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別從歷史背景、女性藝術的發展歷程等多種切入點出發,以“性別屬性”為視角來看中國當代女性繪畫的發展,分析并闡述了其特點與現狀,以及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女性藝術;性別屬性;當代女性繪畫
“女性繪畫”,顧名思義就是指女性畫家以自身的女性視角為出發點,憑借自身的直覺和才能,從女性自身的感悟和體驗出發,采用女性獨特的表現形式來描繪生活,從而展現女性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法國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創始人西蒙·波娃曾經說過“女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①而女性藝術也同樣在藝術中處于弱勢的地位。一部完整的藝術史應該由男性藝術和女性藝術共同組成,二者應該處于同等的地位,但是無差別的前提其實已經肯定了差別的現實存在,正如當我們將女性繪畫作為一個單獨的群體提出來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默認了某種“少數性”與“特殊性”。這種潛意識里的區分對待恰恰是來源于現實存在的藝術性別差異性。1971年琳達·諾克林在美國專業期刊《藝術新聞》發表的文章《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一文中就曾指出:“必須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在藝術史上確實沒有像米開朗基羅、倫勃朗、塞尚或畢加索那樣偉大的女藝術家,然而,造成這一事實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兩性的不平等待遇。” ②
縱觀漫長的藝術史,一些被世人所熟知的、有名望的藝術家幾乎清一色的全是男性,女性藝術家在這個社會化的過程中,99%都被社會的選擇刷掉了。女策展人、女批評家、女藝術家則是鳳毛麟角,能被載入藝術史冊的更是“屈指可數”。西方文藝復興以后,歐洲文明趨于完善,完善的文明原則確定了女性的終極價值處于藝術作品中被欣賞和關照的地位,女性的裸體形象居于主導地位,裸體女人強化了藝術的女人性質。在男性畫家的作品中不乏以女性為主題的作品,對于他們而言,首先女性是作為被觀賞的被動地位,有的僅僅是他們表達情感的創作題材之一。西方藝術文明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在自古以來男人就占主導地位,女人地位相對低下的中國,女性在中國從一開始就被標榜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所影響和束縛,即使有繪畫作品問世也是依附于男性的審美趨勢,由于男性畫家人數的優勢,對于女性畫家而言不得不自覺的向男性藝術看齊。女性要想成為藝術家就別無選擇的繼承男性藝術的傳統,極力靠攏、模仿男性藝術,缺少自己的內心獨白及獨特的女性藝術特色。
自20世紀60年代西方婦女的第二次運動浪潮后,女性主義藝術在此契機下蔓延開來。受西方思潮影響,中國當代的女性藝術家自我意識逐漸的覺醒,開始敢于嘗試和創新,特征也越來越鮮明,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當代女性藝術家,如陳慶慶、林天苗、崔岫聞等,她們在材料媒介方面大大拓展,有意無意地運用多種媒介材料的綜合裝置方式以尋求新的語言,突破原有的局限,從而更貼切地詮釋了女性的內心狀態。
但是相對于男性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領域的優勢,女性藝術家卻往往被自身的情緒與感覺所蒙蔽。華倫尼在《百科全書》中就曾指出:“男性的大腦結構中,以執行理智與高度心靈的前腦葉較為發達;而女性則是主控情緒與感覺的后腦葉較為發達。”正是這種生物學上生理結構的差異性決定了男性的理智與心靈活動更適合于藝術的創作,而女性與生俱來的敏感性卻往往使其對自身以外或和自身缺少聯系的世界視而不見,難以達到超越自我的精神世界,創作題材也往往受到局限,容易在藝術中再現自己。如:只描繪女人、描繪自身生活有關的周邊、或是展露自己的某種特殊情感。在當代中國女畫家中,以畫母子而出名的閻平,她曾說:“我自成年,就想當一個好畫家,也不知從什么時候,理想中又添上了好妻子、好媽媽、好教師……每每想起,感慨萬千,心里有點嘀咕,總覺得似乎是應了‘女人終成不了大事的說法!可來世讓我再選擇一次理想,我恐怕還是要選擇好畫家、好妻子、好媽媽……” ③正是這種情愫似乎反映在作品中的只是女性畫家自己鑄造的封閉世界或是狹窄的性別隔離空間內。可能大部分女性藝術家在創作題材上會受到某種局限,但是在這樣的精神意識驅使下,從某個方面來看,她們的感受卻比男人更深刻、更透徹。女性繪畫侵入了更多的女性思想,融合了女子情懷,洋溢著女性的獨有風采,同樣是以女性為創作題材的作品,女性畫家筆下的女人則更具女人味,更有女性的精神與氣質。
中國的女性當代藝術代表著女性藝術多元化時代的到來,她們的作品與思想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90年代,中國女性藝術進入自覺時期,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陳淑霞、喻紅、韋蓉三位女畫家的作品。陳淑霞的《午餐》,以馬蒂斯式的抽象而單純的色塊拼成絢爛的畫面,畫面感強烈,一改以往寫實繪畫注重細節性寫實的套路,讓人耳目一新。喻紅的《肖像系列》則是寫實中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塑造出一組當代少女肖像,虛化背景突出人物的表現手法,強化了畫面,使觀者與畫家達成共鳴。韋蓉的《自畫像》則是表現了畫面中的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無意識片刻,將這一瞬間攝入畫面,作者畫的所有的細節都藏著故事,藝術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雙眸,你就能發現作者畫作背后的故事。90年代末喻紅、夏俊娜、閻平、申玲等一批女藝術家把中國當代女性繪畫藝術又推向了成熟期,21世紀以后,女性繪畫的創作方式更是豐富多彩,與現代生活接軌,題材也是五花八門,表現手法日新月異,女性的自我認識、人文關懷和自我表達進入一個由感性向理性層面上升的全新階段。
女藝術家們力求在共同的藝術時代潮流中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創作的作品也力求真實地反映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周思聰、鄭小娟等女藝術家都在力圖用自己的創作體現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的審美需求。鄭小娟在她的作品中虛擬了一個純粹的女性世界,重在表現女性的氣質意味,減弱了繪畫性而增強了精神氛圍,強烈的女性意味和作品人物緊密結合,使人感受到這才是真正的女人的美。相比于何家英等男性藝術家作品中的女性有更強的趣味性。歷史進化的開放性和后工業時代的到來,以及現代藝術的自由化,使女性藝術家在當代藝術中脫穎而出,表現女性意味已經成為當代女藝術家的主要藝術目標。
中國的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出場和優秀作品的涌現雖然不占中國當代藝術的絕大部分,但在中國也是前所未有的。當代女性繪畫藝術已經從一顆幼苗不斷地吸取陽光和雨露,破土而出,如一面旗幟,已經冉冉升起,隨風飄揚,在這沉寂了太久的土地上,道路是任重而道遠的,但前途一定是開闊、光明的。女性繪畫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必將為中國當代繪畫藝術拓展出更加寬廣、幽深的文化藝術空間。
注釋:
① 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②琳達·諾克琳.失落與尋回-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
③姚玳玫.自我畫像:女性藝術在中國[M].廣州:嶺南出版社,2010.
④李蒲星.美術視窗內的女性世界[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
【閆冰,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