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軍
【摘要】近幾年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相結合的形式屢見不鮮,但是有許多人并不看好這一形式,他們認為這樣的音樂形式不倫不類,甚至有可能破壞流行音樂或傳統音樂原有的音樂特性。但是不然,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結合使音樂更加多元化,讓聽眾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帶動了音樂市場。兩者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調整、借鑒,相互融合、調整、吸收,進而達到一種文化的整合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流行音樂;傳統音樂;音樂元素
近幾年流行音樂中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傳統音樂元素,使音樂更多元化,更有內涵,首先糾正了以前人們所認知的研究傳統音樂的人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流行音樂或者學習流行音樂的學生不可能有良好的傳統音樂素養的誤區。其次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可以共融,也為世界音樂的發展創造更加多元、更加流行的元素。近幾年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的案例越來越多,這種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結合不僅沒有影響人們對音樂的喜愛和忠誠度。而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音樂、喜愛音樂。
一、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結合使音樂更加多元化
在這個節奏飛快、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單一而乏味的形式和種類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但也就是因為人們不斷追求更加完美和新奇的東西,才使得人類社會得以發展,從而由量變引起質變達到飛躍。
(一)時代造就多元化
不論你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小餐館,不管你是在運動,還是在購物,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當今社會,精神層面的追求正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自20世紀后半葉開始,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在東亞經濟迅速崛起的同時,世界文化格局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歐洲中心”、“西方中心”的傳統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對主義的發展趨勢。與這一趨勢相對應,21世紀中國的音樂在繼承全世界藝術教育成就的同時,必須保持本國的藝術特色,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新時代特色的音樂新格局。
2000年11月,周杰倫歌曲《娘子》打開了中國音樂形式的新起點,這位年輕的男孩把流行的Rap、R&B與中國的傳統戲曲相結合,一聲悠長的“娘子”打開了國人的耳朵,而這位年輕的男孩也憑著他的同名專輯《JAY》一炮走紅,至今他仍是中國歌壇界不落的明星。他的走紅絕非偶然,他的音樂形式多變而又深刻。他把最簡單的身邊故事用說唱的形式講出,又在引人深思的部分加入了傳統音樂的成分。
由此可見,這是由時代造就的產物,當人們停留在一個時代上過于長久的時候,人們就會去發現去改變,音樂也是如此。長時間的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各司其職的時代終因這場無煙的戰斗而改變。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結合開拓了更廣的受眾群體,也更好地打開了音樂市場。
(二)發展成就多元化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豐富,音樂作為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更為人民所喜愛。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流行歌曲曲風較為質樸簡潔、旋律流暢易懂、節奏活潑以及內容更貼近于生活感情、更加真摯,得到了廣大聽眾的支持和喜愛。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曲加入了有傳統音樂特色的內容。其中我國的國粹——京劇,更是得到廣大音樂人的喜愛,使得模仿和借鑒京劇唱腔成為流行歌曲創作的一大特色。如陳升、劉佳慧作詞作曲的《北京一夜》,這首歌曲吸取了大量的京劇唱腔,其獨特京味兒十足的青衣唱腔,唱出了古韻,唱出了新奇,雖經多人傳唱,但仍經久不衰。還有呂建忠作詞作曲的歌曲《三國戀》,其中一段運用了京劇女腔的平劇唱法抓到中國古典音樂的精髓,使很多年輕人喜愛傳唱。
過去在傳統意義上的組合多是以共同的形式而組合的或是以獨唱等形式出現,而在今天這個開放的社會,人們已經不僅僅把眼光集中在傳統形式的組合上了。更多形式的音樂人的組合不僅可以帶動音樂的市場,更能開闊音樂的形式,促進音樂更好更快的發展。
二、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結合開拓了廣闊音樂市場
中國的音樂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斷變遷發展,已經走過了不少年頭,在中國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作用下,中國的音樂漸漸走入了市場經濟中,只有市場經濟的大潮流中才會有競爭,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才會出現流芳百世的精品佳作。過去的音樂主要作用是用于勞動與生活中的,今天的音樂不僅僅是這種單一的作用,而是與市場經濟相掛鉤。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商場銷售方式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已經漸漸習慣。
(一)拯救國內市場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功能性的商品,是創作者思想活動的一種產物,它的旋律、節奏變化的周期性及展開過程可以對聽眾的心理和生理過程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實踐表明,音樂可以使人們的不安與緊張消極情緒得以減弱。
近幾年流行音樂市場比較蕭條,音樂行業都在走下坡路,甚至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刻。如今中國的流行音樂漸漸走入了市場經濟,只有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宏觀調控。
而就在此時,在流行音樂中融入單純的傳統音樂定會使人耳目一新,從而給人更多選擇拉動音樂市場,這不僅使得中國音樂市場水平的提高、收益的增加,也會水漲船高地使得國際音樂市場的大幅度提升。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本就屬于兩種不同的文化屬性。
(二)打開國外市場
近幾年來,中國的音樂越來越被國外重視,尤其是原生態與傳統器樂演奏的音樂形式也開始風生水起。“女子十二樂坊”是一支以中國傳統器樂演奏國內外名曲而聞名的女子團體,她們主要的演奏內容是以拉丁、爵士、搖滾、hip-pop為主,將中國傳統的音樂進行重新包裝,融入了當代的流行音樂元素。這個女子團體在日本、歐洲等地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多次接受國外的邀請參加各個類型的演出,這不僅帶動了國際音樂市場,也打開了國外音樂市場的大門。
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調整、借鑒,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很有可能改變原來的那些文化性質,相互融合、調整、吸收,進而達到一種文化整合的良好局面,這個過程將是一個新的、艱難的過程,但也是一種文化發展的規律,正因為這樣一種文化發展規律的存在,我們可以對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發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在傳統音樂的發展中引進商品包裝、傳播方式和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使傳統音樂在現代化社會煥發新的光彩);而在流行音樂的發展中,則借鑒傳統音樂的民族性與復合性,努力開發具有我們中國民族特色的流行音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化,進而擺脫單一性,并豐富流行音樂的表現形式,讓古老的、封閉的傳統音樂走向開放,讓單一的、直白的流行音樂更加豐富、有內涵,在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創作中也相互借鑒彼此的長處,吸收、融合創造出新的文化樣式,所以筆者認為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只要結合恰當是百利而無害的。
參考文獻
[1]黎孟德.中國音樂簡史[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9.
[2]張進.流行音樂的特點及其發展[J].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