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
脂肪肝,顧名思義即為有脂肪之肝也。病理學家告訴我們,若是脂肪占了肝臟重量的5%以上,便應考慮有脂肪肝的可能。如今科技進步,一經超聲波檢查幾乎都可確診。醫學研究證明,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發生率為57.4%-74.0%。不過,肥胖之人并不一定患有脂肪肝,不胖之人亦完全有可能患脂肪肝。
瘦人也患脂肪肝
脂肪肝分酒精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經常大量飲酒者可能患酒精性脂肪肝,自然與肥胖無關。醫學研究發現有一種“隱性肥胖”,看上去并無明顯肥胖,實際上體內脂肪不少。此類“隱性肥胖”對健康亦不利。
除上述兩種情況之外,事實上還確實存在并不胖甚至瘦的人也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查一查脂肪肝的“歷史”便可知,早年的醫學書都稱:脂肪肝見于嗜酒與糖尿病患者。當時醫學界似乎尚未區分酒精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見于嗜酒者的脂肪肝,自是今日之酒精性脂肪肝無疑,而見于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則應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了。雖現在的2型糖尿病者多肥胖,但早年的糖尿病多為1型糖尿病,消瘦是其主要的表現。可見胖或瘦都可能發生脂肪肝,即脂肪肝的發生與是否肥胖并無直接關系。
原是代謝紊亂在“作亂”
近年的醫學研究結果顯示,這種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實是代謝綜合征在肝臟中的表現。代謝綜合征實際上應稱為“代謝紊亂綜合征”,即體內營養物質新陳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征。代謝紊亂的起因是對胰島素的抵抗。身體一旦對自身的胰島素發生抵抗,那么胰島素的功效就下降,糖分不能被充分利用,于是血糖升高,發生糖尿病。身體無法利用糖,轉而異常地分解脂肪與蛋白質,造成脂肪與蛋白質的代謝紊亂,于是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類疾病可能就接踵而至。
胰島素抵抗的發生有其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內因是與遺傳相關的體質因素,而外因則與生活方式相關。食品豐富了而飲食又不知節制,體力勞動少了而又不常運動,是引發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外因。
除了這些情況,還需提到的是某些藥物亦可引起脂肪肝,這自然也屬非酒精性脂肪肝之列了,當然與肥胖無關。
可能引起脂肪肝的常用藥物有抗心律紊亂藥地爾硫卓、胺碘酮,以及抗雌激素藥他莫昔芬等。
若是已經患有脂肪肝,自然應該認真對待,如戒酒、少吃多動等,當然亦需顧及必要的營養與運動的科學性。經過生活方式的改善,早期的脂肪肝多可不藥而愈。值得提醒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謝綜合征的表現之一,一旦檢出患有此種脂肪肝,還需注意檢查是否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尿酸血癥等代謝綜合征,而不可“就肝論肝”,以為只是肝“不大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