不強等問題。水墨畫傳統的技法理論不一定能從根本上解決畫面形式的多種問題,但可以從形式語言等方式來分析水墨教學中黑白歸納的問題。
一、在教學中將黑白歸納法融入水墨構圖思維教學中去
(一)水墨畫寫生教學中的黑白形式歸納思考的培養。在水墨畫寫生開始,對接觸到的視覺形象或媒介的畫面上的每一塊具象形狀進行抽象概括。將畫面上諸多形看作是沒有關聯性的單獨形狀,僅從外觀上整體歸納這些形狀,去掉多余的細節,增加形狀的整體感。注意形與形之間的圖底關系,檢查整個畫面的視覺力量感。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將思考整理過的形狀進行再次的歸納和調整,將畫面上的形原有的秩序感重新調整和合并,根據畫面構成形式的法則有規律的取舍,創造出一些新的形,減少一些多余的形,將這些形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法則排列組合、調整產生出理想的畫面關系,可以適當增加個別點、線、面的形狀來調整補充畫面關系。在每一步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對于形的把握和構成關系的調整會經歷從迷惑到領會、思考再到舉一反三的過程,每一次形狀的調整都是對形的再認識。當某位學生在歸納整理成組合形之后,發現這組形狀與附近的單個形相連看上去似乎并不和諧,于是開始重新思考調整。還有學生在調整某個形的時候嘗試了較多方式,發現不同大小調整組合的位置及其關系產生的視覺效果都不盡一樣,這就是畫面上的視覺張力。只有達到均衡的視覺重心,才能構成和諧的畫面關系。經過一步一步地練習,同學們對于形和形的關系、畫面的構成關系就會把握得較為自如了。
(二)水墨畫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大膽重組和合理規整。黑白分割的歸納與重組,選擇黑白藝術語言與形式特征典型的黑白藝術作品進行事例分析,以黑白的分割規律為依據,將其分解成黑切割白、白切割黑、黑白相互分割三種形態;或以黑白的銜接規律為依據,將其分解成黑白突變、黑白漸變切割、黑白突變與黑白漸變的組合三種形態;或以黑白的形式對比規律為依據,將其分解成黑白的兩極置換、虛實置換、疏密置換等形態。另外,將種種形式調整重置,使學生加深對繪畫的黑白藝術語言與形式構成基本原理的體驗、理解和掌握。
二、在教學中將黑白布局與水墨技法練習緊密結合
(一)水墨畫教學中灌輸黑白布局觀。尋其白、守其黑可以用來闡發黑白形式中知白守黑的原理,傳統水墨畫技法理論偏重于意象理論,以繪事之素及自然之妙有來闡發平淡的美;另一方面,水墨畫技法重視感受,主觀的表達尤為重要,而客觀、精細的語言表述則很少,例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這樣的水墨畫面特征,則較容易讓水墨畫技法教學的教法不易突破。而良好的運用黑白藝術語言與形式構成的分析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 相較于水墨畫種而言, 傳統黑白畫的黑白藝術語言與形式構成特征顯得又更為顯著。 因此, 試著在水墨畫教學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黑白藝術語言與形式構成的基本原理與規律,并運用于各種水墨小品的技法學習和積累中,是解決學生水墨畫創作的容易黑白對置不強以及對比關系較弱的辦法之一。在水墨畫提煉中,黑白灰是這個過程中最基本的造型語言要素,以黑、白、灰色呈現一種“形”的多種態勢,注重大的黑白形象之美、造型深度、形式美與視覺美的形態特征,注重對象的提煉與整合,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歸納黑白灰可以讓我們強化形態意識,理解視覺語言的抽象意義和表現魅力。在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在水墨寫生之前,即觀察寫生對象時,從整體出發,以較為全面的方法來研究所要表現的對象,思考對象的特征和基本變化,再用細致的方法發現局部中的精微變化和形象獨特點。黑白形態表現是對所見對象的局部或深入全面的概括,運用在水墨創作中,則可以采用夸張、概括、重組、并置等多種表現語言。
(二)水墨畫教學中黑白轉換的練習和形態素材的收集。指導學生練習黑白歸納,臨摹范例作品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性,盡可能選擇黑白藝術語言與形式構成較好的黑白畫或國畫作品。一個是主要形式的提煉要重視造型觀和構圖原則的提取,強調視覺要素的合理置換,不能出現零散、松垮、過于率性的組合,形成一定的圖示解決的辦法。教學難點放在水墨畫教學策略中的黑白語言形式和構圖辦法的設置與實踐上,鼓勵學生利用平時的課余時間收集形態素材、并觀察素材,可以激發學生勤于動腦、勤于動手,有選擇地記憶、寫生和記錄。選擇的這個過程就是形態收集。黑白形態收集是形態重新組合的基礎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培養學生對美的形式敏感度的修養有積極作用。頻繁的個人發現、歸納與思考,會使每一個黑白形態都玩味出相對應的形式美感及深層意義,進一步的發現問題、創造個人的歸納法則,而不會失去內在的活力。因此,相關的形態采集是自然形態的觀察方法。主要目的是為形式美重組搜集大量的原始素材。先要細致觀察、認識、了解、分析與描繪對象,掌握其特征、其比例、結構及有關的組織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地分析對象,合理利用黑白灰原則反映其特征與基本面貌。形態采集可以說是水墨畫課堂的外延,平時可鼓勵學生多運用線條和方形做水墨小稿,之后再用黑白形式進行視覺記錄歸納。這個過程既需要了解、思考、分析,又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挑選那些結構明顯、特征豐富、造型典型的形象進行繪制和收集。將收集到的形態轉變為黑白采集形態的過程,在收集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水墨畫素材的廣泛性,素材越多、越廣泛,在美術創作運用時就會運用得越充分與方便。畫面的形態收集,即是畫面素材的收集,也是鍛煉視覺敏感度的一個方法。考慮繪畫觀察的對象、構圖和畫面,考慮主體與輔體的關系、整體與個別等的關系,鍛煉了對自然物象的歸納能力、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其中,概括能力主要是運用觀察的方法,去認識、思考對象,去發現那些美的結構與形式等,并將這種美的感受及時地表達在紙上。畫面表達能力是描繪技能的關鍵所在,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畫面效果。概括能力的提高對畫面的生動性、表現性有一定的作用,當面對那些繁復、多樣的自然物象時,在做水墨練習時必須要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黑白歸納,運用平時收集的素材多做這方面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通過對水墨畫課程進行繪畫黑白提煉與形式法則構成的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訓練,促進學生初步形成和掌握黑白語言形式的概念,逐漸鍛煉出自覺運用黑白灰歸納溶于水墨畫創作的思維習慣,了解水墨畫的黑白灰語言的形式美法則和規律,融入于水墨畫的寫生與創作的教學過程中,必然將對水墨畫的教學促進起到積極的作用。
【唐 勤,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