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灼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移民是僑鄉人一生的追求和夢想,是代代相傳深種于血液里的基因本能,安于故土的生命對他們來說輕如羽毛,沒有意義與重量。
坊間一個有趣的傳言是:中國有三分之一的富人已經移民國外,有三分之一的富人正在辦理移民手續,剩下的三分之一正在考慮移民。傳言或許未必屬實,但足以說明移民在時下中國的熱捧程度。如果把注意力聚焦在中國的南方,尤其是福建、浙江一帶,那傳言將不再是傳言,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當地不僅歷來就有漂洋過海討生活的傳統,隨著改革開放之后,出國移民更是成為當地的一種風俗,一種文化。上至富豪顯貴,下至市井小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出國夢,一個移民夢。
生命不息,移民不止
如果說富人移民是為了更好的空氣、食品、醫療以及教育的話,對于普通的家庭而言,他們移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就業和收入。
福清、長樂和連江是福建三個有名的僑鄉,它們不僅遠近聞名,放眼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恐怕就有來自這三個地方的人。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壯年從這些地方,經過合法或者非合法的渠道涌出國門,奔向世界各地。這些人的移民路徑通常是這樣的:他們經過非合法的渠道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目的地,經過幾年的蟄伏和辛勞,通過各種辦法取得合法身份,最后再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妻小接到國外。
為了移民,他們大都以青春為代價,不計孤獨與辛勞。對于他們來說,為了能夠取得更好的人生發展,為了下一代能夠享受資本主義發達的現代文明,這些代價被他們認為是值得付出的,也是可以忍受的。來自福清的何先生就是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
只有初中文化的何先生由于無一技之長,生計維持得馬馬虎虎。隨著出國移民大潮的到來,何先生籌借巨款,咬咬牙毅然地踏上了充滿風險的偷渡道路。一路上風霜露宿,跋山涉水,在長時間孤單的等待中與饑餓為伴。何先生的目的地是英國—他的同鄉大部分人都去了這個國家。
當他們一行十幾個人疲憊不堪地來到英國的入關港口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所有人全部被扣住,等待他們的可能就是關押、遣送。在對這行人逐一的盤問過程中,臨檢官員在看到何先生胸前的十字架后,竟然把他放掉了。直到他走在大街上,望著晃眼的陽光,他仍然不相信幸福會來得如此突然,在經歷死一般的絕望之后居然就收獲到了這個意想不到而又夢寐以求的結局。
初到英國,人生地不熟,何先生不僅沒有感到陌生與孤單,相反,他很快在家鄉朋友的幫助之下,找到了一個打雜的工作。業余時間還可以與老鄉吃吃飯、聊聊天,此外他還經常去教會參加活動并順便認識一些新朋友。除了偶爾的思親之苦,他在英國的生活要遠比國內來得豐富與多彩。后來,他打工的店老板因為犯事被關進大牢,而他平時干活勤快,嘴巴又甜,沒過多久就成為了老板娘十分倚重之人,成為店里維持經營的關鍵人物。目前,他正在積極爭取合法身份,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讓自己的妻小移民過來,一家團聚。
何先生的境遇只是萬千移民中的典型一例,過程波折,結局完美,戲劇性十足,而又頗具福建特色。與那些在港口被遣送的同行人相比,他無疑是幸運的。如果沒有移民,或許他一生將過得毫無波瀾,只為生存而掙扎。雖然,他在英國仍然是毫不足道的一個人,但至少在他的家鄉,他是成功的。
很多后來人以他為榜樣,前赴后繼。與他同村的余先生就是懷著這樣的信念在堅持著。先是去日本,后被遣送;接著去澳洲,在香港被截??;去美國,因費用沒有談妥而中途作罷。最近一次是去希臘,在土耳其被關了半年之久,不得已打道回府。聽說,這幾天又在折騰了。
移民,留學的終點
移民或許可以讓生命從此與眾不同,那些上著學的孩子就這樣尋思著。他們厭倦了中國人千篇一律的上學、找工作、成家立業的生活模式,他們想要感受外面的世界。除了聞名福建的非法移民外,留學或許是這些孩子實現“與眾不同”的最有效捷徑了。他們大都選擇大學畢業后(也有一部分人選擇高中畢業后)直接入讀國外的大學。據統計,澳洲與新西蘭備受這些孩子的青睞,其中尤以福建的小孩為甚。這些留學澳洲或新西蘭的孩子大部分在學業完成后留在當地工作并繼續等待身份。
每年的暑假去澳洲度假成為老張夫妻倆多年不變的計劃。他們兒子不僅在澳洲讀完大學,還留在當地的一家機構教授美術。老張的兒子高考那年發揮失常與中央美院失之交臂。老張后來找了關系花了錢送兒子去了澳洲?!斑x擇去澳洲就是為了將來能夠移民,留學只是一種手段。”老張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現在老張對于當初的選擇很滿意,不僅兒子在國外的工作與生活都很不錯,而且老兩口也能時常去澳洲呆上個幾個月。對于家境殷實的他來說,這樣的狀況是再好不過了。
對于目前已取得澳洲身份的小薛而言,回想當年的決定同樣也是感慨萬分?!拔也幌肭啻壕瓦@樣下去,平平淡淡,從十六歲到六十歲,任歲月無情地從指間劃過,”他向《留學》坦誠道,“我想要一個特別一點的人生?!彼摹疤貏e人生”就是移民,然后自由穿梭于世界各地。為了這個目標,他有意識地勤學英語,由于他的家庭不支持他高中畢業直接出去,他就在國內讀了本科,申請了澳洲的研究生。所讀專業又是比較好就業的會計專業,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中,循循而進。唯一的插曲就是他的父母是傳統的中國式父母,每次回家探親,父母總是拼命地給他安排相親,弄得他苦不堪言,疲于應付。
移民從娃娃抓起
在著名的僑鄉之地,移民從娃娃抓起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它更像是一種傳承,把移民的文化從上一代傳到下一代。
在這些娃娃里,有這么一小部分備受矚目,他們本不是中國人,卻又長得跟中國小孩沒有什么兩樣。這些小孩都是在國外出生的,出生即取得外籍身份。由于父母打工無暇顧及,所以他們一出生就被送回國內,由國內的親屬長輩撫養。這些洋留守兒童尚在襁褓之中便跨越重洋,等他們五六歲的時候,未及懂事便又遠涉國外,完成移民的一個輪回。
嚴格說來這些娃娃的遷移并不算移民,他們只是重新回去屬籍國,去享受他們本應有的免費教育。
與這些外籍娃娃一樣,來自僑鄉的中國娃娃從小便會接受移民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他們在很小的時候便知道長大了要離開生養他的土地,走上上一輩人走過的路。他們常常在長輩的期許中長大,心里懷著漂洋過海的愿望,期盼自己長大,他們腦里幻想的全是富庶文明的生活,對于其中的艱辛全然沒有概念。
如果沒有直系親屬在國外,他們長大后或者留學或者重復非法移民的老路。如果有父母在國外站穩腳跟,甚至已取得合法身份,那么他們所能做的便是等待移民申請的通過。這些孩子大部分由爺爺奶奶撫養,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加上隔代教育所帶來的縱容與溺愛,他們常常表現得嬌生慣養,既在學業上無所追求,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品格。大部分在初中畢業后,就流竄于各個英語補習班,他們的目的就是學好基本的英語簡單用詞,以便將來可以更快地適應外面的世界。
可以說,對于移民的熱愛,是一種深藏于僑鄉人民基因中的本能。對于大部分中等的家庭來說,如果國內沒有很好的生計,移民便是他們最直接、最愿意采取的一種發展方式。移民是他們一生的追求和夢想,如果沒有這種追求與夢想,他們會覺得生命就會輕得像一根羽毛,沒有意義與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