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性課程”關切人的發展所必要的知識結構的邏輯性,“人本性課程”關切知識結構的建構認識過程和遷移應用體驗。“情景性課程”是上述二者的精神內核有機整合的課程,它同時關照學科知識的結構邏輯、人本個性的合序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能力適應及其學生未來步入社會時的世界將要變化的“問題情景”。三種課程思想觀念合理有序地引領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的鋼琴基礎演奏課程的教學行為,有助于優化其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其學習水平和達成課程開設應有的正能量效應,更是當下該課程改革的實質性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課程觀念;教學行為;學問性;人本性;情景性
課程是指“所分擔工作的程度,學習的范圍、時限、進程,或是教學與研究的專門領域”。課程是“學習者學習的路線”,這是西方課程觀的涵義約定。課程是“教學內容的系統組織”,這是1861年英國學者斯賓塞最早將“課程”作為專門術語的闡釋,之后又有了課程是“學習程序”、“教程內容”、“有計劃的學習經驗”、“在學校保護下掌握的學習經驗”等不同的概念界定。當下的課程已發展為寬泛的教育與教學概念,它既包括學校課程表中的課程的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同時還包括課外活動、課外實踐以及“隱性課程”。
本文所論述的課程僅限于學校課程表中的課程的課堂教學行為,主要針對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的鋼琴基礎演奏課程教學而言。該課程是一門主干課程,它的課程目標應該是車爾尼“849”的技術流暢程度、“小奏鳴曲”水準的主調表達能力、“小巴赫”復調的音樂思維及其表述能力、中外鋼琴小品的體裁風格之優美演奏能力和鋼琴即興伴奏的基礎潛質之端倪積蓄。在該課程教學行為中,理性地關注不同課程思想觀念的正能量引領,對優化其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其學習水平和課程的效能,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知識性課程”觀念中的鋼琴基礎演奏的課堂教學行為
教師把“文化遺產”和系統的客觀知識以結論性的知識形態加以傳授的課程教學,是一種“知識性課程”的觀念行為。“知識性課程”是指“學問中心課程”,它是一種“按照科學系統,編制經過精選的具有高質量知識內容的學科課程”,該類課程關注文化遺產的系統化傳承和知識結構的邏輯化管理,它把知識內容通過學問研究的方法提供于學生,有助于課程教學的設計系統。這種課程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知識激增時代”的產物,布魯納的理論著作《教育過程》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種課程觀念對于反映新技術和新知識的結構化思想、維護人的發展所必需的知識傳承、保護課程的設計管理、保護課程設計水準及其目標的達成、發展學生智力、提高課程教學效率等,均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和教育意義。
以下“鋼基”課程屬性特征的內容,適宜于在“知識l生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運行。彈奏重量自然下落的“手臂斷奏”與表達堅定有力的音樂語氣之要領;顆粒狀的“高抬指斷奏”與表達果斷語氣的旋律性格之關系;連貫流暢的貼鍵性“連音”技巧與優美生動的分句歌唱之要領;手腕靈巧且富有彈性的跳音奏法與靈活輕巧的音樂情趣表達之要領;和弦連接中的指法設計及其鍵盤指序的“把位感”之建設;和弦伴奏音型的一般形態及其彈奏風格;音階性跑動中的穿指柔順和跨指平穩之連貫彈奏技術等學習內容。樂譜上的音樂記號的表情意義;樂曲體裁風格的文化傳統及其人文闡釋的“非語義性”范疇;鋼琴音樂作品的作家風格及其藝術演奏中的美學趣味之考量;主調和復調音樂中的分句呼吸;和弦伴奏音型的單位與節拍韻律;旋律彈奏的歌唱性自然生動;伴奏音型的巧妙合序;復調樂曲彈奏中的線條性格、分句呼吸、織體層次、錯落有致、對位趣味、模仿語氣等音樂內容。實踐證明,在以上課程內容的教學訓練過程中,能夠理性地注入啟發與研討性的“知識性課程”觀念的正確引領效應,對于學習者有效且快速地存儲文化生命中的精髓內容和技術含量的內核要領,會有積極的保障作用。然而,“知識性課程”著意關注于專門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系統的掌握,忽視學習者的個性特征、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有時忽視學問之外的“完整人格”之培育。在學校課程施教過程中,它也容易成為“教師中心、課本中心、課堂中心”的刻板課堂程序,造成學生頭腦只是“裝填現成知識的容器”之“師授生受”情景。為此,“人本性課程”可以彌補它在這方面的不足。
二、“人本性課程”觀念中的鋼琴基礎演奏的課堂教學行為
以學生的需求和動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活動經驗和自發需要及其即時興趣的課堂教學行為,屬于“人本性課程”的教學行為。本文所說的“人本性課程”是指“人本主義課程”,這種課程伴隨著“知識性課程”(學問中心課程)于20世紀70年代應運而生,是一種關注“人的能力的全域發展”的課程,它著意于關切學生自律性學習的活動體驗,其課程的思想基礎是學習活動過程中的“經驗課程”。“人本主義課程”勿突出“學問中心課程”中的抽象性和演繹性,它是把學生置于學習活動的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及其學習需要,關切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觀察、體驗、發現、經驗和歸納等能力內容,它有利于創新意識的發展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以下“鋼基”課程屬性特征的內容,適宜于在“人本性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運行。針對人的手的大小,引導彈奏者體驗“八度彈奏”狀態中的手掌手指伸展的幅度感覺;領略“分解八度”演奏狀態中的小臂和手腕搖動的動作程度。在八度及分解八度的彈法中,手大者可采用自然的拱形手型,手小者可采用伸張外延的手型且適宜于琴鍵外延的“觸鍵位置點”調整。人的手臂的生理機制的不同,又需要個性化地體驗內化分解和弦“長線條”(寬廣音區)琶音式跑動中的重量轉移之效應。在此類基本技術練習與實踐的活動體驗中,幫助學生自律化地發現且解決問題,積累直接性和間接性的音樂經驗,分享學習的快樂,同時收獲學習實踐的正能量效應。車爾尼“740”第49條,是一首“熟練的八度彈奏練習”,在生理機制方面,它適合于手大的學生彈奏,在心理性格方面,適合于剛毅果斷的學生演奏,反之,為了訓練學生的堅強性格之音樂表現能力,也可以針對性地選擇此曲進行指向訓練。鋼琴獨奏曲《采茶撲蝶》(福建民歌,劉福安編曲)適合于節拍穩定的學生演奏,也適合于旋律與伴奏音型協調的學生表演,反之,為了謀求發展學生的此項能力,也可以選擇該曲進行“有指向目標”的教學訓練。
“人本性課程”在關切個性需求和個性價值發展的過程中,可能容易忽視人本應有的科學理智和社會需求,還有可能出現學習規格和學習紀律松散且導致學業水平的下滑,甚至使人們懷疑教師存在的必要和價值,同時也不易于學業課程目標的約定和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有效設計。
“知識性課程”著意于知識結構的邏輯性權威而易于忽視接受主體的人本特性,便于“師授生受”的結論性知識的積累,也便于把控課堂課時的隨意化流失,它具有“精英課程”的屬性特征。“人本性課程”關切知識結構的建構認識和遷移應用,著意于學習主體的個體性自發,而易于忽視知識傳承的邏輯關系和系統性,有“大眾課程”之屬性特征。“知識性課程”如果注意關注知識的個性感受過程和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分享,“人本性課程”如果注意關注人的發展所必需的知識系統和文化邏輯修養,二者有機地靠攏而優化整合為“從對立步入統一”的狀態,這就即可步入“情景性課程”的觀念行為之中。
三、“情景性課程”觀念中的鋼琴基礎演奏的課堂教學行為
“情景性課程”是“知識性課程”和“人本性課程”的有機內化整合,它同步關切學科知識的結構邏輯、人本個性的合序發展、社會需要的能力適應。它關照學生未來步入社會時的世界將要發生變化的人文情景,并由此觀念作為教育思想的基礎,設計課程、編制教程、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從適應和改造“未來情景”的視角路徑,在生活情景和問題隋景中學會學習。
在關切人的發展所必要的知識結構的邏輯化傳承(如上所述的知識性課程對“鋼基”教學行為的正確引領內容)和文化接受及發展進步中的個性經驗內容(如上所述的人本性課程對“鋼基”教學行為的正確引領內容)的教育環境中,“情景性課程”同時關照“問題環境”中的適應素質和自律性學習能力的培育。從該課程觀念的理論視角考量,普通高校的鋼琴演奏學習,不僅關注演奏學知識和技能內容的學習,還需要關注教育學知識和教學技術的學習修養,需要學習一般層面的音樂分析的方法及其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的交流與分享能力(包括基礎的科研方法及能力),掌握學習變化環境中的適應方法及其正確的獨立工作能力。這是因為,學生未來面臨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不是演奏家的舞臺,而是教育工作者的講臺或是社會文化工作中的文藝平臺。為此,沙龍鋼琴曲、流行歌改編的鋼琴曲、鋼琴即興伴奏中的和弦連接模式和伴奏音型的音樂節拍韻律及其歌曲體裁的伴奏音樂織體設計原理、中小學學生歌曲的課堂教學化的伴奏與舞臺表演化伴奏的不同手法效應、聲樂學科上的常見歌曲風格的伴奏要領及彈唱訓練、群眾歌詠活動中的即興伴奏情景等,均可以審視考量且合理有序地融入于“情景性課程”觀念中的教學訓練之中。教學實踐表明,該課程行為對于學生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成長和學業進步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知識性課程適宜于“就是這樣”(如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傳承性內容)般的課程教學內容;人本性課程適宜于“還可這樣”(如知識結構邏輯中的接受性內容)般的課程教學內容;情景性課程適宜于“還可那樣”(如人本能力情景中的方法性內容)般的課程教學內容。課程的核心內涵是“學什么?教什么?怎樣學?怎樣教?”,課程教學實踐表明,針對于普通高校的鋼琴基礎演奏課程的教學對象,其音樂藝術文化傳承中的“就是這樣”屬性范疇的課程內容,呼喚且需要知識性課程思想觀念的施教引領。音樂文化藝術創造中的“還可這樣”屬性范疇的課程內容,呼喚且需要人本性課程思想觀念的施教引領。音樂文化藝術環境中的“還可那樣”屬性范疇的課程內容,呼喚且需要情景性課程思想觀念的施教引領。觀念決定行為,細節決定成敗。為了優化“鋼基”課程教學質量,提高課程教學水平,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的鋼琴基礎演奏課程,合理有序、綜合優化地考量課程觀念的正能量引領方法及其效應,是當下該課程改革的實質性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楊章宏.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張建國.鋼琴基礎教學導讀[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張建國,汪洋.鋼琴即興伴奏原理與實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黃因.鋼琴考試曲目與指南[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