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西蕓
秋季是果樹一年內生長的最后季節,也是以蘋果為主的果樹中晚熟品種陸續成熟采果時期,更是花芽深度分化和有機養分貯備的黃金時期。因此,采果后的果樹并不意味著管理的結束,必須抓住關鍵,進行合理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整枝修剪。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提高當年的果品產量和品質,促進樹體的生長、恢復樹勢、提高花芽的數量和質量,為提高翌年果樹成花率、坐果率和豐產、穩產、優產奠定堅實基礎。
1 合理施肥
解讀:采果后應及早合理施肥,尤其對樹勢較弱和當年結果較多的樹,更應及時施肥,以彌補樹體中養分的不足。合理施肥包括樹下追肥、樹上噴肥和秋施基肥。
1.1 樹下追肥
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對果園追施1次果實膨大肥,以增加單果重,提高等級果率和產量,并充實花芽及樹體營養積累,提高樹體抗性。以速效性磷鉀肥為主,一般畝施用量為50~70千克,施肥方法采用多點穴狀施肥法,也可開溝施用。有機肥以農家肥為主,一般5~6年生初結果樹每株施農家肥30~50千克,過磷酸鈣0.3~0.5千克;盛果期樹每株施農家肥70~100千克,過磷酸鈣0.5~1.0千克,施后馬上澆水。
1.2 樹上噴肥
從9月上旬開始,對紅富士等晚熟品種每隔10~15天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或0.75%的硝酸鈣、0.3%的硫酸鋅、0.25%的硼砂、0.3%的鉬酸銨等,以促進果個肥大、果實著色,增強果樹的抗病性,提高果實的貯藏力。采收后葉面噴施0.3%~0.5%的尿素、1.0%的碳酸氫銨,或0.3%的磷酸二氫鉀2~3次促進花芽肥大。套袋果還要增噴氨基酸螯合鈣500倍液,以促進果實著色,增加硬度,提高糖度。
1.3 秋施基肥
一般在采果后進行,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上,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用量為每生產1千克果實施入2千克優質腐熟有機肥(雞糞、牲口糞、圈肥等),盛果期大樹每畝施肥量不少于5 000千克,混加尿素30千克、磷酸二銨及硫酸鉀20千克,施后及時灌水,以利根系吸收營養,提高肥料利用率。
2 秋季修剪
解讀:為調節果樹樹體各生長勢,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實著色,提高果品質量;采果后,理順枝條,改善樹體內部的光照條件,形成飽滿花芽;增強樹體,提升果樹抗寒越冬能力,必須在8—11月份進行秋季修剪,剪除樹冠內的病蟲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徒長枝。
2.1 幼樹修剪
主要以拉枝和摘心為主。8月上中旬,對幼樹和初果期樹骨干枝角度較小的,將枝拉到80°~85°,輔養枝拉至90°以上。幼樹上的競爭枝、直立枝及剪鋸口上的萌生枝,擰轉下旋180°并摘心,促進養分積累。9月中旬后,幼樹、初果樹上沒有停止生長的枝條,摘除3~5厘米,促進枝條成熟,增強抗寒力。
2.2 掛果樹修剪
主要以疏枝、摘心、拉枝為主。8月中下旬,對于結果樹上的競爭枝、直立枝、內膛枝等,視空間大小,采用擰枝、摘心或疏除,通風透光,減少養分消耗,減少冬剪量。對于緩放多年的細長輔養枝,視其空間大小,回縮到年輪處,增強樹勢。對長放2~3年的輔養枝,適當回縮或在春秋梢交界處戴帽剪截,控長促花。對過長的果臺副梢,擰轉90°或保留10~12片葉剪截,促進果實發育和著色。8月中旬,對二年生長放枝,在一、二年生交界處戴死帽修剪,以促進花芽形成;對骨干枝摘心,可促發側枝,有利擴冠;對夏季摘心后的輔養枝副梢再次摘心,促其多分枝,可提前培養結果枝組成花結果。9月,對側生分枝及中心干上80~100厘米的延長枝拉成70°~80°,拉枝時應與辮、擰、圈等結合,這種措施尤適于短枝型品種和矮化砧的紡錘形整枝。
3 果實管理
解讀:秋季果園管理中,果實管理是重點。主要把握好果實除袋、鋪反光膜、摘葉轉果、適時晚采等幾項工作。
3.1 果實除袋
套袋的果實,一般在采果前10~20天除袋。先摘除外層紙袋,保留內層紅色紙袋,3~7天再去內袋,選擇陰天或多云天氣除袋,晴天除袋應在上午9—12時,下午3—5時再除袋,嚴防高溫時段除袋,防止日灼發生。
(1)除袋時間。紅富士蘋果在采摘前30天左右除袋,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除袋最好選擇陰天或多云天氣進行,以避免除袋后果實發生日燒,若高溫晴天除袋,可于上午10時以后果面的溫度與大氣的溫度相近或略高時除袋,不易在早晨或傍晚除袋。
(2)除袋同時墊果。墊果的目的是防止除袋后,枝葉對果面的磨損。可利用已除的廢袋把果面靠近樹枝的部位墊好。對易刺傷果面的枝條在除袋前去掉。
(3)摘葉、轉果。除袋后視果實的著色情況適時摘果、轉果。富士蘋果著色主要靠直射光,在散光條件下著色不良,所以,在除袋后應該將影響果實著色的枝葉及時去除,摘葉的同時將果實的陰面轉向陽面,生產全紅果。操作時要小心,避免轉掉果實。摘葉的總量控制在10%~15%,不能超過 20%,摘葉忌在陽光暴曬的中午進行,以避免果實發生日燒,時間應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3點以后。
(4)葉面噴肥。富士蘋果套袋后,由于袋內溫度高,鈣的代謝強,而鈣在樹體內的移動性小,與不套袋果比較,更容易造成缺鈣,引起苦痘病。果實除袋后處于近成熟期,是吸收鈣的又一次高峰,所以除袋后及時噴施鈣肥2~3次,能夠減輕苦痘病的發生。可選用各種氨基酸鈣肥。另外,為促進果實著色,結合補鈣,葉面噴施200~300倍的磷酸二氫鉀2~3次。
3.2 鋪反光膜
通常樹冠上部光照條件好,蘋果易全面著色,而中下部光照條件較差,果實著色較困難,特別是果實萼洼處很難著色,影響蘋果的外觀品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在紅色品種開始著色期(采前20~30天,套袋果除袋后),在樹盤或行間帶狀平鋪銀色反光膜,利用反射光,促使果面全面均勻著色。
3.3 摘葉轉果
中熟品種于采收前10~15天,晚熟品種于果實采收前20~30天(套袋果在除內袋前),先將覆蓋在果面上的“貼果葉”和距果實5厘米范圍的“遮光葉”摘除,8~10天后(套袋果內袋去除4~6天)再將距果實6~15厘米范圍影響著色的“遮光葉”摘除。摘葉只剪除葉片,保留葉柄,一般摘葉量占全葉量的20%左右。摘葉后當果實陽面充分著色,達到商品標準要求時,選陰天或晴天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后采用改變枝條位置和果實方向的辦法,將果實陰面轉至陽面,使果實全面受光著色,一般轉果可使果實著色指數平均提高20%左右。
3.4 噴水增濕
果實著色期,可在下午多次噴水,降溫增濕,以利著色。
3.5 適時晚采和適期分批采收
蘋果中、晚熟紅色品種于成熟前20~30日,果個日平均增重1克左右,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增加迅速。如早采10天減產10%~15%,含糖量及維生素減少1/3~1/2,果皮角質層和蠟質層發育差,貯藏期間極易出現褪色、失水和皺皮問題。因此,在采收適期內,采收越晚,著色越好,品質越佳,越有利于果實增糖增色。要按照各個品種果實生育期和成熟度來確定采收適期,堅持適期分批分級采收,確保果品質量。
4 病蟲防治
解讀:秋季由于雨水較多,果園通風不良,病蟲害極易發生,因此抓好此期病蟲害防治非常重要,不但可以殺死和控制病蟲危害,壓低蟲口密度和越冬基數,而且減少翌春的防治壓力。主要應集中防治葉螨、蚜蟲、金紋細蛾、舟形毛蟲、紅蜘蛛、卷葉蛾、腐爛病、炭疽病、輪紋病和早期落葉病。
4.1 秋翻土壤
根據金紋細蛾、舟形毛蟲、紅蜘蛛、卷葉蛾等害蟲集中于樹干周圍土壤中越冬的習性,及時深翻樹盤,將地面的病葉、殘果、雜草及在其中越冬的害蟲翻入土壤深處,以消滅雜草及土壤中大量的病蟲源,減輕來年果園中的病蟲危害。
4.2 清潔果園
果園內的落葉、枯枝、落地病殘果實、樹上的小僵果、園中雜草,要收集起來集中銷毀和深埋,減少翌年的初次侵染源。
4.3 藥劑防治
對葉螨可用1.8%的阿維菌素3 000倍液,或5%的尼索朗2 000倍液,或20%的螨死凈3 000倍液防治;對蚜蟲、金紋細蛾、舟形毛蟲、卷葉蛾等食葉害蟲可選用滅幼脲3號1 500倍液或20%噠螨·單甲脒懸浮劑1 500~1 800倍液、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1 500倍液、樂斯本1 500倍液等殺蟲劑樹冠噴霧防治;對炭疽病、輪紋病等病害可選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或43%好力克4 000倍、70%安泰生600倍液、必得利600~800倍液、劍力通1 000倍液、50%進口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早期落葉病主要有褐斑病、斑點落葉病、灰斑病、圓斑病等。8月份后雨水偏多,40%福星6 000~8 000倍;或1%多抗霉素800倍;或50%撲海因1 200倍;也可以使用波爾多液1~2次,既耐雨水沖刷,藥效時間又長。在花期后的藥劑防治中,注重8—9月的防治,每次噴藥后間隔12~15天,注意輪換用藥和交替用藥,全年防治次數控制在6~7次為宜。
5 災害防御
解讀:秋季,暴風雨天氣雖不像盛夏那樣頻繁,但仍常有發生;到了晚秋,又會出現早霜凍。這些災害性天氣,對果樹都有不同程度受損,要設法加以應對。
5.1 暴風雨災害性天氣的應對
對已結果的果園要全面清除果園內的落果、落葉,拉到果園外挖坑深埋;剪截斷枝殘枝,集中焚燒,以減少病菌傳染。對果袋有破損而果實無傷的,將破損的袋子去除,噴一遍殺菌劑,待藥液干后再重新套袋。對受風災影響而倒伏的部分幼齡果樹,要及時扶直、培土。
災后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10天葉面噴肥1次,連噴2~3次。葉面噴肥可與噴藥同時進行。受災較重果園應根據本園的具體情況,采取多點穴施法追施磷鉀肥、果樹專用肥、磷酸二銨等,每畝30~40千克。
5.2 冰雹災害性天氣的應對
(1)科學規劃。在發展蘋果生產時,應在對冰雹發生特點、當地地形地貌和冰雹路徑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栽培區劃,避開冰雹易發地帶建園。
(2)果實套袋。果實套袋是優質果品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減輕雹災損失的有效方法。
(3)加強災后果園管理。及時清園,加強災后修剪。對已結果的果園要全面清除果園內的落果、落葉,拉到果園外挖坑深埋;剪截斷枝殘枝,集中焚燒,從而減少病菌傳染。對果袋有破損而果實無傷的,將破損的袋子去除,噴一遍殺菌劑,待藥液干后再重新套袋。夏剪著重疏除過密枝、細弱枝或受風災影響從中間截斷的大枝,通過對完好無損的強壯枝進行拉枝、扭梢、摘心等措施,減少養分的消耗,促進花芽分化,為明年豐產打好基礎。
(4)疏松土壤,養根壯樹。雹災發生后應連續翻刨土2~3次,不僅可散發土壤中過多的水分,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還可恢復和促進根系的生理活性,從而達到養根壯樹的目的。
(5)追肥補養,恢復樹勢。首先是葉面噴肥,每隔10天噴一次0.3%磷酸二氫鉀,連噴2~3次,可及時解決樹體營養不足的問題;其次是地下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每株0.5~1千克。在果樹恢復生機后,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并配合適量化肥。干旱時,結合施肥進行灌水。
(6)樹體管理。對于果樹主干、主枝和一些較大側枝的皮層被冰雹打傷后,應及時剪除翹起的爛皮,涂抹治腐靈等藥劑,提高傷口的愈合能力;對一些較大的主枝,雹傷面積在1.2厘米以上的疤痕,在涂抹藥劑的同時,用塑料布包扎傷口,以加速傷口的愈合。
(7)疏果。災后及時疏除雹傷嚴重的殘次果,以節省養分,盡快恢復樹勢。
5.3 晚秋凍害的應對
北方晚秋,果樹尚未進入休眠期,內部的抗寒鍛煉還未完成,抗寒能力差,寒流突然襲擊,果樹就易發生凍害。最易受凍的有柿子、杏、桃、李等。
(1)盡早涂刷涂白劑。晚秋后,盡早用涂白劑均勻涂刷樹干或枝條,能增強樹勢,提高其抗寒能力,可避免晝夜溫差大時受凍害。涂白劑的配比:生石灰6份,食鹽1份,豆漿0.25份,硫磺1份,水18份或10份,石硫合劑原液0.5份,食鹽1.5份,油脂少許,攪勻即可。也可加入少量卵蟲凈等藥劑。
適時冬剪,能有效減少樹體內水分的消耗,在干旱地區尤為重要。回縮、疏除大枝時,為使剪口不至于因氣溫過低而受凍害,可在剪口處涂抹凡士林等保護劑。
(2)撒灰淺耕。將草木灰撒入果園內,淺耕翻入地下,即疏松土壤、吸熱、保溫,又可為樹體提供鉀元素。
(3)果園熏煙。可增溫1~2℃,由于煙能減少地面輻射熱的散發,同時能提高氣溫,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4)抗寒栽培。通過栽培措施,提高樹體的抗寒能力,也是防止凍害的重要環節。利用抗寒能力強的砧木進行嫁接,可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植株抗寒力;春季加強氮肥和水分供應,使枝條生長健壯,秋季及時控制氮肥和水分,增施磷鉀肥,并結合夏剪,促使新稍及時停長,以提高抗寒能力;加強病蟲害防治,防止過早落葉,要重點防治大綠浮塵子,以免加重凍害;噴施乙烯利、多效唑等生長調節劑,可提高蘋果、柿、核桃等多種果樹的抗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