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偉 鄭賢

連續兩屆吸引游客二百萬人次,“農味兒”展會成都市農業新名片
連續兩年舉辦的農業會展,長達百天的展示時間,吸引游客兩百萬人次……北京農業嘉年華的魅力讓人刮目相看。
“農業展會能玩又能逛,果蔬真實造景都啥樣?”“第二屆比第一屆有創新嗎,會更好嗎?”帶著問題走進園區的游客,足足逛上一天,帶著“有意思、長見識。”“現代農業居然這么高大上”的答案滿意而歸。游客紛紛表示,農業嘉年華之旅,不虛此行。
體驗不一樣的內容
2012年成功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讓人們了解了世界的草莓,愛上了昌平的草莓,“到昌平采摘草莓”一直是近幾年來北京市民的熱門選項。
昌平區緊接著又連續舉辦兩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對世界草莓大會留下的展館“遺產”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后續利用。“故地重游,見識不一樣的內容,很吸引人!”市民們對這種“創新與改變”喜聞樂見。
兩屆農業嘉年華總共歷時102天,吸引游客200余萬人次。舉辦期間,有近600家國內外農業企業參展,近1000種農業優新特品種及先進農業技術展示,近1400種優質農產品展銷,同時進行了100余項農業創意體驗項目和娛樂游藝活動。
占地1000畝的草莓博覽園,包括4.4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連棟溫室和5萬平方米的場館。首屆農業嘉年華包括創意農業體驗館、精品農業展銷館、草莓科技展示館以及主題狂歡樂園、采摘體驗樂園。期間,還舉辦了草莓炫舞音樂節,邀請了崔健、斯琴格日樂等眾多明星和音樂人。精品草莓擂臺賽把全國18省市區640份草莓樣品匯集昌平,同臺競技。萬名青少年歡樂行活動,陸續吸引全市十多萬名中小學生、幼兒園兒童走進現場、體驗農業……這一都市型現代農業盛會,讓95%的游客表示活動再次舉辦一定會來,87%的市民給活動評分90分以上。
于是,在游客們的期待中,第二屆農業嘉年華于今年3月15日開幕,歷時51天的會期內,迎來了不少“回頭客”。逛完本屆農業嘉年華,有心的市民發現,在去年的基礎上,這屆農業嘉年華更加“親民”,能參與互動的項目更多了!原來,第二屆農業嘉年華設立的農事體驗樂園、拓展休閑樂園、主題狂歡樂園“三園”,按照老、中、青、少等不同年齡階段的游客設置了農業互動體驗活動70余項,孩子們可以動手制作蔬菜貼畫以及DIY卡通蘿卜印章、老人們可以體驗磨面、紡線追憶過去的年華、中青年人們可以通過做實驗,直觀了解植物吸收甲醛、防輻射的多種功效……
在昌平草莓博覽園,兩屆農業嘉年華成了展示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平臺,也詮釋了其拓展發展方式、運作模式的新內涵。活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變“農民種什么賣什么”為“市場要什么種什么”,適應了都市和市民對農業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堅持以融合發展為動力,依托特色農產品開辟旅游線路、開發關聯產品、開拓發展市場,實現了農業與旅游休閑、文化創意、商貿流通等產業互促發展,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就業鏈。
同時,堅持“以節搭臺”的會展農業模式,通過游園、娛樂、購物、品美食等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了農業節慶活動的參與性、趣味性,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交流、互動、發展的良好平臺,讓更多人關注農業、了解農業、參與農業,進一步拉近了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的距離,為都市型現代農業探索了新的發展路徑。
融時尚與創意的時尚秀場
農業嘉年華是一場時尚的農業秀場,“新奇特優怪”品種、農業高新技術、富含“農味兒、趣味兒”的創意,在這個秀場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也讓市民過了眼癮、飽了口福。
“好一個果蔬的世界!”,在市民們的創意農業體驗之旅中,3米長的絲瓜,拳頭大的冬瓜,可以挑出“粉絲”的金絲攪瓜,渾身長滿毛刺的小黃瓜,紫色的胡蘿卜,長在一根秧上的番茄馬鈴薯,拖鞋形狀的蘭花,可以讓食物變甜的神秘果,開紅花的草莓等特色蔬果令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生菜組的樹、枸杞貼的字、花生壘的長城……每個創意都令市民叫奇,舉著相機駐足拍照。
這樣充滿創意的景觀,場館里隨處可見。掛滿彩椒、柿子椒的蔬菜長廊,不少市民是頭次見著。“有點像仙境!”走進長廊的瞬間,市民閉上眼,深呼吸后張開眼仰望,琳瑯滿目的綠葉間點綴著果實,真的像走進了森林一般。市民們目不暇接地觀看、拍照,并通過手機掃瞄植物旁的二維碼,了解各個品種。
除了二維碼掃描,展館內還有很多新技術令市民稱奇,“現代農業很時尚,把長在地里的蔬菜瓜果都搬進了樓房!”廊架上的瓜果,螺旋管上的甜菜……市民時時感受著蔬菜“居住地”由地鋪變“樓房”的奇妙變化。除了多種立體栽培模式和水培、霧培、基質等栽培技術,館內還展示了“聽‘噪音 ,蔬菜長得快,增產20%。”的聲波助長機以及氣體燃燒補充植物二氧化碳、硫磺熏蒸法給植物殺菌等農業新科技。
精準農業、立體栽培、聲波助長、物聯網配送、二維碼追溯等一大批頂尖農業科技令人嘆為觀止;一系列的主題創意展區使人流連忘返,充分展示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別樣風采和獨特魅力。
以“農味兒”為基礎的農業嘉年華,創造性地把娛樂體驗、園藝觀光、博覽展銷、創意設計等新鮮元素融入農業,探索并展示了自助式、觀賞式、科普式、體驗式、娛樂式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農業新業態,使農業的多種功能得到充分開發。
京郊融合農業第一品牌
借助兩屆農業嘉年華,場館周邊草莓采摘園共接待游客496萬人次,實現草莓銷售收入3.63億元。
在第二屆活動中,主辦方還特別開展了“草莓票香”采摘體驗活動,游客憑農業嘉年華全價票,便能在博覽園周邊的興壽、小湯山、南邵等五個鎮的草莓種植園免費采摘一斤草莓,活動得到9萬余游客的支持。不僅游客嘗到了好吃的昌平草莓,農民也學著改變意識和方式,找到了致富的金點子。
桃林村種植戶齊昆侖說,原來只知道埋頭種草莓,只關注自己的草莓園,現在他開始了解周邊吃、住、玩的好去處以及昌平各大景點的情況。“給游客多介紹昌平,為他們介紹自己家鄉的特色。”
“現在種植規模太小了,明年我要多種點草莓和蔬菜盆栽,還要學習上網。”沙坨村楊月珍的想法很“時尚”,她打算種些蔬菜盆栽賣給市民,第二年市民可以拿著盆再來換菜,這樣不僅豐富了采摘園的項目,也能拉來“回頭客”。
和齊昆侖、楊月珍這樣的農民們一樣,通過農業嘉年華活動,22%的農戶表示自己會和城里人打交道了,想法也更“時髦了”,已經開始從市民的角度看待問題了;同時,93%以上的市民游客認為,北京農業嘉年華“農味兒”突出,“趣味兒”無窮,帶來了喜悅和向往;通過嘉年華活動建立起新的業務聯系企業占到參會企業的49%……農業嘉年華通過深入挖掘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多功能性,讓所有的活動參與者都從中受益,實現了多贏、共贏的目標。
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規模之大、參與范圍之廣、社會反響之強,均創造了北京會展農業之最。將農業一產帶入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二、三產業,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帶動了農民致富,而且滿足了市民生態、生活、休閑、教育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打造出京郊融合農業第一品牌。