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塵惜
許是喜歡大眼睛姑娘的緣故,第一眼看到秦婭時,就覺得投緣,那時她才八歲,穿著身干凈的舊衣服,站在她媽身后,撲閃著大眼看著我們。
“媽媽,那個是什么?”她指著攝像機不解地問,得知是錄制電視節目的攝像機后,她好奇地問:“那我能上電視?”
當時是去采訪遭受火災的住戶,秦婭家是其中之一。采訪全程原本都很壓抑,但小婭無意間的這么一問卻逗笑了在場所有人。
那年年底對當年度的系列報道做回訪,我又一次見到她。也許是生活所迫,不過才半年功夫,她卻顯得老成許多。
家里只有她一個人,父母都在上班,屋子里堆滿了手工活的零件,她好不容易整理出了能坐的地方,“姐姐,那個攝影哥哥怎么沒跟你一起來?”沒想到她居然還認得我,片刻間,覺得有暖流經過心房。
要等她父母回家,我們干脆聊了起來。小婭說自從家里發生了火災就不想去上學,家里所有的積蓄都付之一炬,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就連衣服也要穿別人贈送的,剛開始特別擔心同學們會嘲笑,不敢跟別人講話。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很關心她。說著說著,她的眼眶有些濕潤。
“前陣子剛裝修好的,媽媽說里面有你的功勞,謝謝。”她指著天花板一臉認真。細看整間屋子,經過簡易裝修已看不出火燒的痕跡,但屋子里基本沒有大件的東西。秦婭所說的功勞是電視采訪播出后召集的社會捐款,我笑著說:“有難就要幫啊,而且那是社會大集體的功勞,等你長大有能力了也要幫別人。”
她認真地點頭回應,我不由得攬過她的頭靠在肩上,這孩子,真惹人疼惜。從此,我們走進了彼此的世界。
小婭媽說,瞧你倆這親熱模樣,真像極了姐妹。
還真別說,作為計劃生育實行的初期產物,我的確是一個人長大,平時看著別人一大家子有說有笑,我也特希望自己有個妹妹,相伴著一起長大,小婭的出現剛好彌補了我的缺憾。
我無法改變她們一家人的生活,但是小婭的童年,我還是想給她留多一點的歡樂。節日休假,我會帶著她上商場買幾件漂亮新衣。開學了,又帶著她上文具店備齊學習用品。
她的健康成長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可是有一次,她突然對我說:“姐,我要是有一天不見了,你們會難過嗎?”那年她十三歲,剛上初一。
“當然會,傻孩子。”我佯裝生氣,“以后不能再說這種話。”當時也有過疑慮,她是不是有什么不開心的事,但后來想想,畢竟她還是孩子。但事實上是我錯了,在她說完那句話兩周后,她媽聯系我說孩子不見了,那時我才意識到,她心里真的有事。
一聽這消息我急了,顧不得四個月的身孕,拿了車鑰匙就要出門,老公攔著不讓我去找,大晚上的上哪去找,要先報警,這階段千萬不能動了胎氣。
“要是你親妹妹不見了,你能坐得住嗎?”是啊,小婭在我心里就是親妹妹,有什么事情不能跟姐姐說,偏要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老公見拗不過我,只能陪著我一起去找。小婭平時常去的地方我們找了個遍,沒有半點蹤影,這會都已經晚上十一點了,她會去哪呢?
找了好久都沒有頭緒,心情沉到了谷底。
是在忽然間,想起最近有小婭偶像的片子上映,莫非在影院?趕緊讓老公開車去各個影院。在第三家影院門口,影片的巨幅海報下,看到了哭紅雙眼的她。先前積攢著想要斥責的話在那一刻一句都說不出,趕緊將她帶到車上。
經我仔細詢問,才知事情的原委:家人把她辛辛苦苦收集的偶像海報周邊全數毀掉,還追著她打罵,斥責她不用功,誤入歧途。
因為遭遇了火災,小婭父母想把失去的挽救回來,結果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在她成績下降時,父母的教育就靠棍棒。這次她又考砸了,父母就出手毀了她的精神支柱。
“他們連最后這點權利都要奪走。”說著她眼淚又啪嗒嗒掉下。
“爸媽是為你好,賺錢也是希望你接收更好的教育。”我安慰著她,我當然理解她喜歡偶像是想在困頓生活里尋找精神支柱,而非她父母所說的迷失。
很多時候,父母都不懂孩子的難過,孩子也不懂父母的心焦,彼此深愛卻又彼此傷害。
因為她情緒比較激動,就先帶她去我家安頓著,等心情平復再送她回家。她終究是個懂事的孩子,答應回家與父母好好解釋,以后再也不做出這么極端的事情
兩年后老公工作變動,我們全家遷往杭州定居,說過要陪小婭長大的我食言了。
動身那天,她來送我,跟我抱了又抱極為不舍,嘴巴里不停碎碎念。
“姐,有空多回來啊!”
“姐,我會給你寫信的。”
······
母親深知我與小婭之間的感情,她將小婭緊緊箍在懷里說,孩子別擔心,以后我們一起去杭州看你姐。
思念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中小婭已經初中畢業。我母親曾經承諾,只要她考上重點中學,她們一老一小就來杭州看我,成績出來那天,她歡天喜地地跑到我母親家報喜:“阿姨,我考上重點中學了,你能帶我去見姐姐了嗎?”
母親講起這事的時候,她倆就坐在我對面,小婭害羞得低下頭說:“中考這一年,想到阿姨說能帶我來看姐姐,我讀書就有勁了。”說完大家都笑了,想起八歲初見她,那點天真一直延續到現在,真好。
幾天后,帶著她一起去商場逛街,要上高中,新衣服自然是需要的。逛到中途,我剛拿起衣服想要讓她試,她卻喊了一聲“小偷,別跑”就不見了人影。
原來旁邊忙著照顧孩子的母親手機被偷了,目睹這一幕的小婭去追趕小偷。小婭還是孩子,又是第一次到杭州,人生地不熟的,人找不著了怎么辦?
我們等在原地不敢挪地,就盼著她趕緊回來,商場的廣播也幫忙播了尋人信息,半個小時后,她滿臉興奮地回來了,手里拿著被盜的手機。“姐,那小偷看我窮追不舍,把手機扔掉自己跑了。”
看著她汗涔涔的樣子,我心疼地斥責她,這么危險的事以后不能再做,丟了錢財是小事,人才是大事。
“姐,我沒想那么多,就想著能追回手機,阿姨就不會難過。”她頓了頓又說,“我也想為你們做點事。”
我不由地鼻子一酸,這孩子……
是小婭讓我相信,即使沒有血脈關系,也可骨肉相連,只要彼此在的地方,就是家。
高考,她如愿考到杭州,高考揭榜的日子,她第一個報喜的電話就打給了我,她欣喜地說,姐,我終于能多一點的時間陪在你的身邊。
再見她時,是大學報道,家人忙沒辦法送她,她只身來杭州,敲開我的家門,希望我能陪她一起走進大學校門。
曾經灰不溜秋的姑娘,一眨眼居然就長這么大了。以前我在日志里寫她,說是蒙了塵的珍珠,但既然是寶物,總會有撥云見月之日,綻放獨有的光彩。如今看來,珍珠二字來形容她的美都遜色了,那一雙水汪汪大眼之上,是笑彎了的眉,全然看不到青春期的青澀和曾經烙印在她身上的那些窮困烙印。如今我們倆站一起,就是活脫脫的親姐妹,經常有人跟我夸贊:“你妹妹可真漂亮。”
這個大一假期我本來約了她去麗江旅游,沒想到她居然敢爽我的約,說是學校安排了支教活動,她報名了。前幾天還在微信里給我發了張圖片,是她與山村孩子們一起玩拼圖游戲的照片,照片之后又緊緊跟了一段話:姐,我終于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了。
我的珍珠姑娘,瞧你把我對你說的話記得這么牢,這次爽約姐就不記恨了,下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